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新生儿护理7注意

  1.衣着

  孩子的衣着应以宽松、舒适、身体不受约束、穿脱方便为宜。新生儿皮肤角化层薄,易受外力损伤,应选择面料柔软、希水性好、白色或淡色的纯棉面料或棉制品,以防深色衣服的染料被孩子的皮肤吸收后造成皮肤损伤或者过敏。衣服的链接缝处要平展,尽量不要使用钮扣,以免擦伤

  皮肤,。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成熟,易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要根据气温变化,随时调整穿衣服的多少,特别是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更要注意保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家长怕孩子受凉得病,给孩子穿很多衣服,外面又用小棉被包裹,有时甚至夏季还这样做,这样对孩子很不利,会造成孩子过热、出现脱水、甚至抽风,所以孩子的衣着适当防寒保暖。冬季为孩子准备的棉衣要宽松、柔软,既有保暖性又有吸潮性。新生儿所有的衣服不要用防冲剂,这些物品的气味对孩子有一定的损害。内衣穿着前要清洗干净。

  2.尿布

  (1)布尿布 尿布是新生儿最重要的用品,要用柔软、浅色、吸水性强的棉布或旧床单来做。尿布使用前用清洗消毒,可用开水烫一烫,或用水煮沸消毒。尿布要用勤洗勤换,每换一次均要清洗。洗时要不用洗衣粉和碱性太强肥皂,也不要用漂白洗衣粉,这些都会刺激孩子的皮肤,引起皮疹。正确的洗剂方法是先将尿布上的大小便用清水刷洗一遍,再揉搓上中性肥皂,放置20-30分钟后,用开水烫泡,待水变冷后稍加搓洗,大便黄迹就很容易洗净,再用清水冲洗后晒干备用。如果尿布上无大便,只需先用清水洗2-3遍,然后用开水烫一遍晒干,这样清洗的尿布清洁柔软。

  (2)纸尿布 纸尿布为一次性使用,不用清洗、无需晾干,十分方便。即使孩子通常通用使用布尿布,家里最好还是准备一些纸尿布,在阴雨天气,或外出时以及孩子发生尿布疹时可替换使用。纸尿布还有一个好处,它吸水性强,有些品种可吸水200ml左右。孩子夜晚使用,可保证一夜不用换尿布,不但可保证孩子睡眠,也可保护孩子的皮肤。

  3.洗澡

  给孩子洗澡应单独准备一套洗澡用具,防止交叉感染。洗澡前应准备好浴巾、澡盆、婴儿洗浴液、尿布及换洗衣服等。冬天可以先将衣服暖一下,不要太凉。室内的应比平时高出5摄氏度-8摄氏度,用温度计侧一下水温,水温应为38摄氏度—40摄氏度,并准备一些热水,以便不断加温防止水温过低,但水温也不要太高。

  洗澡时母亲用右手托住孩子的臀部,用左手托住孩子的头部,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分别将孩子两侧的耳廓向前方压紧以防耳朵进水,将孩子胸部、腹部及下肢轻轻地放在水中,孩子的头部露出水面。如果孩子的脐带还没有脱落,不要将孩子放在盆中洗澡。洗澡用的纱布沾上水,轻轻地清洗孩子脸上的脏东西,左手托住孩子头的后劲部,用沾有浴液的纱布洗头,然后再洗颈部、手及身体的两侧。洗背部时,母亲用右手托住孩子的腋下,让孩子俯卧母亲的右前臂处,母亲可以用左手轻轻地清洗孩子的背部和臀部。洗澡的动作尽量轻柔,迅速,最好有其他人帮助。

  洗澡后用干浴巾吸干水分,特别要将头发擦干,,用婴儿爽身粉薄薄地扑一扑,尤其是腋下和臀部,并处理好脐部,垫上尿布,将衣服穿好。洗澡时间不宜太长,一般10-15分钟可每天洗一次,洗澡时间选择在孩子吃奶后1小时,上午10时或下午2时最为适合。

  4.睡眠

  新生儿大脑发育尚未成熟,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保证大脑休息。孩子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睡眠比营养更重要。睡眠不足会使孩子生理机能紊乱神经调节失调,食欲不佳,抵抗力降低。因此孩子出生后1个月内,除了喂奶,换尿布以外,几乎都在睡眠,睡眠时间平均一天约20个小时,如果小儿哭闹不停,要仔细寻找原因,是饥饿还是身体不舒服等,药剂师排除影响睡眠的因素。

  刚出生的孩子一天多数时间都在睡眠,他们自己无能力控制和调整睡眠的姿势,睡眠的姿势是由家长来决定的。孩子最好选择侧卧位或仰卧位,应经常经换侧睡姿势,避免头颅变形。

  5.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发黄,一般在5-7天最重以后逐渐减轻,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失,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才消退,生理性黄丹产生的原因是孩子出生后血液中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产生过量的胆红素,新生儿肝脏无能力代谢,从而堆积在血液中超过一定量,造成皮肤黄染。

  生理性黄疸的程度有轻有重较轻时仅见面部皮肤黄染,重时可染黄躯干和四肢皮肤,但手脚心皮肤不会黄染,否则就可能是病理性的需要及时治疗。黄疸的出现时间也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出生后24小时以内出现的黄疸都是病理性黄疸要尽快就诊治疗。

  6.假月经乳房肿大

  假月经(阴道出血)发生出生后5-7天的女婴,可出现尿布上带少量血丝,一般持续1-2天后自然停止。这是因为母亲孕后期体内的雌激素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体内有较高的雌激素水平,在孩子出生后,雌激素水平突然降低,形成类似月经一样的出血,一般无需处理。

  无论是男婴还是女婴,出生后3-5天内,有的会发生乳房肿大的现象,有时还会分泌出乳汁,一般2-3周后自然消失。出现这种现在的原因是母亲在妊娠后期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使乳腺肿大。新生儿离开了母体,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很快消失,但催乳素却能持续较长时间,而又失去了被抑制的因素,于是使新生儿分泌出一些乳汁。新生儿乳腺肿大一般不需要治疗,更不要用手挤或搓揉,以免引起感染。但如果发现乳腺肿大不对称,或触摸时有波动感,甚至伴有发红或局部发热等情况,这很可能是化脓性乳腺炎,应及时就诊治疗。

  7.口腔上皮珠

  也叫“马牙或板牙”在新生儿上颚中线和齿龈部位黄白色,米粒大小隆起颗粒,这是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于生后数周或数月自行消失,属正常现象,不能随便挑刮,以免发生感染。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10-04-23 07:44:00浏览5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