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如何治疗小儿结核性脑膜炎?

  1、对脑积水的治疗在小儿结脑抗菌药物治疗中,脑积水的控制常为治疗中首要的问题。

  在病程的1~2周即可从临床上诊断出脑积水,可经CT检查、侧脑室穿刺及引流证实。对脑积水的治疗除常规使用治疗激素外,可采取以下措施。

  (1)侧脑室引流:适用于急性脑积水用其他降颅压措施无效,或疑有脑疝形成时。持续引流时间1~3周,一般作1~2次即可控制,引流量每天可达50~200ml。

  引流时应注意固定好侧脑室穿刺针,以免损伤脑组织,并经常观察脑脊液压力,防止压力过低引起脑出血。特别注意防止继发感染

  (2)高渗液的应用:其作用原理为当静脉快速滴入高渗液后,由于血与脑脊液之间渗透压之差而产生降颅压作用。适用于抢救脑疝患儿有严重脑水肿者,以及3岁以上患儿使用侧脑室引流有一定困难者。

  常用的高渗液有30%尿素、20%甘露醇、25%山梨醇、50%甘油糖浆口服,1~1.5gmg/(kg·d),于30分钟内快速静脉注入,必要时可吴2~3次。

  (3)醋氮酰胺:为碳酸酐酶抑制剂,可能由于抑制脑室脉络丛中碳酸酐酶之作用,从而使脑脊液生成减少,降低颅压。作用较慢。剂量为20~40mg/(kg·d),分2~3次口服,疗程宜长,可数周至半年。配合侧脑室引流或高渗液静点治疗之前后应用,以弥补二者不能长期应用之不足。

  对慢性脑积水其他降压措施不易坚持时,更为适用。其副作用在较小婴儿 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必要时可同时服用碳酸氢钠以资预防。少见的副作用有血尿腹痛,停药后很快恢复,最严重的副作用是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

  (4)分流手术,如果由于脑底脑膜粘连梗阻致发生梗阻性脑积水时,以上疗法均难以奏效,长期应用侧脑室引流只直到对症治疗的作用,而且难以长期坚持,此时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炎症基本控制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脑室脑池分流术。

  2、抗结核药物疗法治疗原则为早期和彻底治疗(不间断治疗和长期治疗)。目前多采用SM、INH、RFP和PZA合并治疗。其中INH为最主要的药物,整个疗程自始至终应用。疗程1~1.5年,或脑脊液正常后不少于半年。

  3、激素疗法 治疗原则为必须与有效之抗结核药物同时应用,剂量和疗程要适中,在需要应用的病例越早用越好。由于激素有抗炎症、抗过敏、抗毒和抗纤维性变的作用,可使中毒症状及脑膜刺激症状迅速消失,降低颅压及减轻和防止脑积水的发生故为配合抗结核药物的有效辅助疗法。

  激素对脑底脑膜炎型效果最好,如患儿已至脑膜炎型、极晚期或已发生蛛网膜下腔梗阻以及合并结核廇时,激素的效果即不显著。

  激素剂量要适中,强的松(prednisone)或强的松龙(prednisolone)1.5~2mg/(kg·d),最大量不超过45mg/d;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比强的松强5倍,故剂量为其1/5;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在急性期可静滴1疗程1~2周,剂量5mg/(kg·d);于激素减量过程中可配合促肾上腺皮腩激素(ACTH)为每天12.5~25U肌内注射。

  激素于用药4~6周后缓慢减量,根据病情在2~3月内减完。

  在已有脑脊液循环梗阻或有发生梗阻趋势之患儿,可鞘内注射激素,介对制剂种类、注入剂量及必要的稀释等问题要特别谨慎。

  4、一般疗法必须严格执行下列各项措施:

  ①切断与开放性结核病人的接触。

  ②严格卧床休息,营养必须丰富。

  ③细心护理。改变患儿体位。细心护理眼睛、粘膜及皮肤,预防皮肤褥疮。耐心喂养,保证入量。昏迷患儿应用鼻饲法。

  ④最好住院治疗,只在条件不许可时才可考虑门诊治疗,但应加强随访及督促坚持治疗。

  5、对症治疗高热及惊厥不止时可用冬眠Ⅱ号或其他镇静剂。为了改善神经系统代谢过程可用谷氨酸、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12及大量维生素C等。对营养不良小儿或恢复极慢者可行小量(25~50ml)多次输血。

(实习编辑:吴春丽)

2010-09-30 00:00:00浏览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遗传的雀斑怎么去掉
遗传性雀斑的去除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主要包括激光治疗、药物治疗、日常护理以及饮食调理。1、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目前去除遗传性雀斑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作用于皮肤,能够精准地击碎黑色素颗粒,使其分解后被身体代谢排出,从而达到祛斑的效果。激光治疗通常需要多次进行,治疗后需注意防晒和保湿,有助于皮肤恢复。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适用于轻度至中度雀斑患者。常用药物包括氢醌霜、维A酸乳膏和维生素C等。氢醌霜能够抑制黑色素生成,维A酸乳膏可促进皮肤代谢,维生素C则通过抗氧化作用减少黑色素沉积。使用药物治疗时需遵医嘱,避免长期过量使用导致皮肤敏感。3、日常护理: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晒,因为紫外线是诱发雀斑形成和加重的重要因素。建议遵循医生指导选择SPF值较高的防晒霜,并定期补涂。其次,遵医嘱使用较温和的含有美白成分的护肤品,如烟酰胺、熊果苷等,可以帮助淡化斑点。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也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4、饮食调理:饮食对雀斑的淡化也有一定帮助。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坚果等。这些食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黑色素的生成,从而减少雀斑的形成。建议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前咨询专业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需要长期坚持,并注意防晒和日常护理,以维持治疗效果。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突然长雀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突然长雀斑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非疾病因素如紫外线暴露;疾病因素则涉及黄褐斑、内分泌疾病、肝脏疾病等。一、非疾病因素:紫外线是导致雀斑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下,尤其是中波紫外线,会刺激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产生过多的黑色素,导致色素沉着。紫外线暴露不仅会使原有的雀斑加深,还可能诱发新的雀斑形成。日常生活中,户外活动、日光浴等行为都会增加紫外线暴露的风险。二、疾病因素:1、黄褐斑: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疾病,可能与雀斑同时存在或混淆。黄褐斑的形成与紫外线暴露、激素水平变化、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黄褐斑通常表现为面部对称分布的褐色斑片,边界清晰,颜色较雀斑更深。2、内分泌疾病:某些内分泌疾病可能导致雀斑突然增多。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由于代谢加快,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加,可能导致雀斑形成或加重。此外,肾上腺疾病如库欣综合征也可能引起皮肤色素沉着。3、肝脏疾病: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可能导致皮肤色素沉着,包括雀斑的形成。肝脏功能异常会影响体内毒素的代谢和排泄,导致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加。此外,肝脏疾病患者常伴有内分泌紊乱,进一步加重色素沉着。为了预防和改善雀斑,建议注意防晒、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减轻精神压力、合理使用化妆品和药物,并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和进行对症治疗。长雀斑的就诊科室1、皮肤科:雀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皮肤科是首诊科室。皮肤科医生可通过临床表现明确诊断,并根据雀斑的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包括外用药物、化学剥脱及激光治疗等。2、医学美容科:对于希望改善外观的患者,可就诊于医学美容科。该科室医生可提供激光治疗、光子嫩肤等美容手段,以减轻雀斑的颜色和范围。3、内分泌科:若雀斑与内分泌疾病相关,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库欣综合征,可转诊至内分泌科。内分泌科医生可通过激素检测明确病因,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怎么分辨雀斑和黄褐斑
雀斑和黄褐斑可从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发病年龄等方面进行区分。1、发病原因:雀斑主要与遗传因素相关,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通常在儿童时期就开始出现。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是促使雀斑加重的重要因素,因为紫外线会激活黑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使黑色素合成增加,导致雀斑颜色加深、数目增多。而黄褐斑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除了遗传易感性外,内分泌失调在其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如女性在妊娠期、口服避孕药期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容易诱发黄褐斑。2、临床表现:雀斑一般为针尖至米粒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褐色斑点,颜色相对较浅,呈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点孤立存在,互不融合,边界清晰,多分布在面部的曝光部位,如鼻梁、脸颊、额头等,尤其是鼻部两侧最为常见。而黄褐斑的皮损为淡褐色、深褐色或黑色的斑片,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可呈蝴蝶状对称分布于面颊部,也可累及前额、上唇、下颌等部位。黄褐斑的边界相对模糊,颜色较雀斑更深,严重影响面部美观。?3、发病年龄:雀斑通常在 幼年开始出现,随着年龄增长,数目可能逐渐增多,在青春期时因身体代谢旺盛、紫外线照射机会增加等原因,雀斑可能会更加明显。而黄褐斑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尤其是妊娠期、产后以及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建议若对自身面部色斑是雀斑还是黄褐斑难以分辨,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可通过皮肤镜等专业检查手段进一步明确诊断。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何种色斑,都要做好防晒措施,这是预防和减轻色斑加重的重要环节,可使用遮阳伞、遮阳帽、防晒霜等。
程梦婕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食盐里的柠檬酸铁铵是什么
食盐里的柠檬酸铁铵是一种常用的抗结剂。在食盐生产及储存过程中,食盐颗粒容易受潮结块,影响使用,而柠檬酸铁铵的加入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化学结构来看,柠檬酸铁铵是由铁离子、铵根离子与柠檬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能够均匀地分散在食盐颗粒表面。当环境湿度较高时,普通食盐中的氯化钠容易吸收水分,使得食盐颗粒相互粘连,最终形成大块的盐块。而柠檬酸铁铵能够干扰氯化钠晶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阻止食盐因水分而紧密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一定湿度条件下,食盐颗粒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独立的状态,维持良好的流动性,方便取用。柠檬酸铁铵作为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已被广泛应用于食盐生产领域。在正常使用范围内,通常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与其他一些传统抗结剂相比,柠檬酸铁铵具有独特优势。例如亚铁氰化钾也是常见的食盐抗结剂,但在高温烹饪等特定条件下,亚铁氰化钾可能会分解产生氰化物,而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尽管分解量极低且在安全范围内,但仍可能引起部分人群担忧。而柠檬酸铁铵在常规烹饪条件下化学性质稳定,不会产生类似的潜在风险,这使其在食盐中的应用更受青睐。在储存食盐时,由于柠檬酸铁铵的抗结效果与食盐的储存环境有关系,为保持食盐的良好品质,建议将食盐储存在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充分发挥柠檬酸铁铵的抗结作用,确保食盐始终保持松散易取的状态 。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