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新生儿黄疸 病理性莫忽视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延迟喂奶(开奶晚)、呕吐、生时及生后缺氧、寒冷、胎粪排出晚均可加重生理性黄疸。新生儿ABO溶血、RH溶血、先天性胆道闭锁、婴儿肝炎综合症、败血病等,可造成病理性黄疸。黄疸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该病多危及生命,即便抢救治疗及时保住生命也会遗留日后的脑瘫。

  无论是妈妈怎么坐月子,一定不能让宝宝在黑暗的家中度过新生儿时期,只要不是寒冷的大风天气,每天都应该开窗通风换气,让自然光线照进室内,若气温许可,最好给宝宝勤洗澡,这样不仅便于发现宝宝是否有黄疸出现,同时也对宝宝大脑发育非常有利。若发现有黄疸,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都应咨询专业医生,以便及时诊治,千万不能等待黄疸自然消退。

新生儿黄疸 病理性莫忽视


  对于那些妈妈是“O”型血,爸爸是“A”型血或“B”型血的,生宝宝前后应及时做相关检查,防止“ABO”溶血的发生。

  当新生儿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积极治疗:1、24小时内出现黄疸;2、黄疸程度深,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就加深很多;3、黄疸持续时间长或消退后又重新出现并进行性加重: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

  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几率很高,其中不少是生理性黄疸,不需治疗就可自然消退,但也不排除有一些是病理性黄疸。如何处理应多听取医生意见,以免贻误诊断与治疗。

  生理性黄疸无需担心

  “黄种人新生儿发生黄疸非常普遍,肉眼观察,约有50%的足月儿、80%的早产儿出现黄疸。”农绍汉介绍,人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增高所引起的皮肤、眼睛巩膜的黄染称作“黄疸”。血清胆红素是人体内红细胞衰老死亡后的降解产物,如果血清胆红素过多,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下降,血清胆红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引起黄疸。

  病理性黄疸勿掉以轻心

  如果是黄疸持续不退而且有加重的迹象,同时宝宝出现精神不好、哭闹增多、体重下降等情况时,便不可再掉以轻心。当新生儿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积极治疗:1、24小时内出现黄疸;2、黄疸程度深,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就加深很多;3、黄疸持续时间长或消退后又重新出现并进行性加重: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

  “从皮肤上看,孩子的皮肤呈柠檬黄或胡萝卜黄,都应该是病理性黄疸。仅脸部、躯干发黄为轻度,黄过膝盖到脚是中度,手心、脚心都是黄就属于重度了。”农绍汉表示,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有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溶血,母亲患肝炎、地中海贫血、肠道病,孩子有宫内感染等,有的则因为喂养母乳而出现。

  尽管多数的黄疸比较好治疗,但如果黄疸浓度过高,甚至发生“核黄疸”,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引起运动障碍、脑瘫及听力问题外,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农绍汉说,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但最保险的还是在医院监测,一般情况下,经皮测胆红素如高于12.9毫克/分升,则应住院诊治。

  目前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多数是采用照光治疗。通过照光,能让体内的胆红素转换成其他物质,使得体内不断堆积的胆红素找到另一个出口,黄疸的症状就能改善。而照光对肝功能并没有影响,等到宝宝的肝脏成熟后,能够自己处理胆红素时,才算达到正常状态。但是照光后仍无法改善的宝宝,必须以药物或换血来治疗。如果黄疸是由于胆道闭锁所形成的,就需要用手术治疗了。

  另外,专家提醒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10-04-22 07:21:00浏览12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新生儿黄疸怀疑基因问题要怎么办
新生儿黄疸怀疑基因问题,可以通过观察症状、抽血检查、胆红素检测、超声检查、基因检查等方式进行判断,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为患儿诊断出病因,以便于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1、观察症状如果新生儿的黄疸情况比较轻微,而且没有出现其他不适症状,精神状态比较好,一般不需要过分担心,可以适当喝水,有利于疾病症状的改善。2、抽血检查如果新生儿出现了明显的黄疸情况,并且伴随着皮肤发黄、眼睛发黄等情况,此时家长可以等到新生儿出生2-3天后到医院通过抽血检查的方式进行判断,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为患儿诊断出病因,以便于医生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3、胆红素检测胆红素的浓度可以通过抽血化验的方式来判断。如果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超过12mg/dl,则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基因缺陷的问题。4、超声检查如果新生儿存在胆道闭锁的情况,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可能会出现肝脾肿大、肝纤维化等情况。同时,也可能会伴随腹腔积液的现象。因此也可以通过超声检查的方式进行确定。5、基因检测如果家族中有患有相关基因缺陷的人群,可能会导致下一代也携带该基因缺陷的情况。此时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的方式进行确定,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为患儿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随时关注患儿的状态。如果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新生儿黄疸浑身都黄
新生儿黄疸浑身都黄一般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肝炎、溶血病、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的,建议新生儿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对因治疗。1、正常现象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出现皮肤、黏膜黄染的症状。如果新生儿除了黄疸以外,精神状态良好,吃奶、睡眠等情况正常,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一般在2周左右可以自行消退。2、母乳性黄疸如果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的情况,可能是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水平比较高,使新生儿肠道内的胆红素分解增加,从而引起的母乳性黄疸。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在停止母乳喂养后,黄疸的症状会逐渐得到缓解。3、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肝炎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肝炎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使胆红素代谢障碍,从而引起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进行治疗。4、溶血病溶血病是指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疾病,新生儿可出现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新生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5、胆道闭锁胆道闭锁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可能与遗传、环境、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新生儿可出现上述症状。新生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肝门空肠吻合术、肝移植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患者要避免吃辛辣刺激以及过于油腻的食物,也要避免喝酒,因为这些食物会刺激局部,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疾病的恢复。除此之外,患者还要注意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等,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如果新生儿黄疸出现加重的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新生儿黄疸性脑病早期表现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性脑病早期表现主要有嗜睡、肌张力减低、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肢体动作减少等,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1、嗜睡新生儿黄疸性脑病可能是由于胆红素水平过高,导致大脑功能受到损伤所引起。但新生儿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善,如果出现黄疸性脑病,早期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嗜睡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使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药物进行治疗。2、肌张力减低由于新生儿的大脑功能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肌张力出现减低的情况,从而引起新生儿四肢松软、吮吸无力等症状。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进行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新生儿的肌肉功能恢复。3、吸吮无力由于新生儿的大脑功能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吸吮无力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可以促进新生儿的吞咽功能恢复。4、拥抱反射减弱新生儿黄疸性脑病可能还会引起大脑功能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新生儿无法控制躯干和肢体的动作,从而出现拥抱反射减弱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进行推拿治疗,可以促进新生儿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的抵抗力。5、肢体动作减少由于新生儿的大脑功能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新生儿无法控制躯干和肢体的动作,从而出现肢体动作减少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进行肢体活动训练,可以促进新生儿的肢体动作恢复。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平时关注新生儿的表现,要注意饮食均衡,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疾病恢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