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儿哮喘的常见病因和诱因

  婴幼儿哮喘,就是指三岁以前的孩子的哮喘病。一般来说,这种孩子开始时常常有感冒的症状,比如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有的还会有发烧。几天以后孩子就会有喘息,一般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声粗,有的孩子会感觉胸口憋闷、呼吸困难

  对这样的孩子,父母要注意听他呼吸的声音。哮喘病患者呼吸时会有喘鸣声。有的家长说孩子呼吸有嘶嘶的声音,或者是像拉风箱一样;这种特殊的声音代表着孩子的呼吸道阻塞。这时应尽快送医院治疗。因为如果这种喘息症状不能够及时缓解的话,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从医学上讲,对婴幼儿哮喘的诊断,第一个标准就是典型的喘息要有三次以上(包括三次)。也就是说,如果孩子上述症状出现三次,在除外其他可以引起喘息的疾病后就可以诊断为患有哮喘病。

小儿哮喘的常见病因和诱因

  1、遗传因素:小儿哮喘患者经常可以检查到皮肤和粘膜渗出性病变倾向,而且患者的家族成员也有类似的病史。婴幼儿得哮喘大多数跟家族的遗传性有关。男孩一般多见于女孩。

  2、过敏因素:还有就是与孩子的过敏体质关系比较大,有些人的体质是非常敏感的,一些对于普通人毫无影响的因素都可能成为他们患病的诱因。

  致敏原导致小儿哮喘的发生,致敏原可以分为三种:

  (1)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比如流感、鼻窦炎、扁桃体炎等都是小儿哮喘的病因。

  (2)对于过敏物的吸入,如:花粉、冷空气、化学物质等都是引发小儿哮喘的病因。

  (3)食物也是过敏物的一种,比如:有些人对海鲜、牛奶、香料等食物过敏,如果是过敏体质的婴儿,是很容易患有小儿哮喘的。

  过敏性体质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这种问题。但空气中的过敏源,比如尘土、螨虫、蟑螂、霉菌、空气中的花粉等都会引起过敏,除了哮喘的高发季节一般在春暖花开的春季,树木成长较快的夏季和秋季也是哮喘发作的高峰,而干燥的冬季通风换气不佳,同时,蟑螂蜕皮后的极微小分解物质悬浮于室内,也是主要的过敏源。

  3、不良的生活环境同样也会造成小儿哮喘。

  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在20多年前进入了儿童哮喘的高发期,像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等患儿数量都在急速地增长。而近10年来,我国哮喘患儿的数量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上升趋势,走上了和西方发达国家有些相似的道路。90年代和2000年的对儿童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比显示,哮喘患儿的数量几乎增加了一倍,尤其是沿海较发达地区,患病率很高。

  曾经有研究机构公布:如果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接触蟑螂、杀虫剂和一些其他物质,那么他们在儿童期间患哮喘的危险就会增加。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对700名儿童进行了调查,其中有一半儿童在5岁时患了哮喘。受调查儿童的父母提供了儿童在出生后早期接触的各种环境因素。调查结果显示,那些在出生后前12个月内接触过蟑螂的婴儿长大后患哮喘的危险会增加一倍。在出生后第一年内接触除草剂则会使患哮喘的危险增加4.6倍,而接触杀虫剂后的危险会增加2.4倍。研究还发现,接触木材或者家庭中油烟、接触耕作环境也会增加患哮喘的危险。但是如果这种接触发生在出生后第一年内这种影响更强。当儿童长大之后再接触,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研究人员认为,在婴儿期间,人体的肺脏正在快速发育,免疫系统也处在发育之中,因此此时的人体尤为脆弱,易患哮喘。

  4、母亲怀孕和分娩时护理不当也是引起小儿哮喘的一个原因。

  比如,英国研究人员警告说,剖腹产孩子比顺产的孩子更易患哮喘,剖腹产孩子患哮喘的概率比正常顺产的孩子高80%。虽然确切原因尚不明确,但原因可能是剖腹产孩子没有经历过免疫系统和肺部发育的一些必经步骤,也与荷尔蒙分泌缺失有关。

  小儿哮喘的诱因又有哪些呢?

  呼吸道途径――

  1、尘螨:大多孳生于居住环境中,如卧室、床褥、枕头、沙发、衣服等处。

  2、花粉:根据季节变化,每年4~5月和9月中旬后空气中浓度最高。

  3、真菌(霉菌):在潮湿空气或居室中容易孳生。

  4、宠物皮屑:狗、猫等宠物皮屑又叫表皮致敏原,吸入后能引起早期哮喘反应。

  5、昆虫排泄物:以蟑螂为多见。

  6、职业性吸入物:如棉纺厂、皮革厂、羊毛厂、橡胶厂和制药厂的刺激性气体或飞尘。

  此外,陈旧的羽毛、蚕丝、羊毛、煤气、汽车尾气、油漆、地毯等均可成为过敏原。

  消化道途径――食物中牛奶、鸡蛋、鱼、虾、蟹、花生、黄豆、巧克力、水生贝壳类动物等。

  疾病途径――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最为常见,尤以婴幼儿为甚。支原体呼吸道感染也可诱发哮喘。

  药物途径――药物引起的哮喘发作有特异性过敏和非特异性过敏两种。阿司匹林是引起非特异性过敏的最常见药物。

  空气途径――冷空气刺激可使呼吸道处于高反应性状态,从而诱发哮喘。

  营养途径――微量元素缺乏可造成免疫功能下降,也可促发哮喘,以缺铁、缺锌较为常见。

  家有小儿哮喘,应耐心找出诱因并去除。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吴春丽)

2010-05-06 07:23:00浏览11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