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指小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属儿科常见急症,发病率为2%~8%,复发率为30%~50%,临床上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6岁后发病罕见,反复发作的高热惊厥可造成脑损害和智力减退,发作次数越多,脑损害越大,如果高热惊厥控制不好容易转变为癫痫。现对我院2000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65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院2000年1月~2009年6月门诊及住院高热惊厥患儿,共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最大10岁,最小3个月;体温38.5~39.0℃ 14例,39.1~40.0℃ 43例,≥40.1℃ 8例。病因:上呼吸道感染57例,肠道感染7例,输液反应1例。2次以上发作者9例,持续时间为30 s~20 min,智力障碍、肢体活动受限后遗症各1例。
1.2 症状和体征
腋下温度38.5~40.2℃,6例惊厥发作前有惊跳、抖动、发呆或烦躁不安等先兆,其他为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头向后仰,两眼球凝视、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面部和四肢肌肉强直性和阵挛性抽动,大小便失禁,发作时间由数秒至数分钟。惊厥时间较久者面、唇、指甲发绀,伴喉部痰声,呼吸节律不规则或暂停。
1.3实验室检查
①血常规: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内52例,高于10×109/L 13例;②二便常规:见红白细胞7例。
1.4缓解方式
自然缓解36例,刺激人中、指尖缓解20例,用止惊药缓解9例。
1.5 治疗
1.5.1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发作时即刻松开衣领,患儿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舌后坠造成窒息,必要时吸痰。
1.5.2 迅速控制惊厥反复惊厥可导致脑细胞损伤,及时、准确、有效地使用镇静剂及止惊剂,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是急救的关键。首选地西泮(安定)0.5~1.0 mg/(次·kg),注意一次最大量儿童不超过10 mg,婴儿不超过3 mg,有抑制呼吸、心跳和降低血压之弊,亦可用苯巴比妥8~10 mg/(次·kg)。临床实践中笔者在用药之前急救时采用针灸针或注射器针刺激人中和指尖对部分病例有效。
1.5.3 吸氧防止低氧性脑损伤,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可用如ATP、辅酶A等脑细胞营养药物,或待患儿醒后喂糖水,以防低血糖损伤脑细胞。
1.5.4 降温患儿惊厥缓解后及时降温,保护脑细胞避免持续受损,防止反复惊厥的发生,立即使用退热剂,同时予以物理降温:35%~50%酒精擦拭四肢、颈等处,或用冰袋或冷毛巾置于额、枕后、颈、腋、腹股沟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