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孩子“八字脚”怎防治?

  所谓“八字脚”,就是指在路时两脚分开像“八字”。“八字脚”走路时步态难看,姿势不正,步态不稳,步子迈不开,给体力劳动和运动带来不便,也易使鞋走形,并坏得快。通常将“八字脚”分为“内八字”和“外八字”。“内八字”;的人走路时足尖相对,足底朝外;“外八字”的人走路时则相反。孩子从小形成“八字脚”成年后很难纠正。因此,父母要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走路的姿势,若发现孩子走路有“八字脚”倾向,应及时进行纠正。今将曹惠兰在《健康》上介绍的“八字脚”的形成原因和伤治方法,摘介于下,以供父母们参考。

  (1)形成原因。孩子形成“八字脚”,主要的有以下原因:

  ①过早学步、站立。由于小儿腿步的力不够,在学步和站立时,双脚就自然地分开,使脚底面积加宽,以便站稳,防止跌倒,这样便产生双脚自然分开的姿势。

  ②过早穿皮鞋。幼儿在学走路时就穿皮鞋,尤其是穿硬质皮鞋,因为小儿足部骨骼软,脚腕部力量弱,常有一种“带不动”鞋的现象,所以,久而久之,便使步态扭曲。

  ③体内缺。当幼儿骨骼含钙低时,脚部骨质不定形,在行走和站立时因重力作用的结果,容易使双侧髓关节向外分;从而形成“外八字脚”。

  (2)预防方法。对孩子可能形成“八字脚”,要做到早预防,其主要的预防方法有:

  ①穿布鞋。在幼儿初学走路时,应给孩子穿布鞋或胶底鞋,不要给孩子过早地穿硬质皮鞋。

  ②鞋应合脚。幼儿不要穿过大的鞋,应穿合脚的鞋,也不能穿挤脚的小鞋。孩子的脚长得快,买鞋时,买大一号就可以了。一旦鞋子挤脚,就必须更换,不能凑合穿。

  ③不过早走路。不要让孩子过早学走路,同时给予孩子充足的含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并让孩子多晒太阳。

  总之,只要注意上述各点,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孩子形成,“八字脚”。

  (3)矫治办法。如果孩子已形成了“八字脚”,应早期进行纠正练习。年龄较小的孩子,在训练时家长可在孩子背后,将两手放在孩子的双腋下,让孩子沿着一条较宽的直线行走。行走时要注意使孩子膝盖的方向始终向前言。使孩子的脚离开地面时持重点在足趾上,屈膝向前迈步时让两膝之间有一个轻微的碰擦过程。每天练习2次,长期坚持定有效果。年龄较大的孩子,可让孩子自己在镜前的地板上每天沿着一条胶带或直线走1-2次。练习时,要求孩子注意脚背和脚尖的动作,只要反复练习,久之便可纠正“八字脚”姿势。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9-10-30 08:18:00浏览8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流感疫苗几月份打最好
流感疫苗的最佳接种月份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受到地理位置影响,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整体而言,在流感高发季的前1个月开始进行接种较好。在我国,由于南北气候条件不同,流感高发期存在明显区别。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且来得较早,流感高发季一般从10月开始。因为接种流感疫苗后,身体需要2-4周的时间来产生足够的抗体以达到有效的免疫保护水平,所以北方地区9-10月接种流感疫苗最佳。如此一来,当10月流感高发期来临,身体已经具备足够的免疫力来抵御流感病毒的侵袭。而南方地区气候相对温和,流感高发期相对较晚,多在11月或12月,因此10-11月接种较为合适,能确保在流感高发时段体内抗体处于有效防护状态。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气候、环境以及流感病毒的流行规律更是各不相同。在一些温带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且空气流通不畅,利于流感病毒传播,所以流感高发期通常在冬季,秋季接种疫苗是比较适宜的选择,可提前为身体建立免疫防线。而在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多雨,流感的流行时间可能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全年都有一定的发病风险。不过总体来说,在流感病例增多前的1-2个月接种,能使身体及时产生抗体,获得较好的防护效果。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人群,其免疫力相对较弱,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更应重视流感疫苗的接种时机。同时,在接种流感疫苗时,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接种的安全性。接种后,需注意观察自身身体状况,若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种疫苗的情况。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上半年打的流感疫苗下半年还要打吗
通常来说,上半年打的流感疫苗下半年一般还要打。因为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只能维持一年左右,所以需要每年重复接种。流感疫苗是指用来预防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所引起流感的疫苗,通常在接种疫苗后2-3周左右,机体就可产生足够的抗体,当接触到流感病毒时,就可启动保护性免疫反应,目前我国流感疫苗有3价疫苗和4价疫苗两种,这两种疫苗接种后分别可预防三种或四种流感病毒感染所导致的流感。流感疫苗是我国免疫计划外的二类疫苗,属于自费自愿接种。这种疫苗的最佳时机是在每年流感季节开始前,在我国冬季和春季是流感流行季节,因此9-10月份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期。对于老人、儿童、孕妇,某些慢性病患者以及涉及接诊流感患者的医务工作者,很有必要在每年入冬前接种流感疫苗。如果在上半年的流感疫苗中没有接种禁忌症,则建议在下半年的流感季节来临前再次接种流感疫苗。因为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导致人体对原有流感的免疫力消失或下降,所以每年都需要重新接种新的流感疫苗来保持免疫力。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在平时患者可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例如慢跑、快走等有氧运动。如果患者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流感疫苗多久能产生抗体
流感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的时间多在2-4周,但并非固定不变,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健康状况、年龄、疫苗类型等。从普遍情况而言,健康成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一般在2-4周内会产生抗体。疫苗进入人体后,首先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开始协同工作。在这个相对有序且复杂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各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需要一定时间,所以通常2-4周才能使体内抗体达到足以抵御流感病毒的有效水平。不同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的差异,产生抗体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对于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初次接种的儿童,产生抗体的时间可能会偏长一些,部分儿童可能需要3-4周甚至更久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这是因为其免疫系统需要更多时间来识别和适应外来的疫苗抗原,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应答机制。而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都有所下降。此类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后,抗体产生的速度往往较慢,产生足够抗体的时间可能延长至3-4周,且产生的抗体水平可能相对较低,维持有效抗体水平的时间也可能较短,这使得老年人在接种疫苗后,抵御流感病毒的能力相对较弱。此外,流感疫苗的类型也会对抗体产生时间产生影响。常见的灭活流感疫苗,由于其病毒是经过灭活处理的,不具备感染性,但保留了免疫原性,接种后免疫系统需要对其进行识别和处理,产生抗体的时间一般在2-4周。而减毒活疫苗,其病毒经过减毒处理,保留了一定的活性,能够在体内引起相对更接近自然感染的免疫反应,理论上可能使抗体产生的时间稍快一些,但整体仍处于2-4周的大致时间范围,只是在个体差异上,部分人群可能会稍早达到有效抗体水平。在接种流感疫苗后,应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观察是否有急性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接种后要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如果在接种后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一般属于疫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多在1-2天内自行缓解。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流感疫苗加强针间隔多久
流感疫苗加强针间隔时间大概一个月,而流感疫苗的目的、接种对象、注意事项等如下。 1、目的 流感疫苗接种,有助于减少接种疫苗者感染流感和感染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降低流感相关住院率、病死率。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手段。流感疫苗包括三价和四价两种类型,三价流感疫苗组分含有甲型H3N2亚型、甲型H1N1亚型和Z 型毒株的个系,四价流感疫苗组分含甲型H3N2亚型、甲型H1N1亚型和乙型Victoria系、 Yamagata系。 2、接种对象 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6至35个月的儿童、60岁及以上老人、长期患病和身体虚弱者。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以及服务业,尤其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共汽车司乘,商务和旅游业的从业者等均需要接种。 3、注意事项 接种流感疫苗后最常见的反应是接种部位疼痛,全身发热、乏力等症状较为少见。避免空腹接种,接种完毕需观察30分钟。疫苗或菌苗都不可能对人的机体产生百分之百的保护作用,应平时还是需要预防和采取保护措施。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或急性感染时,建议症状消退至少2周后接种疫苗。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患有慢性疾病者、有癫痫史者、过敏体质者慎用本品。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