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当心孩子往鼻子塞异物

  有一天中午,一位五岁左右的男孩,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医院耳鼻喉科。母亲向医生焦虑地诉说孩子最近总是流又黄又臭的鼻涕。

  但是,这个男孩并没有伤风感冒的迹象。于是医生便拿起鼻镜,观察孩子的鼻腔,结果发现鼻腔里有一块白的异物。医生询问男孩是否曾向鼻孔内塞过什么东西。男孩看了他的母亲一眼,只是闭着嘴巴,面无表情地摇摇头。那神情明显是害怕被大人责骂,而故意隐瞒不说。

  鼻腔内被塞入了某种异物是肯定的,孩子不敢说,一时之间还真不太容易分辨到底是什么异物。经过医生反复检查,终于发现原来异物是一颗黄豆。孩子的母亲也突然想起,前几天家里用黄豆烧菜时,孩子曾拿生黄豆玩。

  因为只是一边鼻子被塞入了黄豆,未塞入黄豆的另一个鼻孔还可以呼吸,所以男孩忍着没有告诉父母。如果鼻孔两边都塞入了黄豆,可能孩子也忍不到现在。孩子鼻孔中的黄豆在吸收了鼻腔的水分后变软,涨大了不少,已开始在鼻腔中腐烂,刺激了鼻黏膜,直到流出臭鼻涕,并出现疼痛,孩子才哭着被母亲带到医院求诊。

  其实,对于鼻子而言,常有诸如空气污染、尘土、花粉、细菌、动物毛等众多的“不速之客”前来侵犯。但其中最危险的“不速之客”,可能就是儿童在玩耍时,塞入鼻腔的豆类、玻璃球等玩具。

  由于儿童好奇心强,当玩耍时发现玻璃球、滚珠、纽扣、小石块、花生米、果核、小玩具等等,大小刚好可以塞入自己的鼻孔内,便会将异物塞入鼻子。这其中以好奇心最强的3~5岁的儿童为最多,也就是幼儿园的儿童居多。真正到了小学阶段的儿童,由于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判断能力,发生这种情况就会很少。

  取出鼻腔异物看起来并不难,而事实上却非易事。而且,很多儿童在自己无法取出异物时,往往害怕家长责备,隐瞒不敢说,最后导致鼻腔异物症状恶化。

  鼻腔异物与中耳炎和鼻出血并列,是夜间耳鼻喉科急诊病例的三大原因之一。

  医生最先使用一种类似于剪刀形状的钳子,插入男孩的鼻腔内,想要夹出黄豆。但是,男孩因为害怕和疼痛,一边哭闹,一边挣扎,拒绝医生的治疗,最后只得让孩子的母亲和护士帮忙,将男孩强行固定住。钳子夹到了东西,但仔细一看,钳子夹出来的只是黄豆周围被软化的表皮而已,而黄豆的本体依旧还滞留在鼻腔内。

  有时如果塞入鼻腔的异物较小,异物可能会逐渐移动到鼻腔的顶部,然后掉落到咽部而被吐出来。但这个男孩鼻腔中的黄豆膨胀得太大,被鼻腔黏膜的皱褶卡住,不可能掉落到咽部排出,即使从鼻腔前方的也不太容易出来。同时,由于鼻腔中富有动脉血管,在夹异物时,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导致血管受伤而大出血。到那时鼻血会像喷泉般涌出,致使看不到异物本身,操作就会更加困难。

  医生在尽避免伤到鼻黏膜的情况下,小心翼翼,才取出了男孩鼻腔中的黄豆。

  已经软化了的黄豆已很难取出,如果是光滑圆形的玻璃球,就更难取出了。由于鼻腔分泌物会使玻璃球更加光滑,用金属钳子很难夹住,有时可能会反而把玻璃球推进鼻腔深处。甚至如果异物的大小恰好与鼻腔大小相同,则钳子的尖部是无法插入鼻腔的,这时,千万不能用钳子去夹取。

  通常情况下,在孩子鼻腔有异物进入时,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处理:

  一是压住没有异物一侧的鼻孔,用擤鼻子,这样可以借助空气的压力,将异物擤出来。

  二是捻一条纸条刺激鼻腔黏膜,使其打喷嚏,往往能将异物喷出来。

  三是在吃饭时,因为说话或咳嗽,偶尔会使饭粒从鼻后孔进入鼻腔。这时,如果用力擤鼻仍然无法从前鼻孔擤出来时,可反其道而行之,即用力从鼻孔吸气,反饭粒及吸到口腔再吐出来。

  当然,在发现鼻腔异物后,最好能及时将孩子送医院诊治。因为上述的方法也并非肯定可行,即便异物已经取出,也需要医生进一步检查,看看异物是否还有残留,鼻腔黏膜是否受损,以便进行更妥善的处理。

  除了鼻腔异物对鼻子造成较大的威胁外,目前,某些环境因素对鼻子的危害也日趋严重,也就是说,变应性鼻炎的患者也有明显上升趋势。变应性鼻炎以前又叫过敏性鼻炎,是全身变态反应在鼻腔黏膜的局部表现,其主要诱发原因就是某些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刺激。

  现在,环顾我们周围的环境,就会发现许多危害鼻子的“不速之客”。例如,在门窗紧闭的居家环境,或者铺着地毯的地板,为了使用空调而很少开窗的办公环境等等。密封性高的铝合金门窗,本来就不太适合湿度高的生活环境,因为容易造成壁柜、地毯等滋生细菌,而污染室内空气,还有因冷暖空调过度作用,导致室内太干燥,而刺激鼻腔黏膜,这些都可能诱发变应性鼻炎。

  此外,目前的空气污染也是导致变应性鼻炎的一个重大原因,比如说汽车排放的废气。花粉与鼻病也有关系,也就是说,花粉性鼻炎不仅仅是以花粉传播为诱发原因,还有可能与空气中的“复合污染”有关系。

  目前有资料显示,儿童患上变应性鼻炎的比率是空气污染区域14.1%,中间区域3.6%,非空气污染区域3.4%。可见,空气污染与变应性鼻炎关系密切。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对于变应性鼻炎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仅能做到减少发作和减轻症状,主要是对症状处理或进行脱敏疗法。因此,我们只能尽量找出诱发此病的变应源,并且设法避免接触这些“不速之客”才是上策。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9-11-09 08:42:00浏览14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女性健康养生知识有哪些
女性健康养生知识包括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悦、规律作息、特殊时期护理等。如果发现自己存在健康问题,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1.健康饮食: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橙子等,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美白肌肤。另外也可以适量食用豆腐、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2.适当运动:适当运动,如慢跑、瑜伽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体质。但是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到身体健康。3.保持心情愉悦: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女性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进行缓解,也可以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来放松自己的心情。4.规律作息:每天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每晚至少保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升。同时,要避免熬夜,以防损伤身体。5.特殊时期护理:女性经期要注意保暖,避免生冷食物和剧烈运动;孕期要遵循医生建议进行产检和营养补充;更年期要关注身体变化,遵循医生的建议适当补充雌激素。除此之外,建议女性每年都要去医院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中医讲孕妇如何养生
中医认为孕妇在妊娠期间应注意养生,养生方法主要包括生活规律、饮食指导、穴位按摩、情绪调养、草药调理等。 1、生活规律 起居以平和为上,既不可太逸,亦不可太劳。逸则气滞,导致难产;劳则气衰,导致伤胎流产。因此,孕妇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要有规律,最好每天保证睡够8小时,并适当运动。这样才能使自己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来应对妊娠期的各种情况。另外,孕妇衣着应宽大,腰带不宜束紧,平时应穿平底鞋。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还要适当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排便通畅。大便秘结时,避免用泻药。 2、饮食指导 在妊娠期间,孕妇应注意加强营养,可以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也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从而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素体阴虚火旺者,慎服雄鸡、牛肉、狗肉、鲤鱼等易上火的食品。 3、穴位按摩 中医强调经络的管理,建议孕妇进行适当的穴位按摩,以促进经气的流通,保持身体的平衡。常用的穴位有合谷、太溪、涌泉等,在咨询中医或专业按摩师的指导下进行。 4、情绪调养 孕妇还应注意保持愉悦的心情,可以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避免过度焦虑、紧张或压力过大。同时,中医也会提供一些瑜伽、冥想等放松方法,帮助孕妇缓解紧张情绪。 5、草药调理 如果孕妇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孕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当归、白芍、川芎、地黄等草药进行调理。建议孕妇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私自盲目服用,以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式一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此外食物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如果孕妇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春季养生保健最适宜的药物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春季养生保健在医生的指导下,任何药物都没有最适宜一说,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荣丸等药物都比较适合春季养生保健。1、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等中药材熬制而成,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常用于改善脾胃气虚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不适症状。2、六君子汤六君子汤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等中药材熬制而成,具有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不适症状。3、四物汤四物汤是由当归、川芎、白芍等中药材熬制而成,具有补血和血的功效,常用于改善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等不适症状。4、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汤是由当归、黄芪等中药材熬制而成,具有补养气血的功效,常用于改善气血两虚引起的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等不适症状。5、人参养荣丸人参养荣丸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等中药材熬制而成,具有温补气血的功效,常用于改善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等不适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患者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盲目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损害身体健康。同时,患者在服用上述药物期间,还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如辣椒、炸鸡等。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方晓茹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水果养生保健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适当吃水果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食用方法有多种,具体包括直接食用、鲜榨果汁、水果沙拉、水果煲汤、水果干零食等。1.直接食用新鲜水果洗净后直接食用是最常见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水果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并且不同的水果口感各异,有的酸甜可口,有的清脆多汁,直接食用能让人充分品味水果的天然风味。2.鲜榨果汁将水果榨成果汁饮用也是一种受欢迎的方式。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需求搭配不同的水果,制作出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果汁。鲜榨果汁富含维生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消化和排毒。但要注意鲜榨果汁应尽快饮用以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3.水果沙拉把多种水果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酸奶、蜂蜜或沙拉酱等调料拌匀,制成水果沙拉。水果沙拉色彩缤纷,口感丰富,既可以作为正餐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零食或甜点。这种食用方法可以同时摄入多种水果的营养,增加饱腹感,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4.水果煲汤一些水果可以用来煲汤,为汤品增添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例如苹果、梨、无花果等可以与瘦肉、排骨等一起煲汤。水果煲汤时,水果中的营养成分在炖煮过程中会融入汤中,使汤更加鲜美可口,同时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5.水果干零食将水果制成水果干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水果干保留了水果中的一部分营养成分,如膳食纤维、矿物质等,同时便于携带和保存。可以作为零食随时食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也能为身体提供一定的能量。但要注意选择无添加的水果干,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添加剂。吃水果时通常建议在饭前或饭后1小时左右适量进食水果。但不建议过量进食,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的情况发生。若食用过多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中医养生先养哪个脏腑
一般不存在中医养生先养哪个脏腑的说法。通常情况下,建议患者通过调理心、肝、脾、肺、肾等脏腑进行养生。1.心:心主血脉,也是藏神之处。如果心脏功能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血脉运行不畅,并且会影响正常的精神活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心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2.肝:肝具有疏泄的功能,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还可以调节情志。若肝脏出现问题,则会导致气血郁滞、情志失常等问题发生。所以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压抑情绪。3.脾:脾主运化,可以将水谷精气转化为营养物质,供给各个器官组织使用。同时还能参与血液的生成与运化。若脾虚就会导致饮食无法消化吸收,从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建议患者注意合理饮食,尽量以清淡的食物为主,比如米粥、面条等。4.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包括呼吸新鲜空气、维持体内气体交换以及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等。对于长期吸烟者来说,应尽快戒烟,以免对肺部造成严重损害。5.肾:肾脏在人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负责生成尿液、排出废物、调节内分泌等功能。为了保护好肾脏健康,患者平时应该多喝水,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减少毒素堆积。除此之外,还需适当调理其他脏腑。建议患者平时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治疗。
谭为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三伏天的中医养生之道是什么
三伏天的中医养生之道包括饮食调理、艾灸疗法、拔罐疗法、穴位贴敷、中药泡脚等治疗措施。如果三伏天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饮食调理 三伏天的饮食调理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绿豆汤、薏米粥等,同时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如辣椒、炸鸡等。绿豆汤和薏米粥具有清热解暑的作用,有助于缓解三伏天的燥热症状。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2.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通过将艾条或艾绒放置在特定穴位上进行燃烧,以达到治疗目的。通常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艾灸能够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对于三伏天的湿热体质和气血不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每个穴位可艾灸 10-15 分钟,每天 1-2 次。 3.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通过在皮肤上产生负压,使局部组织充血、淤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通常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拔罐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祛湿排毒,对于三伏天的湿热体质和气血不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拔罐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同时不要立即洗澡。 4.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将中药材料制成药膏或药丸,贴在特定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目的。通常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中药贴敷能够通过穴位的吸收和渗透作用,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对于三伏天的湿热体质和气血不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贴敷时间一般为 4-6 小时,具体时间根据患者的皮肤耐受情况而定。 5.中药泡脚 中药泡脚是将具有特定功效的中药材料放入热水中泡脚,以达到治疗目的。通常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浸泡时间以每日 20-30 分钟为宜。中药泡脚能够通过足部的吸收和渗透作用,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对于三伏天的湿热体质和气血不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在三伏天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和使用空调时注意适度调节温度。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