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热”出来的新生儿肺炎

  肺炎高发是因护理不到位

  最近一段时间,新生儿中肺炎高发。医院新生儿科小病人中,半数以上是肺炎。那么多新生宝宝患上肺炎,却不是天气太冷被“冻”的,很多宝宝都是被“热”出来的。天气一冷,爸爸妈妈都给小宝宝穿得很厚,房间内空调温度开得也很高,导致宝宝体温过高。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加之开空调导致室内空气干燥,易使宝宝发生呼吸道黏膜感染,导致肺炎等疾病。

  而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呼吸道疾病。由于新生儿呼吸器官和功能不成熟,如不及时治疗,就很容易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乃至死亡。

  新生儿肺炎可分为产前感染和出生后感染,感染多来自孕妇。出生后发生的各种肺炎起病较晚,症状比较典型,但也可体温正常。因此,家长一定要多注意,不要以为体温没升,就没有事。要及时发现婴儿的异样,然后及时送往医院。

  室温一般不低于20度

  新生儿是比较特殊的时期,一般是从剪断脐带到28天以内的孩子。这个时期的孩子身体状况都比较弱,发生疾病和死亡率都比较高的。护理、喂养都要注意。冬天生的孩子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保暖问题。

  一般新生儿的室温在22到24度比较合适,不低于20度,尤其不能低于18度。因为新生儿期的孩子护理、换尿布、洗澡、喂奶,动来动去的机会特别多,热度的散失也比较快。所以平常的温度是22到24度,洗澡时要26到28度,这是足月的孩子,不算早产儿,早产儿还要高一点。一般冬季比较干燥,开暖气时,需要放一点水增加室内的湿度。

  新生儿家庭通风很关键

  有些新生儿家庭,从早到晚都不通风,这样病毒、细菌不容易被排出去。屋内通风时,可以把孩子抱到另外一间屋,这样让门窗开一开,让空气换一换。

  新生儿抵抗能力差,亲戚朋友来到家中后总喜欢抱抱亲亲。为了避免感染,这时一定要谢绝,否则很可能导致疾病。如果母亲有感冒症状,但没有发烧,可以放心哺乳,但是家中要做好通风。

  新生儿护理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一生只有一次,而且关系重大。建议准父母在妻子怀孕期间就应该看书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入院待产期间,准父母们也应该多向医生护士请教学习。

  在线问答

  ■问:男婴出生后,乳房肿得老大,怎么办?

  答:不论男婴还是女婴,出生3~5天后,一般都会出现乳腺肿胀的生理现象。这是因为在母亲怀孕后期,体内的孕激素经过胎盘传递到胎儿体内,导致胎儿体内的雌孕激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一般2~3周内即可自行消退。千万不要挤压,如果不慎把乳头挤破,会带进细菌,造成乳腺红肿、发炎,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败血症

  ■问:女婴阴道流血怎么办?

  答:这其实是新生儿的“假月经”现象。由于胎儿在母体内受到雌激素的影响,使新生儿的阴道上皮增生,阴道分泌物增多,还可使子宫内膜增生。由于出血量很少,一般不需找医生治疗,一般经过2~4天后即可自行消失。对于阴道流出的少量血液和分泌物,可用消毒纱布或棉签轻轻拭去,但不能局部贴敷料或敷药,这样反而会引起刺激和感染。但是,如果阴道出血量较多、持续时间较长的小儿,应考虑是否为新生儿出血性疾病,须及时请医生诊治。

  正常人的器官不用洗

  不知从何时开始,器官清洗成了一种时尚,从刚开始的洗眼、洗耳再到洗肠、洗肺,人们洗得越来越深入。那么,洗器官真有如此功效吗?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洗肠 留神高压洗破肠

  时下不少经营洗肠业务的机构宣称,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洗肠疗法,可以起到减肥、美容的效果。其实所谓的高科技洗肠机不过就是医院常用的灌肠机,将肠内的粪便排出来。

  专家解读:天津人民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俞林告诉记者,洗肠能排毒美容不过是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制造的噱头。实际上长期依赖洗肠会影响肠的正常生理蠕动,造成被动排便,渐渐丧失主动排便的能力。另外,高压洗肠如操作不当还会有肠穿孔的危险,救治不及时十分危险。

  洗肺 小心洗出肺衰竭

2010-05-06 07:00:00浏览7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脚底黑色素痣一定要切除吗
当脚底黑色素痣较小且无恶变迹象时,通常不需要立即切除;然而,若脚底黑色素痣较大或存在恶变倾向,则必须进行切除。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自行搔抓、挑破黑痣,以防引发感染或促使其恶变。 一般而言,直径小于6毫米且形态规则、边界清晰、颜色均匀,同时长期观察没有出现增大、颜色改变、破溃、疼痛等异常变化的黑色素痣,恶变的风险较低。这种情况下,密切观察其变化即可,无需进行切除手术。而且,脚底作为人体的负重部位,日常活动频繁,切除黑痣后会留下创口,不仅影响行走,还可能因频繁摩擦导致创口愈合缓慢,增加感染风险。脚底是人体经常受到摩擦的部位,较大的黑色素痣更容易受到反复摩擦刺激,这会显著增加恶变的可能性。一旦黑痣出现形态不对称、边界模糊不清、颜色混杂不均、短期内迅速增大、表面破溃出血、瘙痒或疼痛等症状,往往提示可能已经发生恶变。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早期发现并切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对于这种情况,及时切除黑痣不仅能够阻止恶变进一步发展,还可以通过病理检查明确黑痣的性质,为后续可能的治疗提供依据。若黑痣出现上述可疑变化,应立即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进行皮肤镜等检查,必要时遵医嘱进行切除及病理检查。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脉络膜黑色素瘤怎么判断良性和恶性
脉络膜黑色素瘤不存在良性一说,其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眼内肿瘤。一旦确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就意味着面临着严重的健康威胁,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从病理角度来看,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肿瘤细胞形态多样,核大且深染,核仁明显,细胞排列紊乱,这些特征都符合恶性肿瘤的细胞形态学表现。而且,脉络膜血运丰富,肿瘤细胞极易通过血液循环发生远处转移,这是其高度恶性的重要体现。例如,肿瘤细胞可转移至肝脏、肺脏等重要器官,一旦发生转移,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与其他一些组织来源的肿瘤不同,脉络膜黑色素瘤在发展过程中,不会出现类似良性肿瘤的缓慢生长、边界清晰且不侵犯周围组织等特征,而是从一开始就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性。在临床上,脉络膜黑色素瘤有诸多恶性表现。早期,患者可能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引起眼内压升高,导致眼部疼痛,严重时可引发青光眼。肿瘤还会侵犯周围组织,如视网膜、巩膜等,造成视网膜脱离,进一步损害视力。通过眼部超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检查,可发现肿瘤呈实性隆起,内部回声不均匀,有脉络膜凹陷征等典型的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而且,脉络膜黑色素瘤生长迅速,短时间内肿瘤体积可明显增大,这与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证实其恶性本质。若怀疑患有脉络膜黑色素瘤,应立即就医,进行全面眼部检查,包括眼部超声、MRI等,明确肿瘤大小、位置及有无转移。治疗方式根据病情而定,早期可选择放射治疗等保留眼球,尽量保存视力。若肿瘤较大、已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转移,可能需行眼球摘除术。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恶性黑色素痣初期怎么治疗
恶性黑色素痣一般指黑色素瘤,疾病初期患者可通过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尽快前往专业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1、免疫治疗:免疫治疗药物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遵医嘱使用可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肿瘤细胞会产生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与T细胞的PD-1结合,使T细胞失活,逃避免疫系统监视。这两种药物能阻断PD-1与PD-L1结合,让T细胞重新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适用于有高复发风险的初期黑色素瘤患者,可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辅助降低复发几率。2、靶向治疗:针对黑色素瘤常见的BRAF基因突变,维莫非尼片、甲磺酸达拉非尼胶囊等药物能发挥作用。BRAF基因发生突变后,其编码的蛋白持续激活,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和存活。这两种药物可特异性抑制突变的BRAF蛋白激酶活性,阻断肿瘤细胞内异常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适用于携带BRAF基因突变的初期黑色素瘤患者,可精准打击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3、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黑色素瘤初期的重要治疗手段。广泛切除术是常见术式,医生会切除肿瘤及其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组织,因为黑色素瘤细胞具有侵袭性,切除周围正常组织可降低肿瘤残留和复发风险。切缘范围依据肿瘤厚度等因素确定,一般较薄的肿瘤切缘相对窄,较厚的则需更宽切缘。建议患者密切观察手术部位恢复情况,若出现红肿、渗液、疼痛加剧等异常及时就医。另外,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期间,注意监测身体有无发热、皮疹、乏力等不良反应,若症状严重告知医生。同时,定期复查,包括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了解病情变化。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黑棘皮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黑棘皮症即黑棘皮病,是一种皮肤色素沉着、粗糙及疣状赘生物为特征的皮肤病。可能与遗传因素、肥胖等非疾病因素有关,也可能与内分泌失调相关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因素有关。一、非疾病因素:1、遗传因素:黑棘皮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可能与特定的基因突变有关。该病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病,病情相对较轻,进展缓慢。遗传因素导致的黑棘皮病还可能与一些综合征相关,如Bloom综合征、Rud综合征等,这些综合征除了引发黑棘皮病外,还可能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缺陷等其他异常表现。2、肥胖:肥胖人群由于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刺激皮肤细胞增生,引发黑棘皮病。此外,肥胖还可能加重皮肤褶皱部位的摩擦和压迫,增加黑棘皮病的发病风险。二、疾病因素:1、内分泌失调相关疾病:垂体瘤、肾上腺皮质癌、胰岛素瘤等内分泌肿瘤可能分泌过多的激素,导致黑棘皮病。此外,2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也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黑棘皮病。这些疾病通常伴有其他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如高血压、低血钾、低血糖等。2、恶性肿瘤:部分恶性肿瘤患者也可能出现黑棘皮病的症状。这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分泌某些激素或生长因子,刺激皮肤细胞增生所致。恶性肿瘤导致的黑棘皮病通常病情较重,预后较差,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加强皮肤保护和清洁,避免紫外线损伤皮肤。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有助于预防黑棘皮病的发生和加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