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孩子视力不好应怎办?

  不少家长咨询:孩子天天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视力下降了不少。孩子近视后有无好的治疗方法,要不要佩戴眼镜?

  孩子视力不好并非都是“近视”

  有些家长以为孩子一个假期就可将眼睛“玩坏”,其实不然。中低度近视的患儿一定是长期用眼不当,才使视力下降而致视物不清的,这些不当的行为包括超过1小时的长时间近距离盯看电视、电脑;书写时距书本不到1尺的距离;灯光不是从左侧照射等。

  人的眼睛如同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当这部“照相机”不能正常成像时,医学上称为屈光不正,它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我们平常所说的孩子视力不好,多为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散光。

  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多为近视和散光;而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不良则多为远视和散光。

  孩子视力不好怎么办

  家长发现孩子视力不好时,首先应到正规医院眼科,在排除非屈光不正性眼病的情况下,如果是屈光不正,则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散瞳验光,准确诊断屈光不正的性质、程度,再分类进行矫治。

  屈光不正是一种光学缺陷,只能通过光学原理来弥补治疗,也就是说只能通过佩戴合适的眼镜才能达到控制发展并逐步好转的目的。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其屈光不正的状态也会随着眼睛的发育而发展,所以必须坚持每半年复查一次,在眼科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根据屈光状态、瞳孔距离等更换合适的眼镜,采取合适的戴法,以达到矫治的目的。

  早期治疗事半功倍

  不少家长为图省事或不愿意让孩子戴眼镜,要么随便在眼镜店验光,给孩子配一副眼镜算了,要么迷信按摩推拿、吃药敷药等广告宣传,结果导致孩子的眼睛越来越差,等到再想矫正时,已发展到不可矫治的地步。

  儿童配镜验光必须散瞳,因为孩子眼睛的调节力特强,这种调节是眼内的一种睫状肌收缩及晶状体变凸的过程,如果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验光,容易因调节掩盖真正的屈光度,验光结果是不准确的,用了散瞳剂后,睫状肌处于麻痹松弛状态,屈光不正的性质及程度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

  对于屈光不正的孩子而言,家长的坚持和督促是决定矫治成败的关键。有一位患儿5岁时第一次就诊诊断为高度远视散光,裸眼视力只有0.2、矫正视力0.3弱视,经过其父母8年的不懈坚持和医生的共同努力,现在孩子的矫正视力已上升到1.5、远视度数大为下降。

  专家提醒家长:对屈光不正及其他眼睛疾患如弱视、斜视等一定要早期治疗,而早期治疗取决于早期发现,如果发现孩子看东西时总爱眯眼、歪头、皱眉或爱近距离视物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检查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9-12-17 07:15:00浏览5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儿童能吃通窍鼻炎颗粒吗
儿童在符合用药指征的情况下,是可以遵医嘱吃通窍鼻炎颗粒的。该药物作为一种治疗鼻炎的中成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儿童缓解相关症状。通窍鼻炎颗粒主要由苍耳子(炒)、防风、黄芪、白芷、辛夷、白术(炒)、薄荷组成。这些成分协同作用,具有散风固表、宣肺通窍的功效。可用于风热蕴肺、表虚不固所致的鼻塞时轻时重、鼻流清涕或浊涕、前额头痛等症状。另外,对于儿童常见的鼻炎,如过敏性鼻炎等,也有一定治疗效果,能有效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在专业医生的精确指导下,依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综合因素,精准确定合适的用药剂量。不仅能显著改善儿童鼻塞、流涕、打喷嚏等鼻炎症状,使其呼吸顺畅,生活和学习不受影响,而且安全性也有较高保障。另外,严格把控用药剂量和疗程,家长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细微反应,如精神状态、食欲变化等,也会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即便出现轻微不适,如短暂的胃肠道不适、皮疹等,也大多能在及时停药或进行针对性的对症处理后得到有效缓解。家长需注意,若要给儿童服用通窍鼻炎颗粒,应先带儿童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鼻炎的类型和病情程度,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决定是否用药以及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切勿自行盲目用药。另外,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如出现皮疹、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同时,注意儿童的日常护理,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以辅助鼻炎的治疗,减少鼻炎发作次数。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中度自闭症儿童能恢复正常吗
中度自闭症儿童经过长期、系统、科学的干预,可显著改善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接近正常发育水平的可能,但难以完全恢复。自闭症儿童大脑神经连接存在异常,这种异常并非不可改变。大脑具有可塑性,尤其是儿童时期,大脑发育尚未完全定型。通过早期密集行为干预,如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能够有针对性地训练儿童的语言、社交、认知等技能,刺激大脑神经回路的重塑。但由于自闭症神经发育障碍的复杂性,大脑神经连接的重塑过程漫长且难以完全恢复到与普通儿童一致的状态。社会支持系统对中度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也至关重要。当家庭、学校为其提供包容、理解和支持的环境时,能极大促进其发展。家庭中,父母积极参与干预训练,为孩子营造稳定、充满爱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情绪稳定,更积极地投入康复训练。学校方面,融合教育让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提供了真实的社交场景,其在与正常儿童的互动中不断学习和模仿,有助于提升社交能力。然而,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自闭症儿童在融入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阻碍其恢复进程。对于中度自闭症儿童,家长要尽早带孩子进行专业评估和干预,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并长期坚持。积极参加家长培训课程,学习科学的干预方法,与孩子建立良好互动关系。在家庭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日常小事入手,逐步提升其独立生活能力,有助于疾病的改善。
黄静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宝宝眼睛斜视是怎么造成的
宝宝眼睛斜视可由遗传因素引发,也可能与疾病因素有关,如先天性神经肌肉发育异常、屈光不正、眼部外伤等导致。若发现宝宝眼睛有斜视表现,应及时带其到眼科就诊,一般需进行视力检查、眼位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屈光检查等,以明确斜视类型及病因。一、非疾病因素:斜视具有一定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斜视患者,宝宝患斜视风险会增加。遗传可能影响眼外肌发育、眼球运动控制机制等,致使眼位异常。对于遗传因素导致的斜视,治疗方案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可能需要进行双眼视觉训练配合配镜,帮助建立正常双眼视觉功能。二、疾病因素:1、先天性神经肌肉发育异常:宝宝在胚胎期,眼外肌或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发育不完善,导致眼肌力量不均衡,引发先天性内斜视。治疗多采用手术方式,如肌肉减弱术减弱过强眼外肌力量,或肌肉加强术增强较弱眼外肌力量,调整眼位。2、屈光不正:高度远视、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会使宝宝看东西时需过度调节眼球,易造成眼肌疲劳与不平衡,进而引发斜视。通过佩戴合适眼镜矫正,如框架眼镜,可矫正视力,部分斜视情况会随之改善;对于部分近视患儿,还可考虑角膜塑形镜。3、眼部外伤:宝宝眼部遭受外力撞击、摔倒等外伤,可能会损伤眼外肌或眼眶骨骼,影响眼肌正常功能与眼球位置,导致斜视。医生通常会依据外伤程度选择治疗方法,可能需进行眼外肌修复手术恢复眼肌功能,或进行眼眶骨折修复术矫正因骨折导致的眼球位置异常。日常应注意控制宝宝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多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沐浴阳光。保证宝宝营养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及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定期带宝宝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有斜视家族史或存在其他高危因素的宝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叶美红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小孩斜视有什么影响
小孩斜视会在多个方面产生影响,如视觉功能、外观形象、心理健康等。这些影响随着孩子成长逐步显现,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1、视觉功能:斜视会导致双眼无法同时注视同一物体,破坏双眼单视功能。双眼不能协同工作,无法准确判断物体的距离和深度,影响立体视觉发育。比如在抓取物品、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中,可能出现判断失误,影响孩子的动作准确性和协调性。长期斜视还可能引发弱视,由于斜视眼长期得不到正常视觉刺激,视觉功能发育受到抑制,视力逐渐下降。2、外观形象:斜视会使孩子双眼位置不对称,破坏面部整体协调性。这种外观上的异常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他人注意到,与其他孩子的正常外观形成差异,使孩子在社交场合中可能因外貌问题而受到异样眼光,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3、心理健康:因外观上的斜视问题,孩子可能会遭受同伴的嘲笑、议论,在成长过程中易产生自卑心理,性格变得内向、孤僻。在学校等社交环境中,可能会主动避免与他人交流互动,不敢参与集体活动,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不利,甚至可能影响其未来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社交能力的提升。对于小孩斜视,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眼部情况,一旦发现斜视迹象,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并根据斜视类型、程度等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如配镜矫正、视觉训练等。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