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如何观察孩童的扁平足?

  扁平足使孩童在步行或站立时,足弓下陷,腿部容易疲倦及疼痛,长远会导致其它后遗症,同时带有入字脚、后足外翻或X形脚。

  人从出生到长大,足部经过不同阶段的演变,而女童足部成熟最后的拐点一般是15岁,男童是18岁,处于此阶段的孩童,其成长过程对足部有着密切的关系。

  扁平足分别有假象扁平足及还原性扁平足。假象扁平足一般发生在1-4岁的儿童,此阶段的儿童足部比较幼嫩,足弓被厚厚的脂肪遮盖,通常会形成假扁平足现象。还原性扁平足一般发生在4-14岁的孩童,由于孩童的足部筋腱尚在发展,而往往此阶段出现不同的足印,如严重扁平足、中度扁平足、轻度扁平足及标准足。

  孩童足部的拐点

  孩童的扁平足在成长的过程中处于的演变阶段。其中约4岁的孩童足部扁平现象在往后的成长中变化比较大,这就是孩童足部成长第一期拐点。到了14岁,其足部成长变化就不会那么明显,已逐步接近成人的足部,我们称之为第二期拐点。

  处于第一期拐点的孩童,其假象扁平足会慢慢演变成严重扁平足、中度扁平足,当然,也有可能因照顾周到,最终演变为轻度扁平足或标准足弓。根据广州一家小学的足印体检数据分析结果显示,68%的小学生患有中度及轻度扁平足,由此可见,4岁至14岁是预防扁平足的黄金期。

  如何观察孩童的扁平足

  扁平足的判断其实很简单,小朋友在家中就可以检测,首先将一张报纸平躺在地板上,小朋友先将双脚放在水盘里弄湿后,再将双脚踩放在报纸上,就能显示及了解足印了。

  健康小丫子的照顾

  孩童的足部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变化,只要我们了解其变化归律,并在黄金时期给予有效的干预照顾,就可以避免减少发生后遗症的机会。

  干预方法:

  一,避免不正确的姿势:家长应留意小孩保持适当的坐姿,避免双膝内向、外向W形或跪坐姿势。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弹跳性运动、抓趾运动、足尖运动、拉小腿后肌运动及手力按摩运动。

  二,穿着合适的健康鞋及足弓垫,并且从小开始定期做足部检查,了解足部情况再因应结果选择处理方法。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9-12-20 07:29:00浏览5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棣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肿瘤的防治原则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肿瘤的防治原则包括合理饮食、避免致癌因素、增强免疫力、接种疫苗、早期筛查等。1.合理饮食:日常生活中应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香蕉、火龙果、黄瓜等,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C,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避免长期过量吃腌制的食物如腌鱼、腌腊肉等,此类食物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和亚硝胺,不易代谢,长期过量摄入可能会增加患肿瘤的风险。2.避免致癌因素:吸烟是导致多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肺癌、膀胱癌、胰腺癌等。应避免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还应避免有害物质暴露,减少接触石棉、苯、甲醛等化学物质,以及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在工作和生活中,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用具等。3.增强免疫力: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以及两次以上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降低患癌风险。4.接种疫苗:某些病毒感染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如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等。接种相应的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这些病毒感染,从而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5.早期筛查:对于有家族遗传史、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特定职业暴露等高危人群,应进行针对性的早期筛查。例如,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应从特定年龄开始进行乳腺钼靶检查和乳腺超声检查。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王俊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防治冠心病的膳食建议
冠心病一般指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良好的饮食习惯对疾病的恢复是有很大作用的,所以该疾病患者的膳食建议包括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富含膳食纤维、避免刺激性食物等。1、低盐低脂患者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吃咸菜、肥肉、炸鸡等食物,以免导致钠盐摄入过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2、清淡易消化患者要注意清淡易消化饮食,可以适当吃小米粥、南瓜粥、蔬菜粥等食物,既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不会加重心脏负担。3、富含营养患者可以适当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橙子、油菜、菠菜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而且还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身体健康。4、富含膳食纤维患者还可以适当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燕麦、荞麦、芹菜等,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而且还可以预防便秘。5、避免刺激性食物患者应避免食用辣椒、生姜、大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也应避免饮用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品,以免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从而加重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同时还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