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儿科 > 小儿营养科

“新潮”饮食有陷阱

举报/反馈
2010-02-13 08:27:0039健康网社区

  “新潮”饮食有陷阱

  孩子拣饮择食多喜追随风潮时尚,易受香甜口味诱惑。其实流行并不等于健康,大多利弊集于一体,使孩子在饱享口福的同时付出健康的代价。不信?带孩子一起来看看隐藏在“新潮”食品后面的诸多陷阱吧—

  食品添加剂与脑污染

  时下种种时尚点心、面包、饮料、罐头等儿童食品为何口感甚好?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色素、香精、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那么除了口感,它们的加入还给孩子带来了什么呢?美国法因戈特博士作出了5点归纳:“运动”明显过多,老是心急火燎的模样;冲动式反抗,骚扰其他孩子;兴奋,好发脾气;忍耐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即使智商高但学习成绩仍差。

  不难看出,限制孩子进食上述食品的次数与数量,减少食品添加剂的摄入量,对于维持大脑“一方净土”、保障精神与情绪健康,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快餐与心、肾疾病

  快餐多属高盐食品,所含的钠对孩子的心、肾器官有可能构成威胁。道理很简单,婴幼儿的肾脏发育远未成熟,没有能力排出血液中过多的钠,因而会受到过量食盐的伤害。年龄越小,受到的伤害越大,而且难以恢复。

  再说心脏。高盐是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调查发现,美国约有11%的10-13岁儿童患上高血压,这些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常吃过咸的快餐,如油炸薯片、三明治、饼干等。摄入盐分过多,还可引起体内钾的流失,而钾对人体肌肉(包括心脏肌肉)的收缩与放松起着重要作用,过多流失将造成心脏肌肉衰弱,功能减退,甚至死亡。

  明智之举是尽量让孩子避开快餐,特别是不用快餐作晚餐;就算要吃也不宜选择薯条、香肠、苹果派等油炸高盐食品,应多选择有蔬菜的品种;鼓励儿童口味清淡一些,6岁以下孩子的吃盐量最好控制在每天4克之内。

  糖食与精神烦躁症

  糖类点心与零食口感好、包装精美,成为儿童又一种挡不住的诱惑。然而,长时间嗜吃糖食却可给儿童带来精神卫生方面的问题,使孩子情绪失常,表现为激动好哭、撕书毁物、爱发脾气、打架斗殴等,医学上谓之“嗜糖性精神烦躁症”。究其症结在于糖分摄取过多,其代谢消耗了大量维生素B1,结果导致维持神经系统的维生素B1量不足而产生上述症状。

  当然,不是说绝对不吃糖食,而是应给予一个合理的比例。营养学家主张,孩子的食谱中,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包括糖类点心及零食)的比例应维持在1∶3∶6的水平。

  精食与近视

  时下不少家庭追求“食不厌精”,不注意粗粮的搭配。医学专家认为,长期吃过于精细的食物,不仅减少了B族维生素的摄入而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而且会因损失过多的铬元素而“株连”视力,是近视眼的一大成因。

  从生理角度讲,人体每天须从食物中摄取50-200微克铬元素,而加工过的精米白面已丧失了80%的铬。因此,“食不厌精”并不可取,适当给孩子安排一定量的粗粮糙米,供给足量的铬元素,才符合科学育儿的原则。

  鱼片干与氟斑牙

  鱼片干由海鱼加工制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等营养元素,加上味道鲜美,故家长乐于给、孩子也乐于接受。但要警觉的是可能因此而造成孩子氟元素摄入过多。据测量,鱼片干中的氟元素是牛、羊、猪肉的2400多倍,是水果、蔬菜的4800多倍。而人体每日对氟元素的生理需要量仅为1-1。5毫克,摄入氟的安全限度为4-6毫克。如果超过这一限度,氟就会在体内积蓄起来,时间一长便可能引起慢性氟中毒。

  慢性氟中毒症状首先在孩子的牙齿上显现,特别是3-12岁期间,正是恒牙萌出与生长阶段,牙齿对氟化物较为敏感,若沉积其上,会使牙齿变得粗糙无光,牙面出现斑点、条纹,呈现黄色,谓之氟斑牙;一旦形成,可遗留终生。所以哪怕只为孩子有一口洁白整齐的玉齿,对鱼片干也一定要限量,绝对不可长年累月让孩子大量摄入。

  豆奶与雌激素过剩

  豆奶作为婴幼儿喂养的最佳替代品,多年来一直无人质疑,但近年来陆续有研究报告指出婴儿喝豆奶的弊端。首先是美国从事转基因农产品与人体健康研究的人士发现,吃豆奶长大的孩子,成年后引发甲状腺和生殖系统疾病的风险系数增大;还有资料显示,喝豆奶婴儿日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概率增加2-3倍。原因在于婴儿对大豆中高含量的植物雌激素的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婴儿摄入体内的植物雌激素只有5%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余下的便在体内积聚,为将来的性发育埋下隐患。另有报告指出,豆奶和大豆代乳品中的锰含量高于母乳50倍,而吸收过量的锰元素,将影响6个月以下婴儿的脑发育,从而增加以后罹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和青春期暴力冲动的可能性。

  因此,还是要提倡母乳喂养;婴儿特别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最好不喝豆奶,以保安全。

  果汁与果汁综合症

  果汁类饮料香甜可口,但因为含钠低,孩子摄入过多,可导致血钠过低,诱发脑水肿,引起大脑损害,谓之果汁综合征。防范办法是:每天的饮用量不要超过100毫升,切忌用果汁代替三餐,餐前尽量不饮果汁,以免影响正常的进餐。

  冷饮与“冰棒脸”、“轻骨头”

  夏日炎炎,不少孩子离不开冷饮,如冰棒、冰淇淋等。殊不知,孩子的肠管相对成人长而薄,肠系膜松弛而固定能力差,一旦受到冷饮刺激,可导致肠管平滑肌痉挛和蠕动增强,进而诱发肠套叠,造成肠道梗阻而危及生命。同时,冷饮制品刺激幼儿稚嫩的胃肠道,导致各种消化酶减少,胃肠道的蠕动发生紊乱,可出现胃痛、食欲不振、大便失调,最终造成孩子脸色发黄而晦暗,医学专家形象地喻之为“冰棒脸”。另外,美国学者还发现,有些少年40%的热量摄入都来自饮料,结果严重影响了矿物元素的摄取,从而长成“轻骨头”,将来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危险亦随之大大增加。

  故孩子吃冷饮要慎重,切忌放纵食欲,每次不得超过100克。一旦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实习编辑:黄秀杰)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