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儿童哮喘认识误区

  一、诊断不及时

  许多家长和一些医师对于反复发作喘息的病儿,常常不愿承认是哮喘而宁愿诊为气管炎、支气管炎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在临床治疗上大量使用抗生素。抗生素虽可杀细菌但不能消除哮喘的变态反应性炎症,从而延误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宝贵时机。

  一种病情是:反复咳嗽、痰喘,属于免疫功能低下。可患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甚至危及生命,但不会反复出现喘鸣(高音调、笛声),这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疗。另一种病情是:反复出现典型喘鸣音,大部分病儿发作时无感染征象(不发烧,咽不红,无黄痰,白血球不高等),常多伴有哮喘家族史和个人过敏史(湿疹过敏性鼻炎麻疹等),这种情况属于典型哮喘,而不管其年龄大小,需要用抗哮喘药治疗。哮喘发作时有支气管痉挛即喘鸣音,同时有黏液分泌增多,听诊时常误诊为肺炎,从而大量应用抗生素。反复发作历经数年,既浪费药物又加重家长的负担。

  二、治疗不当

  (1)恐激素症:在许多家长和一些医师的传统观念里,对皮质激素有惧怕心理,拒绝应用。皮质激素在治疗疑难病症如淋巴细胞白血病、重症肾病综合征时,为了挽救生命,不得已而为之。但是,目前在国际哮喘会议上最新推出的《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中(简称GINA规范),采用皮质激素的吸入疗法,每日只用200~400微克(少数病儿用到800微克),较强的松的剂量缩小100倍,每次用量只相当于1个小米粒的百分之一,微乎其微。再者,吸入药物可直达气道的靶细胞,起效快速,全身吸收甚少,即使吸收一部分也可在2小时内在肝脏中代谢掉。因此,国际哮喘界一致公认:皮质激素吸入疗法是目前控制慢性哮喘反复发作的最有效药物,应大力推广。

  (2)吸入疗法的方法不当:一些医师只开吸入疗法的药物处方,却没有仔细教给病人如何正确使用。例如:用气雾剂时,需要深吸气与按压气雾剂装置“同步”进行,药物才能进入下部气道,起到抗炎作用。有的病儿,按后药物刚一喷出,他会出现保护性反射,立即憋气则药物也不能进入下气道,应教给孩子要继续深吸气才对。

  (3)疗程不够易复发:一些家长给孩子治疗1~2月后,发作停止,就以为病儿好了,自动停止治疗。有的家庭嫌麻烦怕耽误时间,有的家长怕花钱,有的家长存在侥幸心理,结果过一段时间后又复发。

  传统上认为“内不治喘”,也就是说“哮喘是一种难治之症”。目前,国际上经过20余年的研究证明,哮喘能治了,但并非短期就能治好。一个疗程至少要坚持一年,才有根治的可能性。少数病程长,病情重的患儿疗程还要延长些。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9-12-11 07:41:00浏览5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老年斑变黑凸起结痂怎么回事,怎么办
老年斑变黑凸起结痂可能是由于外界刺激、皮肤损伤、脂溢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诊断下,明确病因,再进行治疗。1、外界刺激如果患者经常受到紫外线照射,会导致皮肤出现损伤,从而出现老年斑变黑凸起结痂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A酸乳膏、氢醌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通过激光治疗缓解症状。2、皮肤损伤如果患者皮肤出现损伤,会导致皮肤的防御功能下降,从而导致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碘伏消毒液、过氧化氢溶液等药物进行消毒处理,也可以通过冷冻治疗缓解症状。3、脂溢性角化病脂溢性角化病通常是由于皮肤老化、基因突变等原因所引起,一般会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扁平丘疹、斑块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4、日光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通常是由于日光照射、接触紫外线等原因所引起,一般会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丘疹、结痂、瘙痒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达帕林凝胶、他扎罗汀凝胶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激光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5、真菌感染如果老年斑部位受到真菌感染,也有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甚至还会伴有皮肤发红、皮肤粗糙等现象。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激光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除以上情况外,还有可能是过敏性皮炎、黑色素瘤等疾病引起,患者应尽快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可以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柚子、黄瓜、西红柿等,避免吃油脂含量偏高的食物,比如炸鸡、肥肉等。另外,还要注意平时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地熬夜。
郑跃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手上长老年斑是什么原因
脂溢性角化病,又称老年疣、老年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其病因主要包括非疾病因素如年龄因素、紫外线照射等,以及疾病因素如病毒感染、内分泌紊乱等。患者要注意做好防晒工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一、非疾病因素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皮肤的新陈代谢逐渐减缓,皮肤细胞的更新速度也随之变慢。这使得皮肤中的角质形成细胞容易出现异常增生和分化,从而增加了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风险。2、紫外线照射: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紫外线会对皮肤造成损伤。紫外线可诱导皮肤细胞中的DNA发生突变,激活相关的原癌基因,使细胞增殖失控,进而促使脂溢性角化病的形成。二、疾病因素1、病毒感染:有人认为人乳头瘤病毒即HPV感染可能与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生有关。HPV病毒可以感染皮肤细胞,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从而引发脂溢性角化病。2、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可能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平衡,进而影响皮肤的代谢和生理功能。以糖尿病为例,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皮肤组织中的微小血管和神经受损,影响皮肤的营养供应和代谢调节,使得皮肤细胞容易出现异常,增加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几率。对于有脂溢性角化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皮肤自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如果发现皮肤上出现新的、形态异常或有变化的皮疹,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评估,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