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儿科 > 小儿神经科

宝宝流涎 妈妈该怎么做?

举报/反馈
2010-07-07 00:40:0039健康网

  流涎俗称流口水。小儿流口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正常流口水又称生理性流涎。婴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唾液腺尚不完善,加上婴儿口腔浅,不会调节口腔内的液体,因此,小儿流口水是很正常的现象。随着乳牙的出齐合月龄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也会逐渐转为正常,这时,流涎也会自然停止。

  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幼儿不正常流口水,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大人们经常因宝宝好玩而捏压小儿脸颊部,导致腺体机械性损伤。塞现有损伤的儿童,唾液的分泌量和流涎现象大大超过正常。二是小儿患有口腔疾病,入口枪炎、粘膜充血或溃烂,或舌尖部,颊部、唇部溃疡等,也可导致小儿流口水。小儿流口水,常常打湿衣襟,容易感冒和并发其他疾病,有的不经治疗甚至会数年不愈。有少数小儿的流涎是由脑炎后遗症、呆小病、面部神经麻痹导致调节唾液功能失调而造成的,应去医院明确诊断。

  中医观点:

宝宝流涎 妈妈该怎么做?

  小儿流涎,祖国医学称为“滞颐”,多因脾胃积热和脾胃虚寒所致,脾之液为涎,脾胃积热,则廉泉不能制约,或脾胃虚寒不能收摄,均可发生流涎。

  1.脾胃积热:流涎,唇红舌赤,或口舌生疮,烦躁不宁,叫闹啼哭,大便干结,小便短黄,指纹紫滞,治宜清热泻脾。

  处方:灯草6克、山栀3克、生石膏10克、生地6克、黄芩3克、黄连3克,水煎服。

  2.脾胃虚寒:流涎,面色苍白,四肢微冷,唇舌色淡,指纹淡红,隐而不显,治宜温中补脾。

  处方:益智仁6克、木香3克、法夏3克、陈皮6克、白术6克、干3克、党参10克,水煎服。

  1.饮食原则

  中医认为病理性的滞颐是由于脾胃失调,如脾胃积热或脾胃虚寒,前者廉泉(穴位名)不能制约,后者使脾不能摄涎,以致引起流涎。因此要根据辨证,对脾胃积热型患者应予清除脾胃积热的清热养胃、泻火利脾的饮食物。可多吃绿豆汤、丝瓜汤、芦根汁、雪梨汁、西瓜汁、金银花露等。此类患儿常有口咽黏膜炎症或溃疡,必须注意避免给予具有刺激性的食物,而应给富含维生素8:、C的食物。对脾胃虚寒型患者宜给温中健脾的饮食物,及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鱼肉类、蔬菜及干果等,如虾、海参、鸡肉、羊肉、刀豆、韭菜、花生、核桃等。

  2.药膳食疗

  (1)脾胃积热型:口涎自流,口舌疼痛不安,口腔或咽黏膜红赤糜烂,或有疮疹或溃疡,烦躁拒食,尿短少,大便干结,舌光红少苔或糜烂花剥,脉滑数或指纹紫滞。

  ①萝卜汁:鲜萝卜数个,洗净捣烂绞汁,涂口内二颐及舌。每日 3~4次,连续5~10天。

  ②石榴汁:鲜石榴去皮捣烂,加少量水,挤出石榴汁,取汁如上法涂口内。

  ③山豆根白术汁:山豆根6g,白术l0g。煎汁加蜂蜜适量涂口内,每日3-4次,连续1周。

  ④绿豆甘草汤:绿豆30g,甘草4g。煎汤给小儿频服,每日1剂,连服1周。

  ⑤黄连甘草鲜藕汤:胡黄连3g,甘草5g,鲜藕lO0g。煎汤,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一周。

  ⑥杭菊花汁:杭菊花10g煎汁,加蜂蜜适量,每E1分2次口服,连服5~7天。

  (2)脾胃虚寒型:口涎自流,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唇舌色淡,苔白,脉沉弱无力,指纹淡。

  ①吴萸子剂:吴萸子3g,梨1个,切碎,水煎服。每日l剂,分3次服,连服7-10天,青皮、炮姜各1.5g,炒熟白扁豆10g。共研成粉末加糖适量冲服。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7~10g天。

  ③温中健脾粥:炒白术6g,干姜1.5g,黄芪l0g,甘草3g。煎汁,滤去药渣,加入糯米1O0g熬粥。1天内分2次服完,连服5—10天。

  ④五味子鸽蛋:五味子20g,鸽蛋20枚同煮,熟后将蛋壳敲碎,用小火维持2小时,使药汁充分渗透人蛋内,每日服蛋2枚,服完为止。若放置时间过久,可再煮一次,以防变质。

  ⑤韭菜汁牛奶:用韭菜30g绞汁和牛奶适量,喂小儿,每日1次,连服5~10天。

  ⑥党参香菇汤:党10g,干香菇6g。煎汤给小儿饮服,连服7~10天。可反复服之。

  粥疗:

  脾之液为涎,廉泉乃津液之通路,脾胃积热,廉泉不能制约,或脾胃虚寒,不能收摄津液,均可致流涎不止,尤其是炎夏季节,嗜食冰棍、冷饮等,更可导致本病发生。故临床所见,以虚证居多,当以健脾燥湿、和胃摄涎为治,可选用下列粥疗方。

  苡仁扁豆粥 薏苡仁、白扁豆各15克,白糖适量。将薏苡仁、白扁豆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5~7天。可清热泻脾。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涎液黏稠,甚则口角赤烂,小便短赤,大便臭秽或燥结、面赤唇红,并舌质红、苔黄厚等。

1/2上一页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