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儿高热惊厥65例临床特点分析

  小儿高热惊厥指小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属儿科常见急症,发病率为2%~8%,复发率为30%~50%,临床上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6岁后发病罕见,反复发作的高热惊厥可造成脑损害和智力减退,发作次数越多,脑损害越大,如果高热惊厥控制不好容易转变为癫痫。现对我院2000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65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院2000年1月~2009年6月门诊及住院高热惊厥患儿,共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最大10岁,最小3个月;体温38.5~39.0℃ 14例,39.1~40.0℃ 43例,≥40.1℃ 8例。病因:上呼吸道感染57例,肠道感染7例,输液反应1例。2次以上发作者9例,持续时间为30 s~20 min,智力障碍、肢体活动受限后遗症各1例。

  1.2 症状和体征

  腋下温度38.5~40.2℃,6例惊厥发作前有惊跳、抖动、发呆或烦躁不安等先兆,其他为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头向后仰,两眼球凝视、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面部和四肢肌肉强直性和阵挛性抽动,大小便失禁,发作时间由数秒至数分钟。惊厥时间较久者面、唇、指甲发绀,伴喉部痰声,呼吸节律不规则或暂停。

  1.3实验室检查

  ①血常规: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内52例,高于10×109/L 13例;②二便常规:见红白细胞7例。

  1.4缓解方式

  自然缓解36例,刺激人中、指尖缓解20例,用止惊药缓解9例。

  1.5 治疗

  1.5.1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发作时即刻松开衣领,患儿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舌后坠造成窒息,必要时吸痰。

  1.5.2 迅速控制惊厥反复惊厥可导致脑细胞损伤,及时、准确、有效地使用镇静剂及止惊剂,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是急救的关键。首选地西泮(安定)0.5~1.0 mg/(次·kg),注意一次最大量儿童不超过10 mg,婴儿不超过3 mg,有抑制呼吸、心跳和降低血压之弊,亦可用苯巴比妥8~10 mg/(次·kg)。临床实践中笔者在用药之前急救时采用针灸针或注射器针刺激人中和指尖对部分病例有效。

  1.5.3 吸防止低氧性脑损伤,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可用如ATP、辅酶A等脑细胞营养药物,或待患儿醒后喂糖水,以防低血糖损伤脑细胞。

  1.5.4 降温患儿惊厥缓解后及时降温,保护脑细胞避免持续受损,防止反复惊厥的发生,立即使用退热剂,同时予以物理降温:35%~50%酒精擦拭四肢、颈等处,或用冰袋或冷毛巾置于额、枕后、颈、腋、腹股沟等处。

2010-06-26 00:00:00浏览2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皮肤癌传染吗
皮肤癌不会传染。因为皮肤癌的发病主要与接触化学致癌物质、电离辐射、不当紫外线照射,以及基因遗传等因素相关,无法通过任何介质转染给他人。皮肤癌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以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最为常见。发病原因可能与基因调控有关,而经常接触砷化物、焦油、沥青等化学致癌物质,皮肤长期接受紫外线照射,长时间从事放射工作并疏于自我防护,以及经久不愈的慢性伤口刺激,长期不正确的日光暴晒等因素,均可能会导致皮肤细胞出现癌变,从而诱发皮肤癌常常表现为皮肤肿块、质地比较硬,伴有破溃等现象。皮肤癌治疗方式主要是采用手术切除,手术以后根据患者病理情况,明确是否需要辅助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治疗结束以后,患者也需要进行按时的随访,观察是否有复发。已经发生癌变的细胞并不能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等方式传染给他人,因此说明皮肤癌并不会传染。此外,皮肤癌虽然不会传染,但是可能会通过基因遗传给后代,因此建议患者及后代及早到医院明确诊治,预防疾病继续恶化。日常可能接触到皮肤癌诱发因素的人群,还应该做好自我防护,降低皮肤癌的发病率。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