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宝宝的生殖健康最容易受到父母亲的疏忽,此乃育儿的一大误区。在此,编辑提醒年轻的爸爸妈妈:以下5个问题你注意到了吗?
1、睾丸是否己降入阴囊?
睾丸的生理作用众所周知,是产生精子和雄性激素的唯一器官,决定着孩子长大成人后是否具备正常的性功能和生育能力,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般说来,孩子还在娘肚子里时,其睾丸位于腹腔中。随着孕期增长,睾丸逐渐下降,孕9个月时可降入阴囊内,故孩子呱呱坠地后大多数都能在阴囊内触摸到两个状如花生米大小的东西,这就是睾丸。
只有极少数(约3%)阴囊里空空如也,但也会在生后1-2个月摸到。假如生后3个月阴囊仍是空的,就应诊断为隐睾症。
切莫小看隐睾症,由于睾丸的生长发育需要一个相对低温的环境,否则极易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严重者可导致成人期不育),甚至引起睾丸肿瘤,而且可能癌变,危及人的生命,因此对下降不全的睾丸应及早发现并予以手术治疗。
何时手术为当呢?研究发现,尽管在出生后睾丸仍可继续下降,但至6个月后继续下降的机会会明显减少,因此对6个月前的隐睾患儿行密切观察即可,若至10个月仍未下降至阴囊内侧,应行内分泌治疗(激素治疗)。隐睾症病儿的睾丸从2岁起就有明显病理改变,5岁后加重。因此,手术治疗应赶在睾丸发生病变之前进行,即2岁以内,万不可过晚。
2、包皮需要切除吗?
包皮过长指包皮遮盖阴茎头,但能上翻露出阴茎头。如果包皮口狭小或包皮与阴茎头粘连,不能使包皮上翻并显露阴茎头者,则称为包茎。包茎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类。先天性包茎多见于婴幼儿,是由于出生时,包皮内板与龟头粘连所形成;后天性包茎是指,由于包皮反复发生感染炎症或包皮损伤,引起包皮口狭小不能上翻显露龟头。
新生儿几乎都有包茎,童年期也都有包皮过长,一般在4岁左右阴茎头和包皮之间粘连自行消失,包皮可以上翻露出阴茎头,以后阴茎头可自行逐渐露出,到青春期可全部外露。以上是包皮的正常发育过程,不难看出,新生儿包茎和童年包皮过长都是生理现象,不必大惊小怪,也无须治疗。但要经常清洗,因为此处极易“藏污纳垢”,不仅易于细菌繁殖而诱发炎症,而且可因致癌物包皮垢的刺激而导致癌变。
排尿时,包皮口“鼓泡”是包茎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病因不同,其治疗方案亦有不同。一般说来,多数小儿在3-4岁时,包茎可自愈,因此,先天性包茎多半不需特殊治疗,不能自愈者只有借助手术。
清洗时,动作要轻柔,小心地翻开包皮,忌用含药物成分的液体或皂类,以免引起外伤、刺激和过敏反应。清洗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再将包皮翻回去。如果包皮开口较小,不便于清洗,且经常发生炎症,应在炎症控制后施行包皮环切术。
至于包茎病儿,最好及早手术。美国学者甚至主张在新生儿期就开刀,以预防尿路感染。
3、阴囊里有包块吗?
如果你在触摸孩子阴囊时发现有包块(睾丸除外),应疑及三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疝气”。疝是肚内小肠或其它组织通过腹股沟管进入阴囊,肉眼即可见到阴囊肿大,可作简单手术矫治;
另一种可能是囊肿或阴囊内液体潴留,可用注射器将液体吸出,或作小手术摘除。
当触及阴囊内有“包块”,睾丸又触摸不清,用手电筒照射时透光发亮,此时患儿可能患有精索或睾丸鞘膜积液。鞘膜积液是由于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全,导致腹腔内液体流入精索和睾丸的固有鞘膜内,而形成的阴囊内囊性包块。鞘膜积液可分为几种类型,婴幼儿最多见的就是交通型的鞘膜积液。
一般认为,2岁内的鞘膜积液有相当的患儿可自愈,因此一般不需特殊治疗。由于鞘膜积液手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见、手术创伤小、效果稳定可靠等优点,目前普遍主张对2岁以上患儿采取手术治疗(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第三种可能是睾丸或附睾结核。此时须及时就医,不可延误。
4、站立排尿会尿湿裤子吗?
当宝宝在站立排尿时,出现尿湿裤子,或者根本不能站立排尿时,此时应警惕宝宝患有尿道下裂。
医学上,尿道下裂是男孩下尿路及外生殖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是由于前尿道发育不全而导致的尿道外口位置异常。尿道下裂的显著特点是尿道开口异位、阴茎下曲和帽状包皮堆积于龟头。
根据尿道开口位置的不同,可将尿道下裂分为冠状沟型、阴茎体型、阴茎阴囊型及会阴型等几种类型。
尿道下裂因尿道开口异常、不能站立排尿、痛性勃起和成年后不能生育等症状体征,必须接受手术治疗。
目前认为手术年龄应在学龄前期完成,有条件可在1岁左右时手术治疗。
5、你会护理孩子的阴囊吧?
阴囊的“职责”是保护睾丸,如同一具“空调器”,为睾丸营造一个“四季如春”的良好环境。
当外界炎热时,阴囊皮肤变得壁薄如纸,加强散热;而当外界变冷时,阴囊皮肤立刻收缩呈橘皮状,起保温作用。目的是使阴囊内始终保持在33℃的恒温状态,此温度最适合于睾丸“生活”。
因此,科学的护理囊具有重要意义。
如:不要把孩子的阴部包裹得太紧(如穿紧身裤等),不同用高温热水洗澡,特别不可让孩子在高于33℃的热水里长时间浸泡,以免损害睾丸的产精功能。
(实习编辑:黄秀杰)
主任医师
深圳市儿童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广州市儿童医院 内科
副主任医师
看大医互联网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