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鹅口疮的常见治疗误区

  鹅口疮治疗必须彻底 鹅口疮俗称雪口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疾病它是由白的颜色数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故又称口腔数珠菌病常因患霉菌性阴道炎的母亲在分娩时传染孩子的口腔,或者因哺乳时母亲的奶头不洁、人工喂养时用的奶具消毒不严及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

  该病的特性是在口腔黏膜外貌呈现白的颜色的形似乳凝块样小点或者小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白斑,不易擦去常见于两侧颊黏膜、上下唇内侧、面、龈、上等处,重者全部口腔黏膜均被白的颜色斑膜笼罩,甚或者可伸张到部如果病变累及气管、、食管、肠道,会呈现呕吐声音嘶哑及呼吸坚苦等症状,但一般不影响哺乳,也无全身症状。

  1、淘米水

鹅口疮的常见治疗误区

  女博士刘芬(化名)轻信“用淘米水可治疗鹅口疮”,给自己才三个月大的宝宝洗了两次后,不仅病没好,孩子反而因此感染了败血症

  3个月前,32岁的刘芬剖腹产下儿子,宝宝两个月大时,患上鹅口疮。刘芬的母亲支招:将淘米水放一周后,用来灌洗孩子的嘴跟舌,洗几次后就可见效。

  并称,刘芬小时候所患鹅口疮,就是用此法治愈。

  有着博士学历的刘芬没有多思考便照做。连续洗了两次后,孩子的病情没有改善,1月9日晚,突然高烧,口腔内的白点也溃烂了。

  1月10日清晨,刘芬急忙带孩子赶到武汉市儿童医院,此时,孩子已经因感染得了败血症医生说,如果再晚送来几天,孩子就有生命危险。

  该院内分泌科主任陈寿康介绍,鹅口疮俗称“雪口”,是口腔粘膜受白色念珠菌(属霉菌)感染所致,一般多发于新生儿。

  陈寿康说,其实预防鹅口疮很简单,如喂完奶后可给孩子多喝点水清洁口腔,孩子所用的奶具等用开水煮沸消毒。但从接诊情况来看,很多家长甚至很多高学历家长因缺乏科学育儿知识,自己盲目擦拭,结果使孩子的病情雪上加霜。

  2、紫药水

  紫药水药名甲紫、龙胆紫,因其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过去常用于鹅口疮的治疗。但在临床使用中发现,用紫药水治疗鹅口疮有不少缺点。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的口腔黏膜薄嫩,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较少,口腔黏膜干燥,长时间涂搽紫药水后,可使口腔黏膜更加干燥而产生溃疡和明样损害;涂紫药水后,口腔黏膜被染成紫色也不宜观察病情的变化。

  3、没有根治鹅口疮轻易复发

  鹅口疮用1%~2%的苏打水(碳酸氢溶液)于每次哺乳前后清洁孩子的口腔,是治疗鹅口疮的有效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轻症患儿不用其他药物,病变2~3天即可消失。有些母亲看到宝宝口腔的病变已经消失,就马上停药,这样轻易复发。这是因为苏打水治疗鹅口疮主要是通过清除口腔内能分解产酸的残留乳凝块或糖类,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从而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不能直接杀灭白色念珠菌。因此,用苏打水治疗鹅口疮时,在口腔内病变消失后仍需继续用药4~5日。

  4、抗生素的滥用

  当宝宝患了鹅口疮后,有的母亲为消除感染,常自作主张给孩子服抗生素类药物。殊不知,小儿鹅口疮用抗生素不但无效,有时反而会加重病情。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口腔内寄生着许多微生物,如常见的乳酸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它们之间互相制约、互相拮抗,并常保持共生状态,一般不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当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时,会使一些微生物被抑制或杀死,从而破坏它们之间的生态平衡。但是,抗生素是无法抑制和杀灭白色念珠菌的。当那些可以产生抗白色念珠菌物质的微生物数量因使用抗生素而减少时,白色念珠菌就迅速繁殖,从而使病情加重。

  正确护理口腔 预防鹅口疮

  1.整个新生儿期(初生至28天),应勤喂宝宝温开水,以清洗口腔。无论母乳或人工喂养,每次吃完奶,都要养成喝水的习惯,尤其是宝宝发烧、感冒时,更应勤喂温开水。

  2.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果吸奶速度较慢或者吃吃停停时,妈妈不能用橡皮奶头去顶宝宝的口腔黏膜,催促宝宝吸吮,这样频繁操作,容易损伤宝宝的口腔黏膜。

  3. 严格保持奶头、奶具的卫生。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保持乳头的清洁很重要,每次哺乳前,应用肥皂清洗双手和乳头,擦试乳头的毛巾要先用热水消毒。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瓶及奶嘴均要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后再使用。

  4.冲调的奶粉温度要适当,喂之前先在手臂上试一下温度。如果奶温较高,很容易烫伤宝宝的口腔黏膜。

  5. 不宜用纱布擦试口腔。

  什么情况下应该送宝宝就医了?

  1、 宝宝患鹅口疮后,应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2、 宝宝不愿意进食。有轻度发热烦躁不安,应去医院;

  3、 若发现口腔粘膜上的乳凝块样物向咽部以下蔓延,应送医院治疗,以防止发生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

  4、 治疗5~7天后仍未改善,或鹅口疮情况越来越严重应去医院。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吴春丽)

2010-10-25 00:00:00浏览9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付志强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胆管结石护理诊断及措施
胆管结石通过饮食方面、生活上来进行护理;通过临床症状、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检查、CT检查等方式来诊断;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措施来治疗胆管结石。建议患者定期门诊复查肝功能,发现异常应该及时治疗。 1、护理 胆管结石的发病原因与胆囊结石、胆道的细菌感染、药物的影响及不当的饮食有关。患者要注意饮食,可以适量食用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菠菜、白菜等,平时还可以食用香蕉、苹果等水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生活上要注意休息,不做重体力劳动,等恢复后再进行适量的体力劳动。 2、诊断 胆管结石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以及依靠影像学检查来进行确诊。胆管结石的患者大部分会出现腹痛、寒战、黄疸、高热等症状,是诊断胆管结石的主要临床依据。另外,可通过对腹部肝胆的B超检查,可提示结石的大小、部位,是诊断胆管结石的方法之一。核磁共振和CT检查可明确的显示肝脏内胆管结石的位置、胆管的阻塞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 3、治疗措施 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时,需要短期禁食,遵医嘱静脉给予水电解质和营养等支持治疗,维持酸碱平衡。还可遵医嘱选用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生素加甲硝唑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单纯胆管结石,胆管无狭窄或其他病变者,可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对于胆总管远端炎性纤维性狭窄致梗阻不能解除或胰管直接汇入胆管者,或胆管部分切除后不能行对端吻合者,建议采用胆肠吻合术同时切除胆囊。
付志强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胆管结石在胆管为什么不痛
胆管结石不痛可能是因为结石体积较小、结石正在下行、结石位置较高、胆管末梢神经分布较少、结石没有发生梗阻等原因导致。1、结石体积较小如果患者胆管结石体积较小,一般不会引起胆管痉挛,从而不会出现疼痛的症状。患者可以通过多喝水,适当进行运动,促进结石排出。2、结石正在下行如果胆管结石正在下行,没有引起胆管梗阻,也不会出现疼痛的症状。患者可以通过多喝水,适当进行运动,促进结石排出。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等方式进行治疗。3、结石位置较高如果患者胆管结石的位置较高,没有出现胆管梗阻的情况,也可能不会出现疼痛的症状。此时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等。4、胆管末梢神经分布较少如果患者胆管末梢神经分布较少,对疼痛刺激不敏感,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结石没有发生梗阻如果患者胆管结石没有发生梗阻,可能会导致胆汁排出较顺畅,从而不会出现疼痛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熊去氧胆酸片、鹅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付志强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胆结石梗阻的症状有哪些
胆结石梗阻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发热、黄疸、恶心呕吐、寒战等,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表现进行治疗。 1、腹痛 胆结石梗阻在急性发作时会出现腹痛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多为绞痛,呈阵发性发作,或者是持续疼痛的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解痉止痛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能够缓解疼痛的症状。 2、发热 如果胆结石梗阻的情况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容易出现身体发热的情况,而且体温可能会超过38.5°C。建议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同时也可以使用温水擦拭身体,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3、黄疸 如果胆结石梗阻的情况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体外,容易引发黄疸,出现皮肤发黄、巩膜发黄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鹅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溶石的效果。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胆囊切除术等相关的手术进行治疗。 4、恶心呕吐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会影响胃肠道的蠕动,从而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片、盐酸氯丙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止吐的效果。 5、寒战 如果患者合并胆囊炎,可能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从而引起寒战的症状,还可能会伴有头痛的现象。建议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从而增强抵抗力,有助于缓解病情。此外,建议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梗阻性黄疸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梗阻性黄疸一般没有最佳治疗方法的说法,需要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管发生堵塞所引起的疾病,常见的原因有胆结石、肝硬化、胰腺炎、十二指肠肿瘤以及壶腹癌等。1.胆结石:对于胆结石导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早期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溶石和排石治疗,如熊去氧胆酸片、消炎利胆片等。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处理,比如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等。2.肝硬化:如果是肝硬化的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的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硫普罗宁注射液等药物进行保肝护肝的治疗。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或者拉米夫定片等抗病毒药物来控制病情的发展。3.胰腺炎:若是患有急性胰腺炎而引起梗阻性黄疸,通常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4.十二指肠肿瘤:当十二指肠内存在肿瘤的时候,也会引发该病,此时可遵医嘱通过腹腔镜下切除瘤体。5.壶腹癌:针对壶腹癌所造成的梗阻性黄疸,一般以放射治疗为主,同时配合化疗药物辅助治疗,常用的放疗方法包括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前,不建议运动,术后恢复尚可的病人,可适当锻炼,逐步恢复到发病前的活动水平。若期间出现其他不适症状,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