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弱视治疗家长需“四心”

  弱视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都是由于婴幼儿或儿童时期视功能发育受到影响所致,儿童发病率为2%——5%。

  弱视及早治疗可使部分视力增进或恢复正常,家长对孩子们要多注意观察。首先要定期查视力,家长可自购一张标准视力表,挂在5m处、光线充足的墙上,反复认真检查孩子视力,若多次检查均低于0。8,需到医院进行检查。平时,弱视儿童视物会出现斜视、视物歪头、眯眼或贴得很近等等,一旦发现孩子有上述现象,需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对于婴幼儿和不能配合检查视力的幼儿,可有意遮盖一眼,让孩子单眼视物,若哭闹不安或撕遮盖物,就提示未遮盖眼视力很差,需到医院进行检查。

  弱视治疗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效果越好。相关研究表明:3岁——7岁为最佳治疗期,80%——90%都可治愈,7岁——10岁尚可治疗,10岁——12岁不易治疗,12岁以后治疗效果微乎其微,成人以后治疗已经无效。

  由于弱视的治疗过程较长,家长要有信心、有耐心,同时还要精心、细心。

  1、眼镜配好后一定要督促孩子坚持戴用,并按医嘱定期做散瞳验光检查。

  2、戴镜、遮盖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训练。弱视眼越用,视力提高越快,家长可经常变换新的形式,自制或选购一些辅助治疗器具,提高患儿训练的兴趣。

  3、如采用光学药物压抑疗法,除坚持戴镜外,要按医嘱准时点用规定浓度的阿托品眼液散瞳。

  4、家长应按医嘱定期带患儿到医院复诊,以便医生判定疗效和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每月复诊1次,视力恢复正常后的半年内仍要求每月复查,防止弱视复发,以后逐步改为3个月、半年复诊1次,直到视力保持3年正常,弱视才算完全治愈。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9-11-17 08:28:00浏览3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儿科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秋天老流鼻涕怎么办
秋天老流鼻涕怎么办,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分析,多考虑是过敏性鼻炎引起的,也可能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引起的。1、过敏性鼻炎秋天天气比较干燥,鼻黏膜可能比较敏感,若此时接触了过敏物质,就可能会引起过敏性鼻炎,从而可能会出现长期鼻塞、流鼻涕等症状。患者在外出时,可以穿长衣、长裤,还可以佩戴口罩,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患者还可遵医嘱口服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药物,缓解过敏反应。2、慢性鼻窦炎鼻腔长期受到病原体的感染或者是邻近器官受到感染,就可能会导致鼻窦出现慢性炎症反应,就可能会出现上述不适症状。疾病发作期间要多喝些温开水,多吃一些营养物质丰富的食物,有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患者也可遵医嘱外用丙酸倍氯米松鼻气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3、鼻息肉受到遗传或者是病原体的感染,就可能会导致鼻黏膜上皮组织、血管等异常增长,就可能会引起该疾病,可能会出现分泌物增多的情况。对于鼻息肉较小的患者,可遵医嘱外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丙酸倍氯米松鼻气雾剂等药物,缓解不适。如果鼻息肉较大,病情比较严重可采用手术治疗,切除息肉,开放鼻窦,缓解不适症状。除此之外,还可能是脑脊液鼻漏等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后再进行治疗。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秋天感冒流鼻涕打喷嚏吃什么药
秋天感冒流鼻涕打喷嚏,可以遵医嘱吃抗感冒、抗生素类、抗病毒类等药物治疗,多考虑是机体受凉、细菌感染引起的,但也不排除是病毒感染导致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的状况进行治疗。 1、机体受凉 秋天早晚温度比较低,平时如果没有做好保暖措施,可能会导致机体受凉,出现感冒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感冒灵颗粒、风寒感冒颗粒等抗感冒的药物进行治疗,减轻患者的症状。日常注意保暖,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物。 2、细菌感染 患有感冒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伴有头痛、发热、肌肉酸痛、流鼻涕等症状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拉定分散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日常要注意室内的通风,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疾病恢复。 3、病毒感染 感冒如果是流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利巴韦林颗粒、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的药物进行缓解。流鼻涕,打喷嚏明显的患者,遵医嘱也可以使用感冒灵颗粒、美愈伪麻胶囊等药物治疗。 除了上述药物以外,如果出现了高热的情况,还需要遵医嘱服用退热药物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症状。具体用药应及时就医诊断,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私自用药,以免加重不适。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