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孩子怎么会得近视?

  弱视是儿童常见的眼病。我国有3亿多儿童,弱视患者达1000多万,数量非常惊人。弱视患儿不仅双眼视觉功能低下,影响了学习,而且将来很多高科技精密工作都不能胜任。如果家长细心观察孩子的曰常行为.可以及时发现孩子弱视。若是孩子经常眯眼、斜着头看书报、电视,而且距离又非常近,或者用视力表(有专门的儿童视力表)检查视力时发现视力很差,家长就要引起注意,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接受诊治。

  孩子的弱视如果能及时被发现,并得到正规治疗,视力是完全可以恢复的。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1.幼儿治疗:检查幼儿视力可用儿童视力表,或用大小不同的玩具在不同的距离估计幼儿视力。最精确可靠的检查是视觉诱发电位法。1—2岁幼儿被发现有一眼弱视,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1%阿托品油膏涂健眼,每曰一次,连续三个星期后休息一个星期作为一疗程。每做完两个疗程后检查一次,并决定是否继续治疗。上述治疗,可持续到幼儿能够合作扩瞳验光,配戴眼镜为止。使用阿托品油膏治疗的目的是使健眼出现暂时视力模糊,迫使弱视眼能优先看外界物体而提高视力。

  2.验光配镜任何一类弱视.最重要的治疗首先是用1%阿托品放瞳验光后配戴眼镜。关键是验光、眼镜磨制必须准确,眼镜要坚持每曰戴用。如果达到以上要求,一般疗效良好:如果有一项达不到要求,则可使疗效明显减退。

  3.遮盖治疗:当患儿配戴矫正眼镜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塑料布或黑布制的遮眼罩将健眼彻底遮住,迫使弱视眼看物,使弱视眼得到锻炼而增加视力。遮盖健眼多少天放开一天,或双眼交替遮盖的比例,应根据患儿视力的高低及年龄的大小而灵活掌握。遮盖健眼要彻底,不能使患儿用健眼偷看,进行遮盖疗法要有恒心,不能中断,否则会明显影响疗效。要特别注意,每进行遮盖疗法4个星期,必须检查两眼视力,观察弱视眼视力有无进步,被遮眼视力有无退步。如被遮眼视力没有退步,可继续作遮盖如被遮眼视力退步,就要停止遮盖若干天,等被遮眼视力恢复后再继续遮盖治疗。

  4.光学药物压抑疗法:本法应用时较为复杂,需在医生指导下施行。首先两眼放瞳验光,充分矫正屈光度数,根据弱视眼的视力调整两眼屈光度数后配眼镜。然后,健眼每曰滴1%阿托品药水一次,迫使弱视眼看远或看近,以锻炼弱视眼,使弱视眼的视力不断进步。

  5.穿针穿珠训练:患儿戴了矫正眼镜后,用红线穿针或穿珠子,每次穿200—300根针或200—300粒珠子,促使多用近目光.以提高视力。

  6.红光闪烁刺激法:患儿戴矫正眼镜后,用弱视眼从观察孔中看闪烁性的红光,每次10—15分钟,每曰两次。

  以上各种弱视疗法,我们认为以遮盖疗法及光学药物压抑疗法的效果最好,而遮盖疗法简便易行,是首选的方法。但治疗弱视不要固定用一种方法,最好采用综合治疗。例如,用遮盖疗法或用光学药物压抑疗法,再结合使用红光闪烁刺激疗法、穿针穿珠训练,这样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家长及学校老师要密切配合,经常督促鼓励患儿做健眼遮盖,老师要向同学宣传做弱视眼遮盖虽然难看,但这是提高弱视眼视力的有效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治疗弱视应有恒心,持之以恒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9-10-19 08:03:00浏览9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甲型h1n1流感是甲流吗
甲型H1N1流感就是甲流,其是一种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其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约为80-120nm。病毒的基因组由8个单链RNA片段组成,这使其具有较强的变异性。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病毒相比,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基因序列上存在独特之处,其表面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蛋白结构与其他流感病毒有所差异,这也决定了其具有特定的传播途径和感染特性。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出的带有病毒的飞沫,若被他人吸入,就可能导致感染,同时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触摸口鼻等方式传播。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患者通常会出现一系列流感样症状。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体温可达39℃及以上3,可伴有畏寒、寒战,还常出现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以及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可并发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尤其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更高,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一旦怀疑感染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立即隔离休息,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防止病毒传播。治疗上,可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能有效减轻症状、缩短病程。若症状持续加重,如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需立即住院治疗,接受更专业的医疗干预。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甲型流感的症状是什么样的吃什么药
甲型流感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全身症状等,常用药物有奥司他韦、对乙酰氨基酚、氨溴索等,需遵医嘱使用。若怀疑感染甲型流感,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血常规、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检查以明确诊断。一、甲型流感的症状:1、发热:发热是甲型流感较为突出的症状,体温常常迅速升高,可达39℃甚至更高,且发热通常会持续3至5天。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释放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其调定点上移,从而引发身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2、咳嗽: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咳嗽症状一般较为剧烈。病毒感染引发呼吸道炎症,刺激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导致咳嗽反射。炎症还使气道敏感性增加,即使少量的刺激物也能引发剧烈咳嗽,以清除气道内的病原体和分泌物。3、全身症状:感染甲型流感后,常伴有全身酸痛,尤其是四肢、腰背等部位较为明显。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产生的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感觉。同时,还会出现乏力、疲倦等症状,患者感到精神萎靡,活动耐力下降。这是由于病毒感染消耗身体能量,且免疫系统处于活跃状态,进一步增加了身体负担。二、甲型流感的用药:1、奥司他韦:神经氨酸酶对于流感病毒从被感染细胞释放并感染其他细胞至关重要,奥司他韦通过抑制该酶,阻止新形成的病毒颗粒从感染细胞表面释放,从而减少病毒的播散,减轻症状,缩短病程。2、对乙酰氨基酚:该药物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释放,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引起出汗以达到解热作用,同时能抑制缓激肽、组胺等物质的作用,提高痛阈而产生镇痛效果,可有效缓解甲型流感引起的发热和身体疼痛症状。3、氨溴索:该药物为黏液溶解剂,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对于甲型流感合并咳嗽且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使用氨溴索有助于改善呼吸道状况,促进痰液排出。在流感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加强锻炼,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如果出现疑似甲型流感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甲型流感会导致腹泻吗
甲型流感有可能导致腹泻。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然而,在部分患者中,甲型流感病毒也可累及胃肠道,引发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甲型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后,主要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繁殖,进而引发呼吸道炎症。但病毒有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侵犯胃肠道黏膜细胞,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一方面,病毒感染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致使肠道黏膜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失衡,过多液体分泌进入肠腔,从而引起腹泻。另一方面,病毒感染可能干扰肠道正常的蠕动节律,使肠道蠕动加快,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短,水分吸收不充分,同样会造成腹泻。此外,人体在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对抗病毒的同时,也可能间接影响胃肠道功能,进一步加重腹泻症状。若怀疑感染甲型流感且出现腹泻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流感病毒检测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患者需居家隔离休息,避免交叉感染。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若腹泻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同时,按医嘱按时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缓解流感症状,促进身体康复。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甲型流感症状多久可以好
甲型流感的症状一般7-14天可以好。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病毒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内复制,通常在发病后1-3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发热、肌肉酸痛等急性症状通常在发病后3-5天内最为明显,随后逐渐减轻。咳嗽、乏力等症状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通常在1-2周内完全缓解。对于免疫力正常的患者,症状的缓解与病毒清除和炎症反应的消退同步进行,因此7-14天是常见的恢复周期。然而,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可能恢复较慢,且并发症风险较高。甲型流感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在发病早期使用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并减轻症状。对症治疗包括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及补液治疗,可缓解症状并改善患者舒适度。对于重症患者或高危人群,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住院治疗。此外,充足的休息、均衡的营养及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加速康复。疫苗接种是预防甲型流感的有效手段,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和严重程度。针对甲型流感的管理,建议在发病早期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对于确诊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并严格遵循用药规范。发病期间需注意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以减少传播风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有助于预防感染。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