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护理湿疹宝宝9关键

  几日前,我的一个朋友打电话咨询我,说她刚出生3周的儿子前额和耳朵后面红成一片一片的,上面还有小红疙瘩。妈妈以为室内温度高,引起了痱子,给孩子涂了痱子粉花露水,两天过去,非但没有好转,红得更厉害了,孩子整天哭闹不停。爸爸妈妈很焦急,我决定过去看个究竟。

  经检查,孩子得的是湿疹,也就是“奶癣”。还好,这属于发病初期,若再耽误几日,水疱破溃,那就比较麻烦了。

  鉴于这对年轻爸妈的事例,我想说一下新生儿湿疹的护理方法,希望能帮助一些新爸爸新妈妈。

  如何辨别湿疹和子?

  痱子,多生于夏季,因出汗多、汗液排出不畅滞留于皮内引起的汗腺周围发炎,发于多汗部位,丘疹中央有小白点。

  然而,湿疹在一年四季都可发,属于过敏性皮肤病。一般刚出生后几周的孩子最容易起湿疹,1~3个月大的婴儿最为多见。常遍布于孩子的面颊部、前额、眉弓、耳后,有时也可累及婴儿的躯干和四肢。发病初期,皮肤发红,上面有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有瘙痒感。几日后,丘疹会转变为小点状的水疱,水疱破溃后可有液体渗出,渗液干后可在局部形成厚痂,症状严重时还可出现局部皮肤糜烂,甚至继续引发感染。

  护理患儿9关键

  若婴儿不小心发了湿疹,做父母的也不要慌张,细心的护理是促进婴儿康复的有力保障。以下几点是护理患儿的关键:

  1、如果孩子出现了湿疹,母亲在母乳喂养期间要忌吃鱼、虾、蟹、鸡蛋以及辛辣的食物,同时还要避免饮酒。

  2、患儿的饮食要定时定量,最好吃母乳。如果患儿是吃牛奶,则要多加水少加糖,而且牛奶煮沸的时间要稍长一些。此外,患儿如有消化不良,应及时进行治疗。

  3、如果怀疑是食物引起的,请医生提供营养丰富、不易引起湿疹的健康食谱,不要随意禁止孩子吃东西时间。时间不同,机体对同一种食物的反应也不同,擅自禁止宝宝吃多种食物,会导致宝宝营养不平衡。如果湿疹不十分严重,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就不要随意更改孩子的食谱。

  4、要避免有刺激性的物质接触孩子的皮肤,尤其是不能接触孩子的湿疹,也不要在患处涂擦油脂丰富的护肤品。

  5、减少洗澡时间和次数,每周最多洗3次澡,时间不超过5分钟。同时,要禁止用肥皂和过烫的水清洗患处。以温水洗浴最好,避免用去脂强的碱性洗浴用品,选择偏酸性的洗浴用品。

  6、应保持适宜的室温,因为室温过高会使湿疹的瘙痒感加重。

  7、平时要给孩子穿松软、宽大的棉织品或细软布料的内衣,避免穿化纤织物,而且内、外衣均要忌羊毛织物以及绒线衣衫。婴儿的尿布应勤洗勤换。

  8、保持宝宝双手的清洁,经常帮宝宝剪手指甲。尤其在患儿睡觉前,家长应先将婴儿的两手适当地束缚一下,避免搔抓,以免感染和防止婴儿抓伤其皮肤。

  9、家长要避免婴儿在患病期间与患有单纯性疱疹的人接触,以免患儿并发卡波西水痘样疹

  爱心提示:除了上述几点,家长们还应注意,宝宝皮肤出现皮疹,一定要去医院请医生诊断、治疗,千万不要随意给宝宝抹药哦。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来慧丽)

2010-02-01 00:18:00浏览9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毛云英
精选
毛云英主任医师小儿内科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去咨询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迟缓、学习困难、矮小症、遗尿症、性早熟等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生长发育疾病;小儿心脏、肾脏及结缔组织病等免疫性疾病;小儿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幼年类风湿病、川崎病、肾病综合征、心肌炎等疾病。
陈艳丽
精选
陈艳丽主任医师儿科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去咨询
擅长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学习困难、儿童癫痫等发育行为疾病的评估与干预;儿童营养及生长发育,矮小症、性早熟、遗尿症的治疗;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儿内科常见病,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独立处理儿科较复杂疑难疾病和解决较重大技术问题。
李怀宁
精选
李怀宁主任医师儿科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去咨询
擅长小儿孤独症、语言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缺陷、儿童癫痫、脑瘫、感统发育、发育迟缓、自闭症、矮小症、性早熟、智力低下、遗尿症、增高、构音障碍、青少年焦虑抑郁、情感障碍、心理障碍疏导、学习困难、厌学等多项治疗,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 在儿童行为发育、生长发育、心理发育综合评估及康复指导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查看更多儿科医生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