39健康

新生儿常见“出血症”有哪些?

  出血与血管壁、血小板、凝血与抗凝血的因子和酶有关。过敏、严重感染、缺等因素可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出血;当血小板功能缺陷或数量减少时也可以引起出血,此外。血液凝固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缺少以及抗凝血过程中各种酶的作用增强,都可以引起出血。新生儿出血临床最常见的有哪些呢?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孕母有血小板减少症或用药(如奎宁、奎尼丁、磺胺类等)可使出生小儿血小板减少而引起出血,免疫、感染等因素也可使血小板减少而发病。

新生儿常见“出血症”有哪些?

  小儿出生时多属正常,在出生后数小时或24小时左右可迅速出现广泛性出血点、瘀斑,也可以发生呕血鼻出血便血、脐渗血等,偶有严重的患儿发生颅内出血.血液化验血小板计数减少。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可发病于任何日龄,同时伴有各种感染症状。

  由孕母用药引起的,一般在一周后可渐好转而恢复,其他原因引起的,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多数疗效较满意,对于重症患儿需输新鲜血及换血;如果感染引起的,需控制感染后才能决定其疗效如何。新生儿出血症正常新生儿出生不久,体内凝血酶原和其他一些凝血因子都开始下降,到出生2~3天时下降到最低程度,一部分婴儿下降得特别低的,便发生出血,约在生后7~10天,随着凝血酶原的浓度逐步上升,出血也逐渐停止,所以过去称本病为“新生儿自然出血症”。

  由于缺少的凝血酶原和其他一些凝血因子的合成都需要维生素K,所以这病的根源是维生素K缺乏。发生维生素K缺乏的原因是:,①刚出生2~3天内进食少,而人奶中维生素K含量亦少。②正常成人肠道中细菌可以合成一部分维生素K,而新生儿出生前,肠道中无细菌,刚开奶时肠道中细菌少,所以合成维生素K量也少,早产儿更容易缺乏维生素K。

  本病大都发生在出生后2-3天,很少在出生7~10天后。出血多在脐部和消化道,也可在鼻部成肾脏,严重的可发生颅内出血.出血量一般不多,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大便中有少许血,出血量多时,大便可呈柏油样或吐出血液,面色苍白,甚至休克。

  颅脑出血

  1.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部分患儿虽未死亡,但可能留有后遗症。有损伤性和缺氧性两种。前者是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严重变形,致脑膜撕裂,损伤静脉窦或静脉而出血,后者由于胎儿窒息及胎头受压,使颅内静脉淤血、缺氧,导致脑组织水肿及脑实质点状出血

  1.1 颅内出血的观察

  (1)小脑幕上出血:多呈兴奋型,如不安哭吵、尖叫、呕吐、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局部或全身痉挛,愈合较好。

  (2)小脑幕下出血:多呈抑制状态,嗜睡、肌力弱,反射迟钝或消失,预后差。

  (3)由于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囟门饱满、恐怖表情、抽搐、反复窒息、昏睡

  1.2 颅内出血的护理[医学教 育网 搜集整理]

  (1)绝对安静、头部稍垫高,观察≥3天。

  (2)护理操作减少到最低限度。必要的护理集中一次做完,动作要轻柔。尽力减少搬动。

  (3)严密观察面色、呼吸、哭声、呕吐及有无抽搐。喂乳时间适当延迟。若吸吮吞不好或频吐,可静滴10%的葡萄糖溶液,操作要熟练,避免过多刺激。

  2.头颅血肿

  头颅血肿是骨膜下血管破裂导致。使用胎头吸引助产多见,平产也有发生。位于新生儿头顶,单侧或双侧,有波动感,边界清楚,出生后1~3天可渐增大,不需处理,但要保护头皮不受损伤感染。4~5天后靠血肿本身压力新生儿凝血功能上升而停止发展,3~8周后逐渐吸收,少数机化后可终身存在。头颅血肿若过大,可因红细胞破坏产生胆红素而引起新生儿黄疸加重,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同时对过大的血肿严格消毒后抽出积血,加压包扎,给予抗生素和止血剂。

  3.皮肤损伤

  负吸术及平产均偶可出现头皮擦伤,臀位产可造成新生儿会阴部、阴囊、大阴唇皮肤擦伤及血肿。护理要注意损伤的清洁,并涂以红霉素眼膏保护皮肤防止感染。

  4.胎头水肿

2010-10-27 00:01:00浏览3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慢性附件炎的日常注意事项
慢性附件炎的日常注意事项,主要包括注意饮食、注意个人卫生、注意休息、避免性生活、遵医嘱用药等方面。1、注意饮食患有慢性附件炎的患者,建议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为主,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并多喝温水,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疾病的恢复。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寒凉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不利于身体的恢复。2、注意个人卫生患者可以使用温清水清洗阴道部位,也可以使用温水清洗外阴部位,能够保持局部清洁卫生,避免局部受到细菌等致病菌的入侵。同时,还需要勤换洗内裤,并经过消毒处理。3、注意休息患者需要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也不要长期熬夜,否则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好转。4、避免性生活如果慢性附件炎患者进行性生活,可能会导致细菌进入阴道,甚至盆腔等部位,从而加重病情。因此,建议慢性附件炎患者在治愈后,再进行性生活,以免影响病情的恢复。5、遵医嘱用药慢性附件炎可能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遵医嘱口服甲硝唑片、盐酸多西环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除此之外,患者还需要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陈礼全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女性附件炎怎么回事,怎么办
女性附件炎可能是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洁的性生活、不注意个人卫生、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果患者长期存在过度的阴道冲洗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破坏阴道菌群,导致细菌入侵,从而诱发附件炎。患者通常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阿奇霉素片、盐酸多西环素胶囊等药物来治疗,平时要避免不洁的性生活。 2、不洁的性生活 如果患者有多个性伴侣,容易导致细菌感染,从而诱发附件炎。患者通常会出现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甲硝唑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 3、不注意个人卫生 如果平时不注意个人卫生,可能会导致细菌侵入阴道,从而诱发附件炎。患者可以使用清水局部清洗进行改善,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甲硝唑栓、替硝唑栓等药物进行治疗。 4、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如果患者在进行宫腔内手术操作时,没有做好消毒工作,可能会导致细菌侵入,从而诱发附件炎。患者通常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阿奇霉素片、盐酸多西环素胶囊等药物来治疗,平时要避免进行宫腔内操作。 5、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如果患者存在阑尾炎、腹膜炎等邻近器官炎症,可能会导致炎症蔓延至附件部位,从而诱发附件炎。患者通常会出现下腹疼痛、发热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甲硝唑片等药物来治疗,平时要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避免不洁的性生活。患者也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有利于身体恢复。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