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宝宝眼睛养护宝典

  每位妈妈都希望宝宝有一双敏锐而明亮的双眼,而这离不开妈妈精心细致的呵护。

  在人体所有器官传递的所有信息中,视觉器官——眼睛传递的信息占85%以上。视力正常是宝宝智力正常发育的基础。你知道吗?呵护宝宝的亮眼,要从怀孕之初开始。

  护眼4时期

  孕早期,胚儿视力发育关键期

  眼胚发育是在怀孕后20天到40天,在此期间,如果准妈妈不幸感染病毒(如风疹等)、患有感冒、受到化学物质的影响、应用保胎素等,将会影响眼胚的发育,可引起眼睛畸形,所以,孕早期的准妈妈一定要格外注意,为自己腹中的宝宝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发育环境。孕妈妈要注意避免病毒感染;不要接触使用化学物质;用药前,一定要向医生咨询,并明确告知医生自己已怀孕,切不可随意服药。

  围产期避免损伤眼睛

  分娩时,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损伤孩子的眼睛,造成视力损害。

  ●急产,产道压力过大,对新生儿脑组织和身体都有一定损害;

  ●产钳助产不恰当,如位置不合适,夹中眼睛或视神经,将损伤眼球、视神经,甚至造成眼球破裂;

  ●如果新生儿吸氧过量也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

  ●产程过长,会造成孩子视网膜出血,如果出血量过大,可能无法完全吸收,会影响孩子的视力;

  分娩前后,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宝宝的视力,妈妈一定要密切配合医生,争取顺利娩出胎儿,避免损伤。

  新生儿期眼睛问题早发现

  宝宝出生后,医生会对新生儿的眼睛进行检查,以早期发现眼睛的先天疾患和问题。此外,妈妈也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眼睛,看看孩子的瞳孔是否是正常的黑色;接近光亮时,孩子是否有瞬目反应(即眨眼)。

  如果发现眼睛的先天疾患,需要尽早干预治疗,有些先天性的眼睛病患是可以治愈的。例如,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孩子,瞳孔呈白色(正常瞳孔为黑色),光线很难进入眼内,早期手术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关键,孩子出生后两个月内应进行手术。

  学龄前期视力保护不放松

  婴幼儿活泼好动,磕磕碰碰在所难免,父母要采取措施预防眼外伤。教育孩子不要拿着铅笔和小棍挥舞、奔跑,以免摔伤扎着眼睛。大一些的孩子很喜欢燃放烟花爆竹,此时一定要格外小心,以免损伤眼睛。

  学前儿童写写画画的多了,妈妈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持正确的阅读、书写姿势。

  妈妈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眼睛,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护眼ABC

  宝宝的眼睛不能挡有的妈妈怕宝宝的眼睛晃着,外出时总给宝宝的眼睛前罩一个面巾,其实这样做不科学。孩子的眼睛是最怕遮盖的,外界适当的光线、色彩、图形的刺激,是孩子视力发育所必需的。所以妈妈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形状多样、色彩丰富的环境。

  防止紫外线直射眼睛强烈的紫外线直晒宝宝的眼睛,会导致电光性眼炎等,影响孩子的视力。外出时,妈妈可以给宝宝戴一顶小帽子或打一把遮阳伞,或让孩子在树荫下玩耍。

  良好的照明居室的灯光以明亮温暖为好,无频闪照明是最好的,有利于保护孩子的视力。

  用眼卫生不能忘孩子的读写姿势不正确,易产生视疲劳,长此以往,会引起近视,所以父母应督促孩子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此外,还要注意控制孩子读书写字的时间,不要长时间读书写字,以免造成视疲劳。

  营养均衡眼睛亮孩子要注意营养均衡,主食、副食、蔬菜水果样样全,不挑食偏食。如果对调理孩子饮食心中无数,不妨请专业的营养师给孩子开一张营养食谱。

  健康看电视、玩电脑如果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会引起视疲劳,影响孩子的视力。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为好。此外还要保持合适的距离,孩子的眼睛应当距电视3。5米左右;孩子眼睛与电视屏幕在同一水平面上,既不俯视,也不要仰视。

  有问有答

  孩子的视力究竟是多少?

  新生儿的视力在0。1以下,需要用专业的检测仪器才能查出。新生儿的晶状体还不具有调节功能,只能看见距眼睛20厘米以内的物体。眼睛的调节能力,从生后3个月开始发育,6个月发育完善。

  2岁孩子的视力在0。4~0。5之间都属正常。60%的3岁孩子的视力能达到1。0。大多数六七岁孩子的眼睛将进入一个正常的弛张状态,既没有近视,也没有远视

  爱心提示:查视力应当用专门的儿童视力表。

  宝宝眼睛何时查?

  父母应当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儿童眼科进行眼睛的定期检查,以及时发现孩子的眼睛问题,医生还会对孩子的眼睛健康给出建议。

  出生时,检查孩子的眼睛是否正常,是否有严重的病变,如先天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等。

  在孩子满3个月、半岁、1岁时,都要去儿童眼科进行专业检查。

  如果没有异常,以后每年检查一次即可。

  近视遗传吗?

  高度近视具有遗传倾向,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600度以上),家族中还有其他长辈患有高度近视,孩子患近视的几率是80%以上。

  但多数人都是后天用眼不当造成的屈光不正,所以要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和正确的读写姿势。

  近视,怎样发现?

  看物体的距离一般孩子看物体的距离应当是一臂远,25厘米左右;如果孩子看东西或书报,眼睛和物体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说明孩子存在近视。看东西的表现孩子看东西的时候,眯着眼睛、挤眼睛,或皱眉,这都说明孩子的眼睛负担太重了。

  儿童远视较近视多?

  这是对的,患远视的儿童较近视的多,但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远视度数会越来越低。多数孩子在六七岁会进入一个正常的弛张状态,既没有近视,也没有远视。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10-01-03 08:20:00浏览6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可以清理吗
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通常可以清理,这通常意味着组织坏死或血运障碍,不清理会致感染扩散。但清理前医生需全面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采用清创术等在无菌下操作。患者在清理过程中也要做好脚部护理、控好血糖,避免恶化。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往往是由于长时间的血糖管理不当,导致足部血管、神经出现病变,进而引发足部供血不足、感觉异常,并可能出现溃烂、感染等症状。当脚趾发黑变硬时,可能意味着局部组织已经出现了坏死或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坏死组织不能得到及时清理,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导致感染扩散,甚至引发全身性感染,危及生命。然而,清理过程并非简单地去除坏死组织。首先,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整体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糖控制情况、感染状况、局部血供等。在评估基础上,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改善局部血供等措施。对于坏死组织的清理,医生通常会采用清创术等方法,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进一步感染。在清理过程中,建议患者应注意保持脚部清洁卫生,避免感染。可以定期用温水清洗脚部,选择宽松、透气性好的鞋袜,以减少脚部受压和感染的风险。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控制血糖水平,按时用药,定期监测血糖,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如果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妊娠糖尿病食谱三餐大全集
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合理的饮食安排至关重要。早餐建议选择燕麦粥、水煮蛋,午餐可选择糙米饭、清炒虾仁、凉拌菠菜等,晚餐可选择全麦面条清蒸鱼、清炒芦笋等。一、早餐:1、燕麦粥:燕麦是一种优质的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可增加饱腹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上升。取30克左右的燕麦片,用适量清水煮成粥,口感顺滑,营养丰富。2、水煮蛋:鸡蛋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一个水煮蛋能提供约7克蛋白质,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对血糖影响较小。可搭配燕麦粥一起食用,增加早餐的营养丰富度。二、午餐:1、糙米饭:糙米保留了更多的膳食纤维和营养成分,升糖指数低于精白米。用100克左右的糙米煮成2、清炒虾仁:虾仁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含量低。取100克新鲜虾仁,搭配西兰花、胡萝卜等蔬菜一起清炒,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增加菜品的色彩和口感。3、凉拌菠菜:菠菜富含铁元素和膳食纤维。将菠菜焯水后,加入蒜末、生抽、醋、少许盐和橄榄油凉拌,是一道美味又健康的菜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三、晚餐:1、全麦面条:全麦面条由全麦粉制作而成,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相较于普通面条,升糖速度更慢。煮100克左右的全麦面条,可搭配番茄、鸡肉、青菜等食材做成番茄鸡肉面。2、清蒸鱼:选择鲈鱼、鲫鱼等新鲜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有益。清蒸的烹饪方式能最大程度保留鱼的营养成分,减少油脂的摄入。3、清炒芦笋:芦笋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且含糖量低。清炒芦笋口感鲜嫩,既能为孕妇提供营养,又不会对血糖造成较大波动。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固然重要,但也需要注意营养均衡。建议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导致血糖大幅波动。同时,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等,也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无法有效控制血糖,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黄兆辉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糖尿病并发症脚烂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并发症脚烂,医学上称为糖尿病足溃疡,这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导致下肢神经和血管发生病变,进而引发足部感染、溃疡甚至坏死。该疾病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糖尿病足溃疡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高血糖环境会损害神经,特别是下肢的神经,导致患者感觉减退或丧失。这使得患者难以察觉脚部的损伤、压力或感染,从而容易忽视初期的小伤口或不适。另外长期的高血糖状态还会损伤血管,导致血管狭窄、堵塞,进而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血液供应不足会使受伤部位愈合变慢,增加感染的风险。而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通常较为脆弱,这使得此类人群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并且感染后的愈合过程也会比正常人更长。发生感染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会迅速恶化,可能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除了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免疫功能下降外,糖尿病足溃疡的形成还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例如,穿着不合适的鞋子、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等,都可能增加脚部受到压力和摩擦的风险,从而引发溃疡。此外,足部外伤、烫伤、冻伤等也可能导致糖尿病脚烂。针对糖尿病足溃疡这一并发症,患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首先,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这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关键。患者需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如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次,要定期检查足部,包括自我检查和专业医生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同时,保持足部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穿着舒适、合适的鞋子,并使用护垫等辅助工具减轻压力。若发生感染或溃疡,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护理。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孕晚期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孕晚期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对胎儿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导致胎儿生长异常、引发胎儿窘迫、造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同时,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运动损伤。一般建议在饭后1-2小时进行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1、导致胎儿生长异常:孕晚期孕妇血糖持续处于较高水平,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中,会刺激胎儿胰岛细胞增生,分泌过多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从而导致胎儿过度生长,形成巨大儿。这会增加难产、剖宫产的几率,还可能在分娩过程中造成胎儿肩难产,导致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等产伤。2、引发胎儿窘迫:孕晚期糖尿病可使胎盘血管发生病变,管腔狭窄、血流减少,导致胎儿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同时,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代谢增加,对氧气的需求也增加,这就更容易出现缺氧的情况,引发胎儿窘迫。严重的胎儿窘迫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胎儿宫内死亡。3、造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高血糖环境下,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可能会受到抑制。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和正常呼吸功能至关重要,其缺乏会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增加。出生后,新生儿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呻吟、发绀等症状,严重时需要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另外,要密切监测血糖,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以便及时了解血糖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仍不理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胰岛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切不可自行用药或停药。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