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医生自述:家里有个哮喘儿

  我是一名妇产科医生,丈夫是神经内科医生。在我儿子快3岁时,我的丈夫去读研究生,我担任住院总医师,儿子交给了保姆带,一家人每月仅能见上一两次面。可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儿子一旦感冒发热,便由保姆带到医院治疗。因为工作忙,儿子经常感冒也未引起我的注意。一年以后,我和丈夫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高高兴兴地把儿子领回了家。

  回家以后,我渐渐发现儿子经常鼻塞,尤以夜间明显,小手经常挖鼻子。刚开始我们还以为他感冒了或是鼻炎,给他按上述疾病治疗,症状也可以缓解,但“感冒”却反复发作,每月1~2次,有时甚至每周1次,气温骤降时尤为明显。直到有一次儿子夜间睡熟时,鼻塞并发出鼾音,张口呼吸,唇周发绀,我才有所警觉。因为儿子已经有明显缺了,我将情况告诉了丈夫。丈夫把耳朵凑在儿子胸上仔细听,他说听到儿子双肺有明显的哮鸣音,然后讲了一句让我终生不会忘记的话:“儿子患了哮喘!”我当时半信半疑:“不会吧?”但还是立即叫醒儿子给他服了消炎及抗过敏药。

  次日一早我就带儿子到呼吸专科检查。吴主任用听诊器听了儿子肺部后说,哮鸣音已不明显,但根据病史,哮喘诊断可以成立,建议我们用普米克和喘乐宁雾化吸入治疗一个月,还说病情控制后,须长期用小剂量激素预防性治疗,以防止哮喘再发作。

  一想到诸如向心性肥胖、消化道出血及感染等激素的副作用,我心里就发憷,明知医生建议患者用药肯定利大于弊,但是,真正要用到自己儿子身上时,我还是产生了抵触情绪,总是希望能不用就不用。

  两天后,儿子鼻塞好了,我也就拒绝让儿子再用激素治疗。我怀疑吴主任下的诊断有误,因为我们俩既无哮喘家族史,也从未患过此病,而且没有明显的过敏原,儿子从哪得来的哮喘?此外,小孩感冒气促,有痰不会自己咳出,喘息性肺炎也是常见的。

  一个月后,因儿子出现相同的症状而再次到吴主任处就诊,她坚持让儿子继续用原方案治疗。症状两天后缓解。由于每次雾化吸入都要到医院去,除了麻烦,我们也实在太忙了,因此,吸入疗法未被接受。

  直到有一次,儿子睡眠时整夜可闻及哮鸣音不断,我才发现儿子的病情已相当严重了。虽经加大药物的剂量,哮喘仍持续了一周才逐渐缓解。吴主任半开玩笑似的对我说:“你现在愿意接受吸入疗法了吧?”一句话说得我哑口无言。我丈夫后来到广州大医院向专家进行了详细的咨询,专家一致认为吸入疗法可预防哮喘再次发作,否则肺功能严重受损,对心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药物的剂量非常小,一般不会出现副作用。

  在教训面前,我不得不重新认识哮喘的严重性以及激素治疗的好处。进行激素吸入疗法,儿子觉得很好玩,由于无痛又无味,几次下来,他也学会了,并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现在即使我们忘了提醒他,他自己也会记住拿出药来喷,喷完后自觉用清水漱口,有时他到保姆家睡,也会自觉地带上药去。

  经过数年如一日的治疗,现在儿子将近6岁了。近两年来哮喘未发作过,儿子的体质也明显好转。最近虽然患了手足口病,发高烧,但庆幸的是经过抗感染治疗,哮喘没有发生,病情也迅速得到控制。吸入疗法真的很不错,况且在经济上一般家庭都能接受。真心地希望患哮喘的儿童能够尽快进行规范性预防性的吸入疗法,也真诚地希望患儿的家长们不要再像我一样吃后悔药,让我们的孩子都健康地成长吧!

  医生点评:本例患儿从3岁起出现喘息,起初家长害怕副作用而拒绝使用吸入激素预防,导致病情逐渐加重。类似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当今有不少患者家长,甚至连医务人员都存在“激素恐惧症”。

  实际上长期口服或注射皮质激素确会引起全身不良反应,为此,科学家们致力于改革皮质激素的分子结构和给药途径。近二十多年来,不断合成新的产品——各种吸入型皮质激素,这类药的特点是对呼吸道局部抗炎作用强,而全身性不良反应小。大量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小剂量持续吸入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最为安全有效的方法。至今全世界一致公认,吸入疗法对所有不同年龄和不同严重程度的哮喘患者均是首选疗法。

  由于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的个体差异很大,吸入激素需要的疗程也难以统一,短者至少6个月,一般都要1年以上,有些需要3~5年甚至更长时间,但只要坚持治疗,哮喘发作的程度将会逐渐减轻,发作次数也逐渐减少,以至可完全控制。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9-11-15 08:27:00浏览3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查肝病一般做什么检查
肝病的检查通常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方法,旨在全面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结构变化及病因。1、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肝病诊断的基础,主要包括肝功能检查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肝功能检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胆红素、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评估肝脏的代谢、合成及排泄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可帮助诊断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等。此外,甲胎蛋白检测对肝癌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肝脏形态和结构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方法包括超声、CT和MRI。超声检查无创、便捷,可初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回声特征以及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CT和MRI分辨率较高,可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肝硬化和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超声弹性成像和磁共振弹性成像可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程度。3、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尤其适用于病因不明或疑似恶性肿瘤的病例。肝穿刺活检是获取肝组织的主要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炎症、纤维化程度,可明确肝病的病因和病理分期。此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病理学检测可进一步提供病因学信息,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或代谢性肝病等。建议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饮酒、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者或家族史阳性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筛查和影像学检查。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什么是乙肝病毒DNA
乙肝病毒DNA是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其承载着乙肝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在乙肝的发病机制、病情监测和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了解乙肝病毒DNA,对乙肝患者的诊疗和康复至关重要。乙肝病毒DNA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结构独特。其包含多个基因区域,如S基因区、C基因区、P基因区和X基因区等,每个区域都编码着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对于病毒的生存、复制和感染能力至关重要。乙肝病毒感染人体肝细胞后,其DNA会进入细胞核,并在一种特殊的酶作用下,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cccDNA十分稳定,能持续转录出病毒的信使RNA(mRNA),进而翻译出病毒所需的各种蛋白质,实现病毒的大量复制,这也是乙肝难以彻底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检测乙肝病毒DNA定量具有重要意义。其能直观反映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当乙肝病毒DNA定量数值较高时,表明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传染性较强,此时患者病情可能处于活动期,肝脏受到损伤的风险也相应增加。相反,若定量数值较低,说明病毒复制相对受到抑制,传染性较弱。此外,通过动态监测乙肝病毒DNA定量的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如果在治疗过程中,DNA定量持续下降,说明治疗方案有效;反之,若数值不降反升,则可能需要调整治疗策略。对于乙肝患者,若乙肝病毒DNA定量高且伴有肝功能异常,通常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务必严格按医嘱按时服药,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治疗期间定期复查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指标。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肝病有什么症状和表现
肝病的症状和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消化道不适、全身乏力、黄疸以及出血倾向等。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各种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等。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储存能量、合成蛋白质等多种功能。当肝脏受损时,其功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和表现。1、消化道不适:肝脏受损后,其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减弱,胆汁分泌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和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肝脏疾病。2、全身乏力:肝病患者常感到乏力、容易疲劳,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能量代谢障碍,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体重减轻、发热等症状。3、黄疸:当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时,胆红素会在体内积聚,导致皮肤和眼睛的黄染,尿液颜色变深,大便颜色发白。这是黄疸的典型表现。黄疸的出现,提示肝脏疾病已经严重影响到肝脏的代谢功能。4、出血倾向: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器官之一。当肝脏受损时,凝血因子的合成会减少,导致患者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这些症状的出现,表明肝脏疾病已经对患者的血液系统产生了影响。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相关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肝脏疾病。肝病患者应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方面,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可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等。同时,应避免饮酒和食用对肝脏有害的食物和药物。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指血液中检测到针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通常提示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可能通过自然感染后恢复或接种乙肝疫苗获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存在是评估乙肝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的意义因具体情况而异。对于接种乙肝疫苗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表明疫苗接种成功,机体已产生保护性抗体,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于自然感染乙肝病毒后恢复者,则提示病毒已被清除;此外,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也可能见于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后,但此种情况抗体水平通常较低且持续时间较短。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以抗体滴度表示,滴度≥10mIU/mL通常认为具有保护性。对于接种疫苗者,建议在完成全程接种后1-2个月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水平,以评估免疫效果。对于自然感染恢复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通常伴随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可与疫苗接种者区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所有感染风险。在少数情况下,即使抗体阳性,仍可能发生乙肝病毒的再感染,尤其是当抗体滴度较低或病毒发生变异时。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一个积极的检测结果,表明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检测,以确保健康状态。对于抗体滴度较低者,可考虑接种加强针,以维持足够的保护力。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