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人工喂养婴儿易患佝偻病

  由于妈妈不晒太阳,导致宝宝患有先天性佝偻病,记者从上海儿童医院儿保所获悉,这里的专科门诊已经连续发现了8例先天性佝偻病患儿,患儿的妈妈无一例外都是办公室白领,7位从事会计、证券等电脑操作。

  根据中华医学会的检索,上海已经至少20年没有出现过先天性佝偻病患儿。

  据悉,这8个婴儿有5例男性、3例女性,他们普遍存在夜间睡眠不踏实、容易受惊、多汗等症状,动作发育较慢,平均发病时间为出生后1个月22天。手腕部位的摄片显示:患儿骨骼有明显的先天性佝偻病病变。

  佝偻患儿的母亲全为白领

  据分析,近年来上海的办公、居住、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患儿的母亲在“准妈妈”期间四季都待在房间内,怕晒太阳、户外活动极少。她们中有的妊娠反应强烈,食欲低下,却不注意在饮食中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虽然目前无法确定电磁波对患儿的先天性佝偻病有没有影响,但白领小姐日光照射少是毋容置疑的事实。一位患儿的母亲告诉记者,怀孕期间,每天一出家门就是轿车,下了车就进办公室,几乎没有时间接受日光照射。专家说,在日光照射少的情况下,如果母亲补钙意识不强,新生儿出现先天性佝偻病的可能性很大。

  南方本来少患佝偻病

  儿保所的龚群副主任医师表示:佝偻病影响患儿动作发育、智能发育,严重的可能引起骨骼畸形,有先天和后天两种。据上海市儿保所1994年的统计,上海后天性佝偻病的发病率为8。9%,而先天性佝偻病在近20年的病史记载中为零,我国南方近20年来也没有任何先天性佝偻病的有关报道。

  先天性佝偻病主要发生在寒冷日照少的地区,如我国东北,在南方则十分罕见。它的病因是孕妇母体内维生素D、钙缺乏或者代谢障碍,直接影响胎儿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先天性佝偻病对小儿危害十分严重,它不仅影响孩子的体格、智力发育,造成患儿骨骼畸形,而且影响孩子的免疫功能。日晒是预防孩子先天性佝偻病的最有效措施,即使在饮食中补充不足,充足的日晒也可以使“准妈妈”体内产生内源性的维生素D,再传给宝宝。

  儿保所对这8例患儿采取了肌肉注射维生素D和每天服用钙剂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告诉孩子家长必须保证小儿每天到户外晒1—2个小时的太阳。目前,这8位患儿生长发育和智能发育都回复正常,没有一例有骨骼畸形。

  长住空调房不晒太阳是主因

  先天性佝偻病的出现立即引起儿科专家的警觉。居家条件和办公室条件日益优化,但温暖舒适的空调房间也同时剥夺了人们接受日光的机会。有关资料表明,办公室白领在室内度过的时间超过80%,这样的大环境会不会造成更多先天性佝偻病患儿的出现?专家很是担心。

  人工喂养婴儿易患佝偻病

  上海市最近开展的1000余名6个月婴儿健康调查发现,人工喂养最易患婴儿佝偻病,而母乳喂养婴儿佝偻病发病率为最低。人工喂养婴儿佝偻病发病率高达49%,而母乳喂养婴儿佝偻病发病率仅为34%。

  据有关专家介绍,佝偻病是婴幼儿的常见病,会影响人的骨骼发育,以及影响人的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功能,特别是对儿童的健康危害较大。有关专家在分析为什么母乳喂养佝偻病发病率大大低于人工喂养时,认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尤其是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宜,吸收利用率极高。

  调查还发现,冬季出生的婴儿佝偻病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49。7%;而夏季出生的婴儿佝偻病发病率最低,发病率为34%。有关专家指出,这主要是冬季出生的婴儿因天冷而户外活动少,以及接受日光照射少。防治佝偻病要多晒太阳,多晒太阳是预防佝偻病简便有效的措施。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9-12-30 07:28:00浏览9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严重威胁健康,主要危害心血管、脑血管、肾脏及视网膜,易致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加速冠脉硬化增加心梗风险;损害脑血管致脑卒中,伤害肾脏致肾衰竭,还引起视网膜病变,代谢紊乱,加重心血管风险,影响生活质量。高血压对心脏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由于血压持续升高,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泵血,长期负荷过重会导致左心室肥厚,进一步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此外,高血压还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在脑血管方面,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血管壁变性、硬化,增加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发生率。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也不容忽视。肾脏的细小动脉长期承受高压,可能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功能减退,最终可能发展为肾衰竭。此外,高血压还可引起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高血压还可能引发代谢紊乱,如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等,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压力也可能增加,影响生活质量。建议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将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定期体检和监测血压,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危害的重要措施。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沙棘对动脉硬化有好处吗
沙棘对动脉硬化有一定好处,其富含抗氧化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保护血管壁,其黄酮成分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血栓形成。但动脉硬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仅依靠沙棘来防治,且食用沙棘有诸多注意事项,需合理食用并遵医嘱。沙棘对动脉硬化的改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沙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硒等,这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抗氧化剂能够辅助减少自由基对血管壁的损伤,从而保护血管健康。此外,沙棘中的沙棘黄酮等成分能够辅助抑制血小板的过度聚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环节之一,会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然而,虽然沙棘对动脉硬化有诸多益处,但并不能直接等同于治疗或治愈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其发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此,单纯依靠沙棘来预防或治疗动脉硬化是不现实的。需要注意的是,沙棘味酸,含有较多有机酸。过量食用可能刺激胃肠道,引发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痛、反酸、恶心等不适症状。一般建议每天食用沙棘果不超过20颗,或按照沙棘制品的推荐食用量。此外,沙棘中含有一些活性成分,可能与部分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正在服用降压药、降糖药的人群,食用沙棘前应咨询医生,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高血糖孕妇吃什么可以降低血糖
高血糖孕妇可通过合理饮食与适当药物来控制血糖,食物常见有蔬菜类、全谷物类、豆类及其制品等,但是食物通常只能起到稳定血糖稳定的作用,如血糖长期处于偏高的状态,必要的时候还需要遵医嘱用胰岛素来治疗。1、蔬菜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升糖指数低。如菠菜,富含铁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其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可辅助延缓血糖上升速度。西兰花含有丰富的萝卜硫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调节糖代谢。此外,芹菜、苦瓜等蔬菜也具有类似功效,可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摄入,利于血糖控制。2、全谷物类:全谷物保留了完整的谷粒结构,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像燕麦,其含有的β - 葡聚糖能形成黏性物质,延缓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使血糖上升平稳。糙米相较于精米,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和膳食纤维,消化吸收慢,可避免血糖快速波动。还有全麦面包,也是高血糖孕妇的理想选择,能提供持久的能量,且不易引起血糖大幅上升。3、豆类及其制品:豆类富含优质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黑豆,其丰富的膳食纤维可延缓糖分吸收,而且蛋白质含量高,能增加饱腹感。豆腐等豆制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其热量低,富含大豆异黄酮等营养成分,对血糖控制有一定帮助。4、胰岛素:胰岛素是控制高血糖孕妇血糖的常用药物。对于饮食和运动管理后血糖仍不达标的孕妇,胰岛素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根据孕妇的血糖水平,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如使用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胰岛素能模拟人体自身胰岛素的作用,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且不通过胎盘,对胎儿相对安全。高血糖孕妇在饮食上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食,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如巧克力、薯片、腌鱼等。同时,要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糖,密切关注胎儿发育情况,遵医嘱进行治疗和产检,以确保母婴健康。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沙棘原浆的副作用及危害
沙棘原浆在带来诸多健康益处的同时,也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及危害,主要包括胃肠道不适、血糖影响、过敏反应和牙齿损害等。建议在和的过程中若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1、胃肠道不适:沙棘原浆中含有丰富的酸性物质和膳食纤维,酸性物质会刺激胃酸分泌,过多饮用可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发烧心、反酸、胃痛等症状。膳食纤维虽然有助于肠道蠕动,但过量摄入可能会加重胃肠负担,引起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2、血糖影响:沙棘原浆中含有一定量的糖分,对于糖尿病患者或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来说,过量饮用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3、过敏反应:部分人可能对沙棘原浆中的某些成分过敏,饮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皮疹等过敏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4、牙齿损害:沙棘原浆的酸性较强,长期频繁饮用且不注意口腔卫生,酸性物质可能会对牙齿表面的牙釉质造成侵蚀,增加龋齿等牙齿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沙棘原浆的饮用,建议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量饮用。胃肠道功能较弱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过敏体质者,在饮用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饮用时可适当稀释,避免空腹饮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饮用后要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降低对牙齿的损害。一旦饮用后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饮用,并及时就医进行处理。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