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9健康

隐形眼镜的好与坏

  目前,随着工作量的增多,用眼时间逐渐增加,社会近视眼人数不断增多。不同于框架眼镜的局限性,隐形眼镜既美观又方便,工作人群配戴隐形眼镜的人数不断增多。

  经调查发现,约有14%的近视人群使用隐形眼镜,也就是说七个近视眼的人中就有一个戴隐形眼镜,其中职业女性占大多数 。在使用隐形眼镜时有一部分人出现了眼部干,涩等不适现象。

  通过此次课题的研究,我们探索隐形眼镜的成分,了解隐形眼镜的使用方式及利与弊,根据调查和专家咨询,为配戴隐形眼镜的学生提出了合理建议及注意事项。

  与框架眼镜相比,隐形眼镜有不少优点,隐形眼镜并没有镜框的阻碍,没有重量,对配戴者的外观并无影响,对爱美的人士,尤其是女性甚为适合。没有眼镜框架的障碍,及框架眼镜片可能碎裂的风险,隐形眼镜也为运动人士带来更大的方便。

  隐形眼镜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弊端。很多人只图美观而没有作医学检查便随便配戴隐形眼镜,有一部分人出现了眼部干,涩等不适现象。专家指出,消费者在配隐形眼镜之前最好做一个眼科医学检查,检查眼表是否有疾病,因为患有干眼症、慢性泪囊炎、慢性角膜炎、结膜炎等眼病者都不能配戴隐形眼镜,盲目戴隐形眼镜会加重病情。

  由于隐形眼镜是直接戴在角膜上,假如镜片或双手清洗不干净,配戴隐形眼镜便较容易引起例如角膜发炎等病症。 隐形眼镜的保养及清洁比较花时间,除使用一日即弃式外,其他隐形眼镜在除下后都需要彻底清洁,购买各类药水的成本亦较高。对于不常配戴隐形眼镜的人,戴上及除下隐形眼镜比较花时间,镜片亦不像框架眼镜般可随时戴上及除下。戴上及除下时会拉扯眼睛周围的皮肤,亦会增加皱纹。 如果长期每日配戴隐形眼镜,或配戴的时间过长,久而久之会做成多种并发症,例如角膜血管增生等问题,严重可引致失明。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为了追求时尚而配戴彩色隐形眼镜。由于彩色隐形眼镜的特殊构造,会对瞳孔透光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人的瞳孔是随着光线的强弱自动调节大小的,而彩色隐形眼镜的非着色区大小是固定的,因此在夜晚光线较暗的时候,瞳孔放大肯定会导致彩色区域遮挡可见区,这时,人们看到的东西就是部分笼罩在色彩之下而有些模糊。即使在稳定的光线下,我们看书或者观察物体的时候,彩色隐形眼镜也会因为眼珠位置的移动阻挡眼球视线,引起视力疲劳

  另外,很多人在使用隐形眼镜方面存在很多误区。"有一个男青年,捂着发红的眼睛来看病。他表示自己戴了三年半的隐形眼镜。从来就是买'月抛型'的,就在一个月里从不卸下清洗,到期再换新的。买半年型的也如此。"专家表示,其实这样做法对眼睛伤害很大。成人每天配戴隐形眼镜的时间应不超过8至12个小时,下班回家后尽可能换下。

  除此之外,倒在小盒子里的护理液舍不得扔,要反复用上几次也是常见的坏习惯。

  另外,一般人都习惯将护理液和存储镜片的容器放在卫生间里,其实这样的环境较潮湿,容易在容器里滋生细菌,导致二次污染。

  还有就是,一般隐形眼镜使用者往往忽略存放镜片容器的保洁清洗,认为那盒子天天接触护理液很干净,其实不然,由此引发细菌感染的病例不在少数,正确的做法应尽量每周将此容器放在热水中浸泡十分钟,达到消毒作用。

  进入夏季,在沐浴、游泳时要取下隐形眼镜,防止水滴浸入引起感染。感冒时,也不要戴隐形眼镜,改戴框架眼镜。因为眼球表面环境取决于以下因素:泪水是否足够,氧气是否足够,眼睛是否有其他毛病,而隐形眼镜会改变眼球表面的环境,感冒时配戴隐形眼镜,出现眼部其他并发症的机会就大大提高。另外,感冒患者的手上往往带有大量病菌,很容易在取、戴隐形眼镜的过程中进入眼内,而且许多感冒、止咳或止痛药物中都含有抑制眼泪的成分,泪腺分泌量减少会使隐形眼镜过于干燥,透明度降低,从而影响视力。骑车长途旅游时,也不要佩戴隐形眼镜。因为当长距离骑车时,空气加速对流,会使软性隐形眼镜的水分减少,镜片逐渐干燥变硬。烧烤时,也不要配戴隐形眼镜。因为隐形眼镜是高分子聚合物,靠近高温火源易熔化。

  每次配戴镜片之前,应仔细检查镜片有无破损、污物及沉淀物。如有破损则不能配戴;如有污迹和沉淀物则必须清洁冲洗后再戴;分辨镜片的正反面,使正面向上配戴;按规定的程序清洗、冲洗、消毒和储存镜片。注意清洁时揉搓要在20次以上,冲洗要充分,消毒时间需4小时以上;护理液在开瓶使用后,每次用完及时将盖子盖紧,不要用手指触摸瓶口,护理液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如果未用完,则应该弃去,更换新鲜护理液。每周最好用高效清洁片浸泡镜片,在浸泡之前后都必须充分清洁和冲洗镜片。戴隐形眼镜不得滴任何眼药水,否则药水的成分吸附在镜片上,不仅使镜片变浑变硬,而且滞留在镜片的高浓度药液成分会损伤眼部组织镜片长期不使用,须经严格的清洗、冲洗、消毒、浸泡在护理液中,放入冰箱的储藏室,每周更换一次药水,再次配戴时则要认真进行清洁、冲洗和消毒戴上镜片后,新鲜的全功能护理液冲洗镜盒。

  一样东西在带给人好处的同时也带给人很多弊端,正所谓"有利就有弊"。隐形眼镜也是一样,在带给我们许多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制造了很多麻烦。所以,我们要在享受隐形眼镜所给予我们的方便的同时,了解隐形眼镜使用时一些注意事项,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9-12-07 07:41:00浏览6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涛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过敏性鼻炎白天没事晚上严重怎么回事,怎么办
过敏性鼻炎白天没事晚上严重可能是因为环境因素、晚上睡觉时体位发生变化、昼夜温差过大、饮食不当以及迷走神经兴奋等原因导致的。 1、环境因素 如果室内存在花粉或尘螨等物质可能会对呼吸道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在夜晚时由于人体处于睡眠状态,呼吸频率会逐渐减慢,从而导致上述情况发生。可以注意开窗通风,并且远离有致敏原的地方缓解。 2、晚上睡觉时体位发生变化 晚上睡觉时,人体处于平躺的状态,头部和面部的血流速度会比白天慢。当过多的血液积聚在鼻黏膜下时,患者会出现清鼻涕、鼻塞的症状,鼻黏液肿胀症状也会更加明显。如果经检查确认为过敏性鼻炎,患者可根据医生的指导积极使用抗组胺药来缓解不适的症状。 3、昼夜温差过大 如果患者所处环境昼夜温差过大,晚上时外界温度突然下降,就会导致冷热交替太过迅速,诱发过敏性鼻炎,一般情况下这时的症状会比白天更加严重。 4、饮食不当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合理饮食经常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能会影响体内的新陈代谢功能,也会使体内湿气过重诱发以上现象。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的方式改善,尽量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也可以适当喝些红豆薏米粥辅助调理。 5、迷走神经兴奋 人体的迷走神经在夜间休息时比较兴奋,就会导致各种腺体的分泌增加。当过敏因素刺激鼻黏膜和神经时,鼻黏膜中腺体的分泌会显著增加,清鼻涕、鼻痒、打喷嚏等症状就会比白天更明显。 在日常生活中,过敏性鼻炎患者应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尽量避免容易引起上火的食物,避免海鲜、腌制食品、芒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过敏性鼻炎可以按摩哪些穴位
过敏性鼻炎穴位一般可以按摩迎香穴、合谷穴、风池穴、印堂穴、天府穴等穴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适症状。 1、迎香穴 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鼻唇沟中,在局部适当按摩能够起到疏风清热、通利鼻窍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流鼻涕等症状。 2、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凹陷处,按摩此穴位可以起到清热解表、通经活络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头痛等症状。 3、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后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按摩此穴位可以起到舒筋通络、醒脑安神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头痛、鼻塞等症状。 4、印堂穴 印堂穴位于两眉之间,处于督脉之上,按摩此穴位可以起到醒神通窍、疏风清热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头痛等症状。 5、天府穴 天府穴位于颈部,在前正中线上,天府穴的顶端,直上延伸到发际线的中1/3处,可以起到疏风清热、宣肺宁心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头痛等症状。 另外,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按摩治疗,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出现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怎么分辨鼻炎咳嗽和感冒咳嗽
鼻炎是指任何引起鼻部结构异常而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伴随症状、发病部位、诱发因素、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式等方法来分辨鼻炎引起的咳嗽与感冒导致的咳嗽。1.伴随症状:如果患者在出现鼻炎时,还伴有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则可能是由于过敏性鼻炎所引起的咳嗽;而如果是感冒引起的咳嗽,则通常会伴有发热、头痛、咽喉痛等症状。2.发病部位:当患者的鼻腔受到炎症刺激后,可能会引发鼻黏膜水肿、充血等情况发生,进而会导致空气无法正常通过鼻子进入肺内,此时就会使患者出现咳嗽的症状。而感冒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咳痰、咽干等。3.诱发因素:对于因接触花粉、灰尘等物质引起的鼻炎咳嗽而言,在脱离这些环境之后即可得到缓解;而对于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咳嗽来说,并不能够完全依靠脱离不良环境来改善病情。4.检查结果: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时,鼻炎咳嗽多无明显的阳性反应;而感冒咳嗽则可能提示存在白细胞计数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增加等情况。5.治疗方式:针对不同的病因,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对于鼻炎咳嗽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对于感冒咳嗽患者,则需遵医嘱服用复方氨酚烷胺片、阿司匹林泡腾片等抗感冒药进行处理。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粉尘等有害物质长期积聚于室内。同时还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若出现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