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儿科 > 小儿外科

宝宝高热该采取什么处理措施?

举报/反馈
2010-06-27 05:22:0039健康网社区

  小儿时期年龄越小,体温调节功能越差,故体温极易波动而发热高热指体温在39℃以上,是小儿同一症状的多种疾病临床的表现。

  遇到小儿高热时,首先要判断病情轻重。发热的高低、长短与病情轻重一定成正比。当病儿高热聚起,精神状态良好,哭声响亮,常属于轻症,可能是病毒感染,如流感、疱疹咽喉炎。当高热病儿精神萎靡,反应力差,面色苍白,常属于重症,大多是由于细菌感染,如中毒性菌痢、化脓性脑膜炎、中耳炎以及其他严重的感染,如贻误诊断,可能产生严重后果。高热伴寒战,常见于泌尿道感染、败血症疟疾;高热伴多汗时,败血症出汗无定期,结核病常在夜间盗汗,疟疾则于退热时出汗。如病儿长期高热,形容憔悴,口干唇裂,病情复杂,如败血症、伤寒等。除急性感染之外,急骤的体温升高,如发生在盛夏高温季节,多饮多尿、汗闭,一般情况良好,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又无特殊者,可能是中暑、大出血及过敏性疾病。

  一般认为发热是人体调节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一种反应,以抵抗疾病对人体的侵袭,对感染的机体是有益的。在诊断未明确以前盲目用退热药物,迅速降温,有可能造成错误诊断并影响药物疗效的判断和预后,故不宜使用降温“治疗”法。而做父母的惧怕高热的后果,认为发热就必须退热。权衡降温治疗的利弊,遇到下列情况方可用降温治疗:①发热在38.8℃以上;②因发热而影响病儿休息;③发热伴烦躁不安及有高热惊厥史者;④持续高热不退者。

  遇到小儿高热时,首先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解开患儿衣服,达到散热目的。遇到高热抽风时,不要大声呼叫、拍打摇晃患儿,如患儿全身发热,头向后仰,不要用力弯曲患儿或把患儿搂在怀里,应把患儿放在床上,不要枕枕头,头歪向一侧,免得影响呼吸。

  物理降温宜缓不宜急,适用于高热达39℃以上者,或诊断不明,神志不清,无从给药时,或外界温度过高致热者。可试用各种物理降温方法:①冷水浸湿毛巾或冰袋,敷前额、腹股沟、腋下等处20分钟,不宜重复施行;②35%-50%酒精擦浴四肢、颈、胸背约2-4分钟,擦毕裹在毛巾被或棉被中;③冷盐水灌肠,水温约在20℃,每次为200-500毫升。同时,在物理降温之前,最好服用适当的镇静剂,如冬眠灵或10%水合氯醛等,可减少寒冷反应,防止抽搐的发生。

  药物降温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口服退热药的首选退热剂,仍为阿司匹林,剂量为每岁0.06克,每日3-4次,但对有哮喘病史、出血倾向水痘的病人慎用。目前国外有人主张小儿退热剂为扑热息痛,剂量为10-15毫克/公斤/次,作用可维持6小时,但偶可引起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低血糖等副作用,应慎重,3岁以下小儿最好不用。对有发热惊厥史、年龄小于2岁的患儿,必要时给予镇静剂,防止惊厥复发,可用鲁米那3毫克/公斤/次,每日2-3次维持量,直至热退后停药。

(实习编辑:吴春丽)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