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板蓝根防“手足口”不对症?

  随着手足口病通报病例不断增多,各大药店的板蓝根等清热抗病毒中成药又像“非典”时期一样走俏起来,有的药店日销售量比平常增长50%以上,茂名、佛山等市甚至出现断货现象。但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板蓝根防治手足口病不对症,这令许多家长十分困惑:医生开出的防治配方中明明就有大青叶(板蓝根的叶子),难道搞错了?

  都说西医没有抗手足口病的特效药,那么,该如何运用中医药进行防治呢?

  质疑

  板蓝根防“手足口”不对症?

  手足口病与感染湿热邪毒有关,而大青叶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我国汉代药物学名著《名医别录》里就有“疗时头痛,大热,口疮”的记载,所以被列入预防方子中,有它的道理;板蓝根清热解毒力也很强,但并没有明显的除湿作用,而且小儿脾胃较弱,长期大量服用这些苦寒清热药并不合适。

  因此,专家建议家长可到医院或药店给孩子配些简单的健脾化湿类中药,并通过合理的食疗来提高孩子的防病抗病能力,预防手足口病。

  释疑

  需按病情证型辨证施治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孩子易因感受疫毒时邪而致病,病位主要在肺、脾、心三脏。小孩子的脾胃和心肺都比较娇嫩,容易受到损伤。俗话说“病从口入”,病毒时邪容易从口鼻入侵到孩子体内,引起发热、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如果邪毒影响到口舌,口腔里就会长疱疹,孩子会感到口里痛,不想吃东西,容易流口水;影响到四肢,就会出现手足长疱疹;影响到体内多个部位,疱疹就会在身上各个部位“全面暴发”,这表明病症已经明显加重;如果邪毒进一步影响到心肺,甚至可引起气促、咳嗽、血淤、神昏、抽搐等危重的病象,严重的可合并心肌炎肺水肿、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引起死亡。

  而从目前的临床观察来看,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左右可痊愈。西医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注意隔离、对症处理、积极治疗并发症。

  而中医则讲究辨证施治,按病情的轻重和证型来给药,早期辨证服用中药对改善症状、减少变证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优势。她称,在发病的早期,病邪刚影响到肺脾,一般可采用清热宣肺,解毒化湿的疗法:对肺脾积热的孩子,可用银翘散合凉膈散加减;对湿热明显的孩子,则可用甘露消毒丹加减。而在发病中期,治法以清热凉血、解毒祛湿为主,常用清瘟败毒饮加减。进入疾病恢复期,病孩常出现气阴两伤证,可用沙参麦冬汤或七味白术散加减。但对少数出现高热不退、气促、神昏、抽搐等变证危象的病例,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积极治疗。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9-12-02 08:56:00浏览9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洪科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儿童割包皮几岁割最好
儿童割包皮手术的最佳年龄并无绝对标准,一般建议在5-12岁进行较为适宜。这一阶段既兼顾了儿童身体的发育状况,又有利于术后恢复。从生理发育角度看,5岁左右儿童阴茎开始进入相对缓慢的生长期,此时包皮与阴茎头之间的粘连逐渐分离,若存在包茎或包皮过长等问题,手术操作相对容易,且术后恢复较好。相较于年龄过小的儿童,5岁以上儿童的阴茎组织发育更为完善,手术视野相对清晰,医生能更精准地操作,减少手术对阴茎组织的损伤风险。同时,这一阶段儿童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强,对手术创伤的承受能力和术后恢复能力较好,可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从心理层面分析,5-12岁儿童尚未进入青春期,对性方面的认知和敏感度相对较低。在这个阶段进行包皮手术,可避免因青春期身体变化带来的心理冲击,减少因手术可能对其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该年龄段儿童已在学校接受教育,更易理解和配合术后护理要求,有助于手术顺利恢复。对于考虑要给孩子做手术的家长,首先要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详细检查评估,确定是否需要手术及最佳手术时机。术前,家长要与孩子充分沟通,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手术过程和必要性,减轻孩子的恐惧心理。若术后出现伤口红肿、渗血、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