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什么为新生儿黄疸

  当血中胆红素量过多时,皮肤呈现黄色,即称黄疸黄疸出现在新生儿阶段,称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由于肝内酶活力不足,肝功能不健全等因素,于生后2~3天开始面、颈部、继之躯干及四肢轻度发黄,但全身情况良好,7~10天艰险消退,称生理性黄疸,不需任何治疗。但有些病理情况也可引直新生儿黄疸:

  A、 新生儿溶血病。由于母子血型不合(ABO或RH系统),引起的溶血性黄疸,多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黄疸出现早且较严重。可用吃鲁米那、照蓝光、输液(内加葡萄糖及活跃肝酶的药物保守治疗,若无效则需换血治疗。

  B、 新生儿早期感染引起的黄疸。任何早期感染均可引起败血症及严重黄疸,如新生儿皮肤感染、脐炎、新生儿病毒性肝炎等。一经综合性治疗,感染控制住,黄疸即消退(因感染可抑帛肝酶对胆红素的代谢)。

  C、 其它原因引起的黄疸。新生儿在下例情况也可引起黄疸,如新生儿窒、颅内出血低血糖(多因生后呕吐、不能进食引起),头颅血肿或其它部位皮下血肿维生素K3,磺胺等药物引起。

  家长要特别注意,掌握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的区别:如果黄疸出现得过早(生后24小时以内)、过重、消退时间延迟、黄疸退而复现,日益加重就不是生理性黄疸,必须速去医院检查。

  D、 与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临床与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有母乳喂养性黄疸每一个乳性黄疸综合症两种,有时这两种可同时存在。

  母乳喂养性黄疸也称为“缺乏”母乳的黄疸 一般发生在生后3~4天,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0天,胆红素最高峰在15~20毫克%,多发生初产妇的新生儿。

  病因有“添加了口服葡萄糖液等,黄疸不能自然消退,如使血中胆红素超过纯母乳喂养儿的水平;不经常哺乳所致,黄疸轻重(血胆红素养含量高低)与每天哺乳次数多少有一定关系,母乳喂养次数频繁的小儿胆红素水平低;胎便排泄延迟,新生儿肠道的胎便中含有大量胆红素,可通过肠肝循环,重新吸收入血,使血中胆红素增高。

  处理:勤喂哺婴儿,白天晚上都要喂奶,24小时哺乳在8~12次或更多;仔细观察新生儿是否确实有效地吸吮到乳汁;注意大便性状,对胎便排泄延迟的新生儿抱到医院去灌肠。

  母乳性黄疸综合症 比综合症发率率为1%,一般发生在生后7天左右,黄疸可持续3周到3个月,胆红素养高峰可达到20毫克%,不需停止母乳喟养胆红素浓度也能逐渐恢复正常。如果暂停母乳喂养,胆红素水平会有一个明显的下降。再继续哺乳,胆红素水平会又轻度上升,但不会超过原有水平。此病多见于经产妇的新生儿,都是足月的,完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全身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

  病因:母乳性黄疸综合症与某些物质存在于成熟乳中有关。如孕酮的代谢产物,可使肝脏减少结合性胆红不的分泌,使血中胆红素滞留。最新研究认为是母他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酶分裂肠道内的结合红素,增加了胆红素的肠到肝循环,升高了血中的胆红素水平。

  处理:首先要请医生明确诊断,排除其他引起黄疸的病下。如果胆红素小于20毫克%,不必停止母乳喂养;如果超过20毫克%,可暂停母乳喂养24~48小时,但母亲仍须挤空乳房内乳汁,以免日后分泌减少。由于母乳性黄疸综合症的黄疸高峰往往出现在出生7天以后,这时足月新生儿的血脑屏障已发育完善,所以游离的胆红素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到达颅内引起核黄疸,如新生儿出现嗜睡和喂养困难时,需要进一步检查做出处理。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10-03-23 07:43:00浏览7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脑梗塞的人吃什么最好
脑梗塞现在常称为脑梗死,脑梗死的人没有吃什么最好的说法,患者应当健康饮食,营养均衡,禁烟禁酒,低盐低脂、高纤维、足量维生素饮食,增强体质,防治感冒。患者应当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注意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等。 1、饮食护理 饮食中应选择既安全又有利于进食的体位。能坐起的病人可以坐起进食,头略前屈。不能坐起的患者采取仰卧位下将床头摇起30°左右,头下垫枕使头部前屈。此种体位下进食,食物不易从口腔中漏出,又有利于食团向舌根运送,还可以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吸的危险。对能吞咽的患者,空吞咽和吞咽食物交替进行。对不能吞咽的患者,应鼻饲饮食,患者家属应了解鼻饲方法及注意事项。也可在吞咽时头侧向健侧肩部,尤其适合偏瘫的患者。还可用点头状吞咽,吞咽时配合头前屈、下颌内收如点头样的动作,加强对气道的保护,利于食物进入食管。用杯子饮水时,保持水量在半杯以上,以防患者低头饮水的体位增加误吸的危险。 2、心理护理 因偏瘫、失语及肢体和语言功能恢复速度慢、需时长,日常生活需依赖他人照顾,可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应关心、尊重病人,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任何刺激患者的行为和语言。 3、用药护理 患者家属应熟悉患者所用药物的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用药。不要自行加减,以免加重病情。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在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小中风时,孕妇禁用哪些
中风一般是指脑卒中,小中风一般指暂时性缺血中风。通常情况下,在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及暂时性缺血中风时,孕妇禁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华法林钠片等药物,同时不建议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咖啡因类饮品。 1、阿司匹林肠溶片 阿司匹林肠溶片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但是妊娠前三个月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异常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因此,孕妇应禁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2、氯吡格雷片 氯吡格雷片也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疾病。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服用氯吡格雷片,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畸形的情况,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孕妇应禁用氯吡格雷片。 3、华法林钠片 华法林钠片是一种抗凝药物,主要用于防治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服用华法林钠片,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发育异常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因此,孕妇应禁用华法林钠片。 4、生冷寒凉的食物 如冰淇淋、冰镇饮料等。因为这些食物会增加胃肠的负担,影响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进而会影响气血循环和经络通畅,不利于病情的好转。 5、咖啡因类饮品 如浓茶、咖啡等。此类饮品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具有兴奋神经的作用,饮用后可能会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流产的情况发生。 除此之外,建议孕妇定期到医院进行产检,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小中风可以治愈吗
小中风一般可以治愈,小中风在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脑部、脊髓以及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导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一般因为小中风是因为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改变以及血栓等原因所致,建议患者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血流动力学改变 如患者患有高血压,那么在血压波动或者血压偏低时,脑供血灌注不足,发生血管的痉挛,导致缺血出现小中风的情况发生。高血压中风的患者在康复期,如无吞咽困难,所以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柔软的膳食平衡为主。其次,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如非洛地平、贝尼地平等监测血压,通过各种手段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 2、血液成分改变 如果遗传性血液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血液成分发生变化,阻塞血管影响脑供血,导致短暂性脑供血发作,也可能会造成小中风的情况发生。通常患者可使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还可以给予动脉取栓或动脉溶栓治疗。 3、血栓形成 脑部的小动脉硬化后,可能会形成血管壁的小斑块,而小斑块脱落后通过血管形成堵塞,可能会造成小中风。如果在血栓中风发病后4-5个小时内紧急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就很可能把阻塞的血管再通开,使脑血管缺血影响到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或其他功能的脑组织得到再次灌注。也可以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如血管内拉栓、取栓等方法,把阻塞血管的血栓取出来,使机体功能得到恢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