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如何为宝宝挑选合适的尿布

  新生儿的尿布与衣服同等重要,尿布的选择、制作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新生儿的健康,这是因为新生儿的皮肤娇嫩、排尿次数较多、护理不当,尿布不适宜,均可使新生儿发生尿布疹,俗称红臀,严重时可继发臀部皮肤感染,甚至尿路上行感染或引发新生儿败血症等严重疾病,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新生儿的尿布要求吸水性强、柔软、便于洗晒。尿布可以自己制作,也可购买。自己制作时应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好的浅色棉布或旧床单、旧衣服、棉毛衣、裤等全棉布来制作。尿布作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均可,如作成正方形的尿布,根据新生儿的胖瘦,将尿布裁成60厘米见方大小,用时将尿布对角折叠2次成三角形,也可折叠成长方形,注意折叠后不宜过宽,以免新生儿不舒服。如作成长方形尿布,可裁成长60厘米、宽40厘米,一般折叠4-5层,成12-15厘米宽的尿布,正适合新生而使用。一般尿布要准备20-30块,以备洗涤、更换。

  如要购买尿布,应注意选择符合卫生要求的一次性尿布、尿裤。对一次性的尿布或尿裤的使用褒贬不一,最大的优点是省去了洗尿布的麻烦,在外出时使用较方便。在家中最好是使用自制的全棉尿布,只要清洗彻底,对新生儿的皮肤有益无害。这是因为经常更换尿布,不仅可以保持新生儿臀不皮肤干燥,还可在换尿布时观察新生儿皮肤有无尿布疹发生,可及早处理。从心理卫生保健角度来看,使用全棉尿布则有更大的优点,在新生儿每次大小便后均需更换尿布,这样换尿布的次数比使用“尿不湿”更换的次数多的多,也就是说母亲双手接触新生儿的机会也要更多,这种接触对一个新生儿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刺激,能使新生儿有一种安全感,通过经常的接触,使新生儿与母亲的交流明显增加,不仅是皮肤的接触,还有声音、目光的交流,对新生儿的感知觉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另外还要准备为宝宝换尿布时使用的婴儿护肤柔湿巾和婴儿护臀霜,防止红臀的发生。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10-04-06 07:09:00浏览7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一边做饭一边狂躁怎么办
在烹饪过程中遇到情绪狂躁的情况,可以通过调整呼吸、短暂休息、音乐疗法、以及寻求外部支持等来帮助改善,如果狂躁的症状持续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诊治。1、调整呼吸:当感到狂躁时,首先可以尝试调整呼吸。深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放松方法。通过缓慢地吸气、屏息、再缓慢地呼气,可以减缓心跳速率,降低血压,从而缓解紧张情绪。2、短暂休息:如果烹饪过程中感到压力过大,建议暂时放下手中的活,给自己几分钟的休息时间。可以离开厨房,到客厅或阳台等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让大脑和身体都得到片刻的放松。短暂的休息有助于恢复精力,重新调整心态,以更平和的心态继续烹饪。3、音乐疗法:在烹饪时,可以选择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来播放,如古典音乐、爵士乐或自然声音等。这些音乐能够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感。音乐疗法不仅适用于烹饪,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帮助缓解各种情绪问题。4、寻求外部支持:如果烹饪时的狂躁情绪持续存在,且难以自行缓解。可以与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在必要时,还可以考虑咨询专业医生,了解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抗焦虑药物如舍曲林等来辅助调节情绪。针对烹饪时狂躁情绪的问题,建议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缓解。首先,要认识到这种情绪是正常的,不必过于自责或焦虑。其次,可以尝试上述提到的方式进行调整。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在烹饪中寻找乐趣和满足感,也是缓解狂躁情绪的有效途径。如果情绪问题持续存在,建议就医。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狂躁症生活中如何调理好
狂躁症在生活中可通过规律作息、情绪管理、社交调节以及适当运动等方面调理好。若狂躁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1、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极为关键。固定的起床和入睡时间有助于稳定生物钟,对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起到积极作用。患者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通过温水浴、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促进睡眠。规律的作息能有效减少狂躁症发作的频率,缓解症状。2、情绪管理:学会识别和应对情绪变化是调理狂躁症的重要环节。当出现情绪高涨、易激惹等早期症状时,可采用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来平复情绪。培养兴趣爱好,如绘画、音乐、阅读等,在投入兴趣活动的过程中,能转移注意力,缓解狂躁情绪。3、社交调节: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但要注意适度。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提供情感支持,增强心理韧性。与亲朋好友保持定期沟通,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不过,避免参与过于喧闹、刺激的社交场合,以免过度兴奋,加重狂躁症状。4、适当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对狂躁症的调理有益。运动强度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疲劳。建议狂躁症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监测病情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可制定详细的生活计划并严格执行。同时,避免生活中的重大压力事件,学会应对压力的技巧,如时间管理、问题解决策略等。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