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专家:小儿发烧处理误区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李栋方博士

  近来是流感高峰,儿科门诊人满为患。很多年轻爸爸妈妈抱着发烧的宝宝,一脸焦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李栋方博士发现,在处理宝宝的发烧上,存在许多误区。

专家:小儿发烧处理误区


专家:小儿发烧处理误区

  误区一:发热捂汗。

  宝宝一发烧,家长就给宝宝穿得里三层,外三层。有的说,孩子发烧了很怕冷的。有的说,穿得厚点是为了捂汗,孩子一出汗就退烧了。

  李栋方博士说,发烧捂汗,往往越捂越热,容易造成捂热综合症,还容易诱发高热惊厥。小孩发高热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手脚冰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让宝宝充分散热,而手脚要保暖。很多老人家认为宝宝发烧了就不能洗澡,洗澡容易着凉。其实孩子发烧了洗热水澡更有利于散热。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拭浴也是退热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物理降温的方法。

  误区二:一发烧就吃退烧药。

  刚出生十几天的新生儿发烧了,家长马上要求吃退烧药,认为不吃退烧药,孩子持续发烧会烧坏脑。

  李栋方博士说,新生儿不能使用退烧药。事实上,2个月以上才能考虑用退烧药,6个月以上才可以用退烧药。因为新生儿体质弱,体表面积大,服用退热药剂量难以掌握,容易出现虚脱或者胃肠道的损伤。一般情况下,退烧药也是要体温到38.5度以上才用,低烧不用使用。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通常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例如温水拭浴、贴退热贴、洗热水澡等。但以前出现过高热惊厥的孩子如果再次出现发烧,那么就应该积极退热,可以在体温38度或之前就服用退热药,以求尽快降温。

  误区三:看病前不吃退烧药,等医生开药再说。

  孩子都已经烧得满脸通红了,家长见到医生还说没有给吃退烧药,说是怕吃了退烧药,影响医生判断病情。

  李栋方博士说,孩子如果烧到38.5度以上,就应该及时吃退烧药。吃退烧药一般不影响医生诊治小孩。现在门诊病人多,轮候时间长,孩子都已经高烧才抱来的医院,一等还得三四个小时才能有得看。长时间高热不处理容易造成孩子高热惊厥、晕厥等情况。

  误区四:吊针会否退烧快一点。

  常有家长要求给孩子吊针,说是吊了针孩子可以快点退烧去上学。

  李栋方博士说,小儿发热原则上不给予吊针,因为绝大部分小孩发热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些感冒都有自限性的过程,吊针并不会使小孩的病程缩短。另外经常扎针补液,对小孩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而且治疗时间长,耽误家长工作休息时间。但是如果长时间高热不退,小孩精神不好,进食差或者不愿口服药物,除了常规的退热手段外,也可以考虑补液。补液不是可以帮助退热,而是为了静脉给药,补充水分,预防脱水,改善电解质平衡。补了足够的液体、糖和电解质,孩子会感觉舒服些。

  误区五:中药敷脚心可以退热,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李栋方博士说,俗语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所谓的中药没有毒副作用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之所以会出现没有毒副作用的说法,是因为没有人去研究它的毒副作用,西药说明书中描述有各种各样的副作用,这只说明这个药得到了充分的临床试验和疗效验证。至于如何选择药物,年龄越小的孩子越要要求使用安全性高的药物,经过循证医学检验过的药,这是儿科用药的原则。中药在很多慢性疾病、感冒发烧、骨伤等疾病的效果是非常好的,目前西药房里也有很多中成药。但是对于婴幼儿而言,中药口感不佳,而且份量很难把握,需要按照医嘱来使用。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专家:小儿发烧处理误区

(通讯员:梅枚  责任编辑:来慧丽)

63
2009-12-12 00:55:00浏览63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