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7种儿童常见眼疾

  制造好眼力 1眼球发育 正常的眼球形成,需经过一连串的成长、发育过程。眼科医师表示,经过复杂的细胞分化,当小胚胎在母体约4周大时,眼球就已开始发育;其后,眼球壁的发育随着巩膜、角膜、视网膜,以及眼内屈光质如水晶体、玻璃体等陆续发展,完整的眼球就算成形。

  医师指出,刚出生的小宝宝,眼球发育仅为成人眼球的6成;约3岁左右的幼儿,眼睛功能可达常人的9成;最晚到6岁,构造与功能就可等同成人标准。

  认识眼球构造以具体的物品比喻,“眼球”构造就好像一台。照相机”,角膜、水晶体就好比照相机的“镜头”;虹膜就等同于“光圈”;玻璃体就相当于“暗房”:视网膜就像人体这台照相机的感光“底片”。

  视力发育,缓步成长 新生儿由于视网膜的黄斑部发育尚未完善,所以妈咪们可发现,刚出生的小宝宝, 都是缺乏“固视’’能力的。

  医师表示,1个月大的小Baby,对光线刺激已有反应,多少已有初步固视能力;约3个月大,眼球开始能稍微跟着物体缓慢移动:约5~6个月大时,固视、追踪能力变得更好,并开始出现手眼协调,试着伸手触碰物体。

  一路发展到3岁,就可以让宝宝进行常规的视力检查;约在6岁大时,包括眼球结构与视力发展,就算发育完全;而最晚至10岁、孩子的视神经发展就已经完全定型。

  角膜位在眼球最前方,是接受外界光源刺激的第一道门户。 水晶体是一个具有弹性的透明体,位在虹膜与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作用为调节光线折射。

  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水晶体变厚;看远处时,睫状肌伸长,水晶体变薄,光线折射因此变小。 虹膜与瞳孔主要功能是负责调节光线进入眼球.类似“光圈”的作用。虹膜会依照周围环境的光线变化,控制瞳孔括约肌及放大肌,当光线强时,瞳孔收缩,“光圈”变小;反之,光线暗时,瞳孔放大,“光圈”变大。

  玻璃体是一透明胶质体,位于眼球后部,会产生一定力量(即是眼压),将眼球由内往外撑,以保持眼球形状。 视网膜位于眼球后方,结构与功能就如同相机的“底片”一般,光线与颜色会透过视网膜、视神经的路线传递,进入位于大脑枕叶的“视觉中枢”,让我们得以“眼见为凭”!

  塑造好眼力疾病防治心肝宝贝从呱呱坠地到健康长大的这段期间内,还无法精准表达感受的孩子,是说不出眼睛到底哪里不舒服的。这时候,爸爸妈咪可得学习一些基本的眼科知识,才能当小宝贝的健康守护神喔!以下透过医师的临床门诊经验分享,为新手父母整理出3大类儿童常见的眼疾。

  1砂眼病因:“砂眼”算是“慢性结膜炎”,是由一种介于滤过性病毒与细菌之间的“批衣菌” 感染而引起,因为会让结膜出现犹如沙粒分布其上,所以称之为砂眼。 传染细菌:主要透过“接触’’传染,传染病菌多是“披衣茵"。

  症状:砂眼的潜伏期约2~9天,患者初期会易流泪,其后眼屎等充血、痒、肿、刺痛等感觉。治疗:使用抗生素药膏、药水或口服药物治疗。 预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与他人共享毛巾或卫生用品。

  2红眼症病因:红眼症是由细菌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结膜炎’’,由于会让结膜呈现鲜红色的充血状,所以又称为“红眼症”或“火眼”。 传染细菌:也是透过‘‘接触’’传染,主要是由“腺病毒”、 “肠病毒”与“克沙奇病毒”所引起。

  症状:潜伏期相当短暂,接触细菌后,不到24小时即会发病。患者会出现眼睛红肿、烧灼刺痛等不适感;同时有畏光,眼泪、眼屎等分泌物变多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结膜出血,通常先发生于一眼,而后再感染另一眼,变成名符其实的“红眼人’’。

  治疗:因红眼症多属病毒感染,治疗上以支持性疗法为主,主要是针对症状小心地施予类固醇治疗,严重的感染结膜表面会生成一层伪膜,则由医师小心移除,未妥善治疗会导致形成疤痕组织,角膜也会形成白斑。

  预防:多洗手,手少碰眼睛或触摸不干净的物品,患者尽量避免在公共浴池,泳池等地活动. 3针眼病因:“针眼”在医学上的正式名称为“麦粒肿”,是一种睫毛根部的皮脂腺或毛囊,因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发炎引起,可不食看了不该看得东西所造成的喔。 传染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症状:针眼属于急性炎症,初期症状多为红、肿、热、痛等发炎征兆。

  治疗:轻微患者在经涂抹抗生素药膏后,约3~5即可痊愈;若脓点出现,则应施行排脓、热敷再加上轻微的按摩,可帮助脓液排除;倘若感染症状严重,必要时需外加口服抗生素治疗。 预防:注意个人卫生,作息正常以提高个人免疫力。

(实习编辑:张丽娟)

2010-07-30 00:00:00浏览5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任守臣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儿童身材矮小怎样长高
儿童身材矮小可通过多种方法改善,主要包括营养补充、睡眠保证、运动促进和医疗干预等方面。身材矮小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或第三百分位以下,建议积极干预促进身高正常发育。1、营养补充:应注意保证儿童摄入均衡且充足的营养是长高的基础。要提供富含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虾、新鲜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身体组织的生长和修复;钙和磷是骨骼生长的关键元素;维生素则参与身体的各种代谢过程,对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2、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儿童长高至关重要。生长激素在夜间睡眠时分泌旺盛,尤其是深度睡眠阶段。应帮助儿童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来说,3-6岁儿童每天需睡眠10-12小时,7-12岁儿童需睡眠9-11小时,13-18岁青少年需睡眠8-10小时。3、运动促进: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鼓励儿童多参加户外运动,如跳绳、篮球、游泳、跑步等。这些运动能够通过对骨骼的机械刺激,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有助于提高食欲和睡眠质量,为身高增长创造有利条件。4、医疗干预:如果儿童身材矮小是由疾病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治疗。如生长激素缺乏症导致的矮小,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同时,要定期监测儿童的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身材矮小的儿童,家长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带儿童进行体检和生长发育评估。若发现生长迟缓等异常,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干预和治疗,切勿盲目相信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增高方法。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轻度自闭症儿童一般几岁就恢复了
对于轻度自闭症儿童,一般在6-7岁就会逐渐恢复。一旦怀疑孩子有自闭症倾向,应立即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全面评估诊断,确诊后迅速开启干预。若孩子从2-3岁左右,即语言和社交发展的关键早期就开始接受系统干预,那么密集训练会为孩子恢复打下一定基础。随着时间推移,到4-5岁,孩子在语言表达上会有一定进步,从简单的单字、词语表达逐渐发展到能说出简短句子,也开始尝试与他人进行初步互动。到6-7岁时,经过持续的干预和练习,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度明显提高,能够理解并遵循一些简单的社交规则,与同伴的互动更为自然流畅,社交障碍得到较大改善,从外在表现和能力水平上看,已恢复到接近正常儿童。不过,有诸多因素会影响轻度自闭症儿童是否能在6-7岁恢复。干预时机是关键因素之一,若错过2-3岁的最佳干预期,孩子大脑可塑性降低,学习新技能、改善社交障碍的难度增大,恢复时间会远超6-7岁。干预方法的科学性与持续性也极为重要,采用科学、经过临床验证的干预模式,并保证每周25小时以上的高强度干预时长,孩子进步显著;若干预方法不科学或干预断断续续,孩子进步缓慢甚至停滞。家长要主动学习自闭症知识,提升自身干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为孩子创造学习与实践机会。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间保持良好沟通,多给予孩子鼓励与肯定,增强其自信心。
陈剑锋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儿童甲流和乙流的区别
上周五,8岁的明明突然发起高烧,体温一下蹿到 39.5℃,还剧烈咳嗽、头痛、肌肉酸痛,整个人没精打采。家长急忙带他去医院,经过血常规、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等检查,确诊是甲型流感。医生开了抗病毒和对症治疗的药,叮嘱家长做好护理。过了几天,明明症状缓解,体温终于也恢复正常了。​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每年全球流感会造成300 - 500万例的严重病例,儿童是流感高发人群,其中甲型流感(甲流)和乙型流感(乙流)占比很大。了解儿童甲流和乙流的区别,对家长及时识别病情、正确应对很关键。​【儿童甲流和乙流的区别】​一、病毒类型​1、甲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发,这病毒爱变异,常引发大规模流感疫情,像 H1N1、H3N2 亚型都属于它。比如 2009 年全球爆发的 “猪流感”,就是 H1N1 甲型流感病毒引发的。​2、乙流:由乙型流感病毒导致,相比甲流病毒,它变异慢些。​二、症状表现​1、发热:​甲流和乙流都会高热,能到 39℃甚至更高。甲流发热来得猛,体温上升快;乙流发热持续时间可能长点。比如有些感染甲流的孩子,早上还好好的,中午就突然高烧;而感染乙流的孩子,可能会持续两三天高烧。​2、呼吸道症状:​都有咳嗽、流涕、鼻塞的症状。甲流咳嗽更剧烈,乙流鼻部症状如流涕、鼻塞更明显。就像感染甲流的孩子,咳嗽声能让人揪心;感染乙流的孩子,鼻子堵得晚上睡觉都不踏实。​3、全身症状:​甲流全身症状突出,肌肉酸痛、乏力、头痛严重。感染甲流的孩子,可能因为肌肉酸痛,走路都不想走。乙流也有全身症状,但程度稍轻。​三、传播特点​1、传播速度:​甲流快,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地方,容易快速扩散引发聚集性疫情。乙流相对慢点,但也不容忽视。​2、传播途径:​①飞沫传播:甲流和乙流主要靠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的飞沫被人吸入就可能感染。②接触传播: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再摸口鼻黏膜感染。比如孩子在幼儿园玩了被病毒污染的玩具,又揉眼睛、抠鼻子,就可能中招。​四、流行季节​1、甲流:​冬春高发,全年也可能出现。2、乙流:流行高峰一般在冬末春初,不过不同地区、年份会有差异。​【甲流和乙流的检查】​孩子若被流感侵袭,家长难免焦虑,及时精准诊断是当务之急。医生通过问诊、体格检查初步判断,借血常规分析感染性质,再用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迅速锁定甲流或乙流,为孩子健康全力护航。① 医生问诊:了解孩子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情况。​② 体格检查:查看咽喉、扁桃体,听心肺有无异常情况。​③ 血常规:通过抽血,判断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④ 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快速确定是否为流感及类型。​【儿童甲流和乙流的治疗】​一、一般治疗​1、休息:给孩子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让孩子多睡多休息,比如拉上窗帘,调暗灯光。​2、饮食:给孩子吃清淡、好消化又有营养的食物,像米粥、面条、鸡蛋羹等。鼓励孩子多喝水,补充发热流失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3、隔离:确诊流感的孩子要居家隔离,直到体温正常、症状消失 24 小时后,防止传染给别人。​二、药物治疗​1、抗病毒药物:​①奥司他韦:1 岁及以上儿童适用。有胶囊和颗粒剂,胶囊要整粒吞服,颗粒剂可直接冲服。对奥司他韦过敏的不能用。发病24 - 48小时内吃效果比较好,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②扎那米韦:7 岁及以上儿童适用,通过吸入给药,要用特定吸入装置。对扎那米韦过敏、有严重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不能用。2、对症治疗药物:​①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能给儿童因流感引起的发热降温。对乙酰氨基酚有口服溶液、栓剂,口服溶液按年龄服,栓剂塞肛门用。布洛芬有片剂、胶囊、混悬液,混悬液适合儿童,按年龄和体重服用。②止咳药:干咳厉害的孩子可用右美沙芬等止咳药。有糖浆、片剂,糖浆直接喝,片剂按年龄和病情服用,一般15 - 30分钟起效,作用持续3 - 6小时。【预防流感的日常建议】​流感病毒传播能力强,尤其是儿童容易成为易感人群,这一情况常令家长们忧心不已。实际上,预防儿童流感有科学且行之有效的策略,下面就来详细看看:1、接种流感疫苗:每年流感季节前,给 6 个月以上儿童接种,这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办法。​2、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捂口鼻,防止飞沫传播。​3、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流感高发季,尽量不带孩子去人员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必须去的话,给孩子戴上口罩。​儿童甲流与乙流危害不容小觑,从病毒类型、症状到传播各有不同。了解这些差异,做好检查、治疗与日常防护,像接种疫苗、保持卫生等,家长才能全方位为孩子健康护航,让孩子远离流感威胁。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儿童自闭症怎么治疗
儿童自闭症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干预训练、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家庭支持等。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交困难、沟通障碍以及重复刻板行为等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1、干预训练:通过早期、有计划且个体化的训练,可以改善儿童的智力水平、行为模式和自理能力。训练内容可能包括语言训练、社交技能训练以及感觉统合训练等。语言训练旨在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社交技能训练则帮助儿童学习基本的社交规则和技巧,如眼神交流、面部表情识别等;感觉统合训练则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刺激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系统,帮助其整合感觉信息,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和注意力。2、药物治疗:当儿童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或攻击性行为时,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阿立哌唑等,来改善这些症状。此外,抗抑郁药物如盐酸舍曲林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也可以用于缓解儿童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然而,药物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3、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等,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儿童缓解情绪问题,改善暴躁或攻击性行为。心理治疗还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促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4、家庭支持:家长需要为患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接受现实并妥善处理患儿的教育干预工作。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对于治疗效果也起着较大的作用。另外家长还需要积极参与患儿的训练和治疗过程,与专业人员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上述治疗措施应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灵活调整治疗策略。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