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儿外耳道炎应怎办?

  外耳道炎和疖肿的症状多表现为耳朵疼痛,尤其是张嘴嚼东西的时候更疼,还常牵扯到半边头疼,影响吃饭和睡眠,有些宝宝还伴有低烧。

  【应对措施】

  遇到外耳道炎和疖肿的情况,家长可用湿毛巾冷敷宝宝的耳朵,在口服或注射抗生素的同时,向耳朵里滴耳油或新霉素等滴耳液,消炎止痛。耳道里不要涂紫药水或红药水。因为这些带颜色的药水会妨碍医生观察病情的变化。

  如果疖肿有了脓点,要请耳科大夫把脓引流出来,防止炎症进一步恶化,影响听力。

  【发生原因】

  多数因洗头、游泳时的污水、喂药时的药汁、呕吐的胃内容物灌入宝宝耳朵中或是用火柴棍、发卡等物掏耳朵时,划破了外耳道皮肤,细菌乘机侵入所引起。

  【预防】

  注意耳部的卫生,教育孩子在洗头、游泳后,尝试着单侧跳而让水流出来。当发现耳部有损伤,应立即进等消炎处理。

  【易发年龄】

  2岁以上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9-12-23 08:32:00浏览4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林嘉宝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伤口脂肪液化和伤口感染的区别是什么
伤口脂肪液化和伤口感染的区别主要包括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恢复时间不同、预后不同等,需要及时就医治疗。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1、病因不同伤口脂肪液化通常是指伤口内的脂肪发生变性,可能与患者的脂肪组织老化有关,也可能是患者的伤口部位受到细菌的感染引起的。而伤口感染通常是指患者伤口部位受到细菌等致病菌的入侵,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脓肿的情况。2、症状不同伤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通常会出现伤口处有液体渗出的情况,而且可能会伴有局部瘙痒、疼痛等症状。而感染的伤口可能会出现伤口流脓、发热、寒战等症状。3、治疗方式不同伤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理盐水、碘伏溶液等药物进行消毒处理,同时要注意伤口部位的清洁卫生,避免用手抓挠。而伤口感染的患者则需要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4、恢复时间不同伤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如果在平时得到了及时有效地治疗,而且个人体质比较好,恢复的时间可能会比较快一些,一般在1周左右。而伤口感染的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而且个人体质比较差,恢复的时间可能会比较慢一些,一般在2周左右,甚至会更久。5、预后不同伤口脂肪液化经过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但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可能会引起感染,导致病情加重,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等。而伤口感染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日常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
林嘉宝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伤口脂肪液化怎么回事,怎么办
伤口脂肪液化一般可能是由于伤口愈合不良、身体肥胖、伤口感染、营养不良、糖尿病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伤口愈合不良 如果患者伤口愈合不良,可能会导致脂肪细胞坏死,从而引起脂肪液化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酒精、碘伏等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引流的方式进行治疗。 2、身体肥胖 如果患者身体比较肥胖,可能会导致皮下脂肪堆积过多,容易引起伤口脂肪液化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通过适当运动的方式,如慢跑、游泳等方式,促进体内脂肪的消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切开引流的方式进行治疗。 3、伤口感染 如果患者伤口部位受到细菌感染,可能会引起脂肪液化、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激光治疗、红外线治疗等方式进行物理治疗。 4、营养不良 如果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引起脂肪液化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芹菜等。 5、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如果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伤口愈合不良,从而引起脂肪液化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二甲双胍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伤口的护理工作,保持伤口部位的清洁干燥,以免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