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动画看太多引发抽动症

  一提到童年,很多人脑海里就会蹦出无忧无虑这个词。但目前,我国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高达6%~22%,估计约为3000万人左右,其中男孩比女孩更易患心理问题。儿童已经占了心理科门诊量的四成。儿童碰上解不 开的心结,往往并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他们不会用“我心情不好“、”我很焦急“来表述,而是通过拼命哭闹,不停乱动,或者坐在那里不理人、不听话、胃口很差、做噩梦、尿床等行为表现出来。而在儿童的行为障碍当中,多动症占了一半,此外像儿童抑郁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等也很常见。

  动画片容易引发儿童抽动症

  上世纪90年代我刚到医院时,儿童抽动症还被当成疑难杂症记录在病案中,但是现在几乎每天都能收治到这样的小患者。专家说,有个8岁的男孩,因为总是挤眉弄眼,被父母送去眼科治疗,结果什么问题也没查出来。后来带到心理科,发现男孩患的是抽动秽语综合征。还有些孩子患这种病时,会因出现叹息式呼吸而被带去看耳鼻喉科。

  所谓抽动秽语综合征,指的是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这种病主要是由儿童神经细胞发育不成熟引起的,其中有些孩子可能会自愈,但还有一些会变成慢性病,对其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为什么10来年间儿童抽动症发病率大增,这应该与儿童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以前城市里没有这么多高楼,孩子们经常在一起嬉戏,但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住在高楼之中,不方便呼朋引伴到室外玩耍。对于现在的儿童来说,最方便的游戏方式就是看动画片、打电子游戏,有些孩子甚至一看就是10来个钟头。而不管是动画片还是电子游戏的节奏,都与日常生活有很大差异,颜色也过于鲜艳,儿童的神经细胞发育本来就不成熟,时间久了自然容易出现肌肉失控抽动的情况。

  多动症儿童长大后易离婚

  据悉,在心理科就诊的儿童中,多动症患者占了一半,患病率为6。04%,其中小男孩发病率远远高于女孩,是后者的4倍。新近的研究发现,多动症科分为注意障碍为主型和多动冲动为主型,前者虽然比较安静,不吵不闹,但对学习影响大,后者对纪律、伙伴关系影响大。此外,多动症还可合并学习困难、对立违抗、品行障碍或情绪障碍,表现为非常不听话,常与大人争吵、顶撞大人,有的还会爱生气、经常发脾气、抱怨别人,甚至还有的非常记仇、报复心很强。

  经常呆在室内活动、缺乏与同龄小朋友的沟通游戏,也会对患多动症的小孩带来不好的影响。由于多动症是一种注意力方面的障碍,患病儿童很难让注意力维持较长时间去从事某一活动,比如每节课听5~10分钟就坚持不下去了,做事往往有始无终,不能完成父母分配的任务。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们维持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正因为如此,他们更容易沉湎于那些让他觉得轻松的电视或电子游戏之中,和一般小孩相比,患多动症的儿童更容易形成网络瘾。

  有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如果没得到及时纠正和治疗,到了青春期,容易变成逆反青年,或者出现品行障碍甚至违法犯罪,他们之中发生意外事故以致受伤者也会多一些。这些孩子成年以后,很少能接受大学教育,出现中途辍学、被解雇、工作跳槽乃至交通事故、离婚的几率也会更高,有些会出现抑郁、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别把儿童社交恐惧症当害羞

  专家说,抑郁症和焦虑症也是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像广场恐惧症,以前发病很少,但现在有些小孩也出现症状。一名初中女生,有时会惊恐发作,出现心慌、口吐白沫甚至窒息的状况。由于担心出门后突然发病无人照料,而且害怕在室外碰到引起惊恐发作的诱因,所以她根本不敢出门,不仅如此,就算坐在家中,也时刻需要父母陪在身边,几乎成了个废人,不仅自己无法继续正常的学业,连妈妈都不能出门上班。

  此外,很多儿童得了社交恐惧症,不敢和同学接触,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但父母们根本意识不到,他们往往将之归结为害羞,以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好了,但其实并不是这样。龚梅恩说,其实儿童社交恐惧症很常见,但被父母带来看病的只有寥寥无几。

  儿童行为障碍治疗方法

  对于多动症和抽动症儿童,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兴趣,多参加户外活动。此外,还可以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家庭治疗、沙盘治疗等方法。

  生物反馈治疗:常用于多动症、焦虑症及抽动症的治疗。医生在患儿头部放置多个电极,记录其脑部生物电的节律变化。与此同时,专门的电脑设备能够将脑电流节律变化信息转换成卡通动画,呈现在荧光屏上。当患儿的注意力集中,脑电波调整到比较好的状态时,就会出现卡通人物投篮成功的动画。用这种奖励办法,可使患儿直观地感受自己的脑电流,体验并记住“投篮成功”时自己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家庭治疗:主要用于治疗儿童的情绪障碍。这种治疗方法是把家庭作为治疗单位,治疗师会定期和家庭成员见面,找出问题的症结,再进行疏导。经过几次家庭治疗,大家都意识到问题在哪里,很快就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这种治疗办法中,家庭的配合程度对最终的治疗效果影响很大。

  沙盘治疗:沙盘游戏由沙子、人或物的缩微模型构成。玩沙子不仅对儿童的神经发育有好处,医生还可通过儿童摆出的图案,发现他们的心理障碍。比如一个4岁的男孩在沙盘中摆出了骷髅,旁边还放着一个凶恶张口的恐龙,背景也很荒芜。医生后来发现,这个孩子睡眠很差,又受不了妈妈对他的高要求和打骂,通过沙盘宣泄出这些象征着死亡、伤害的坏情绪。通过定期的沙盘游戏,有些孩子能获得处理自己情绪的方法,摆出的图案也会越来越美。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10-02-26 07:53:00浏览6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许鹤洋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胃癌肝转移一天比一天痛
胃癌肝转移一天比一天痛可能是饮食不当、病情加重、胃黏膜损伤、癌细胞刺激、腹腔转移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对症治疗。1、饮食不当如果胃癌患者平时不注意饮食健康,经常吃油脂含量偏高的食物,而且不注意饮食卫生,可能会使肝脏受到刺激,从而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改变不良的饮食结构,尽量吃清淡的食物,比如小米粥、玉米粥等。2、病情加重如果胃癌肝转移患者病情加重,可能会导致肝脏部位受到严重的损伤,从而引起肝区持续性疼痛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瑞戈非尼片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3、胃黏膜损伤胃癌细胞具有较强的侵蚀性,如果胃癌细胞出现转移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胃黏膜损伤,从而引起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硫糖铝口服混悬液等药物进行治疗。4、癌细胞刺激胃癌细胞还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患者没有及时治疗,癌细胞可能会持续刺激肝脏部位,从而引起上述症状。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病灶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配合化疗、放疗等方式进行联合治疗。5、腹腔转移胃癌细胞具有较强的转移性,如果患者没有及时治疗,癌细胞可能会扩散到腹腔,从而引起肝区持续性疼痛的情况。患者可以通过化疗、放疗等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改善症状。同时,患者应注重劳逸结合,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打羽毛球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抵抗疾病。如果不适症状持续加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