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什么是小儿腮腺炎?

  腮腺炎的病原体为副粘液病毒属的腮腺炎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被感染的唾液污染的物品传染。病毒可能通过口腔侵入。在唾液腺肿胀之前1~6日以至整个唾液腺肿胀期(一般5~9日),在唾液中均可有病毒。现已成功地从患者的血和尿中以及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病人的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一次发作,即使仅有单侧唾液腺受累,也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腮腺炎在人口稠密地区可发生局部流行,但当大量易感者集中的时候,也可发生大流行。腮腺炎的传染性低于麻疹水痘。冬末初春是发病高峰季节。虽然腮腺炎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发病最多的是5~10岁儿童,2岁以下少见,1岁以内一般有免疫力。约25%~30%的病例临床表现不明显。

  症状和体征

  潜伏期14~24日,前驱期症状有畏寒,头痛,厌食,不适,在尚未见有唾液腺肿胀之前,可有轻度至中度发热,并持续约12~24小时。轻症患者可无前驱症状。

  腮腺炎最早的症状是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尤其是吞咽酸性液体如醋或柠檬汁时。在腮腺或其他受累唾液腺表面处有明显的压痛。随着腮腺炎进展,体温升至39。5~40℃。到第2天腮腺肿胀达最大程度并引起超过腮腺范围(耳前和耳下)的组织水肿。大多数病例双侧腮腺受侵犯。

  偶尔颌下和舌下腺也肿胀,单单有颌下或舌下腺肿胀非常罕见。这些病例常有颌下颈部肿胀。颌下腺受累时,可能发生胸骨上水肿。受累唾液腺的口腔内导管口"凸起",并有轻度充血。唾液腺区域的皮肤紧张发亮。在24~72小时发热期间受累的唾液腺触痛剧烈。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但多数有轻度白细胞减少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

  并发症

  睾丸炎或卵巢炎 青春期后男性病人,约有20%发生睾丸炎,通常是单侧性。有些病人事后发生睾丸萎缩,但因此而导致不育者极为罕见:激素功能不受影响。女性生殖腺受累(卵巢炎)很少发现,极少有疼痛,未发现与后来的不孕有关。

  脑膜脑炎 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常表现为头痛,颈强直,脑脊液细胞增多,发生于1%~10%患者中;脑脊液糖往往正常,但偶尔减低至1.1~2.2mmol/L,酷似细菌性脑膜炎。1/1000~1/5000的病人发生比较严重的脑炎体征,起病时突然出现昏睡,甚至昏迷或惊厥。中枢神经系统腮腺炎病毒感染中约有30%并无腮腺炎表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多数病例预后良好,虽然可能留有永久性后遗症,例如单侧(很少双侧)神经性耳聋面瘫,但总的来说预后比麻疹脑炎好得多,像其他病毒性疾病一样,可能发生类感染型或感染后型脑炎,但非常少见。其他少见的表现有感染后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横贯性脊髓炎和多发性神经炎

  胰腺炎 到第1周末,少数病人有严重恶心,呕吐,腹痛,以上腹部最严重,提示有胰腺炎。症状1周左右消失,病人完全恢复。

  其他并发症 偶尔发生前列腺炎,肾炎,心肌炎,乳腺炎,多发性关节炎或泪腺炎。甲状腺和胸腺炎症可引起胸骨部位皮下组织水肿和肿胀,但此处水肿更多见是继发于颌下腺受累所致。

  诊断

  在流行时,典型病例很容易诊断,但散发病例发现较为困难。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采用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均可确诊,感染后常可产生针对可溶性(S)和病毒性(V)的抗体,可溶性抗体在感染后1周内升高并迅速降低,常在6~8个月后消失;病毒抗体一般比可溶性抗体晚出现,但下降缓慢,有一个平稳时期。偶尔一份血清标本也可以作出诊断,尤其是采用补体结合试验,证实有特异性的可溶性抗体时也可确立诊断。血清淀粉酶增高也有助于诊断,如有条件进行病毒学检查,从咽部,脑脊液有时从尿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腮腺炎引起的腮腺及其他唾液腺的肿胀需与其他情况相鉴别。沿着下颌骨排列的肿大的淋巴结可能会被误认为唾液腺肿胀。若脑炎为腮腺炎的唯一临床表现时,应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区别。

  预防和预后

  尽管有人在2周时腮腺炎复发,但若无并发症,则本病预后很好。青春期后的病人,腮腺炎可能会累及唾液腺以外的器官,其症状可在唾液腺受累之前,之后,或者与其同时出现,也可在无唾液腺受累的情况下发生。

  病人隔离到腮腺肿胀消失。腮腺炎免疫球蛋白和免疫血清球蛋白不起预防作用。

  主动免疫可选用腮腺炎病毒活疫苗。疫苗不会产生局部或全身反应,并仅需注射1次。美国儿科学会推荐,对生后12~15个月的小儿注射一次,入学时或在初中时再加强一次。接触病原后接种疫苗不能防止发生腮腺炎。

  治疗

  治疗是对症性的。软食可以减轻咀嚼引起的疼痛。酸性物质(如柠檬汁,果汁)也可引起不适,应避免应用。对头痛和全身不适可适当使用镇痛药。

  如果胰腺炎的恶心和呕吐严重,应停止经口喂养并通过静脉输葡萄糖和生理盐水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并发症也是对症治疗。有睾丸炎的病人需要卧床休息,使用阴囊托以减轻张力,应用冰袋冷敷常有助于解除疼痛。皮质类固醇药物可减轻急性睾丸炎的疼痛和肿胀,但通常不必使用此类药物。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9-12-08 07:50:00浏览4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慢性腮腺炎十几年了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慢性腮腺炎十几年了,可能是由于反复感染、自身免疫力低下、腮腺管堵塞、腮腺内结石、腮腺管狭窄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1、反复感染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自身的护理,导致局部受到细菌或者是病毒的反复感染,就会导致腮腺部位出现炎症反应,从而引起慢性腮腺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局部的清洁卫生,避免用手过度挠抓。2、自身免疫力低下如果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可能会导致腮腺部位受到病原体的感染,从而诱发慢性腮腺炎。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芹菜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胸腺肽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腮腺管堵塞腮腺管堵塞主要是由于炎症、外伤等原因引起的腮腺管狭窄,导致腮腺分泌物排出受阻的一种疾病。患者一般会表现为腮腺肿大、胀痛等症状,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通过腮腺导管口切开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4、腮腺内结石腮腺内结石是因为腮腺里的导管出现堵塞,导致腮腺分泌的液体无法排出,在腮腺内堆积形成的,会导致患者出现腮腺部位肿胀、疼痛等症状,严重时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腮腺管结石摘除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5、腮腺管狭窄腮腺管狭窄主要是由于炎症、外伤等原因引起的腮腺管堵塞,导致腮腺分泌物排出受阻的一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腮腺肿大、胀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上述情况的出现。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腮腺管扩张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