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食物中毒怎么办?

  很多食物中毒的患者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中毒症状,往往在送到医院的时候,症状已经非常严重。因此,食物中毒后早期的发现和处理十分重要。

  食物中毒后第一反应往往是腹部的不适,中毒者首先会感觉到腹胀,一些患者还会腹痛,个别的还会发生急性腹泻。与腹部不适伴发的还有恶心,随后会发生呕吐的情况。

  食物中毒一般可分为细菌性(如大肠杆菌)、化学性(如农药)、动植物性(如河豚、扁豆)和真菌性(毒蘑菇)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既有个人中毒,也有群体中毒。其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伴有发烧。吐泻严重的还能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

  一旦有人出现上吐、下泻、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首先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同时,立即拨打中心120呼救。在急救车来到之前,可以采取以下自救措施:

  催吐。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先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并反复自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如经大量温水催吐后,呕吐物已为较澄清液体时,可适量饮用牛奶以保护胃黏膜。如在呕吐物中发现血性液体,则提示可能出现了消化道或咽部出血,应暂时停止催吐。

  导泻。如果病人吃下去的中毒食物时间较长(如超过两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可采用服用泻药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体外。用大黄、番泻叶煎服或用开水冲服,都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保留食物样本。由于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发生食物中毒后,要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以提供给医院进行检测。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

  当然,这种紧急处理只是为治疗急性食物中毒争取时间,在紧急处理后,患者应该马上进入医院进行治疗。同时注意要保留导致中毒的食物,以便医生确定中毒物质。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9-10-10 08:56:00浏览7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杨莹莹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男人得性疾病能自愈吗
男人得了性疾病一般情况下难以自愈,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有一定缓解。如果是由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等特定病原体引起的性疾病,如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通常很难自愈。这些病原体在人体内会持续繁殖并对身体造成损害,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例如淋病如果不治疗,可能会导致附睾炎、前列腺炎等;梅毒若不治疗,会经历不同阶段,对身体多个器官造成严重破坏;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也容易反复发作,难以自行消除。然而,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是一些轻微的非特异性炎症,且患者自身免疫力较强,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休息、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等,可能会使症状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这也不能等同于自愈,因为病原体可能仍然存在于体内,在身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情可能会再次发作。建议男人如果怀疑自己得了性疾病,应立即停止性行为,避免将疾病传染给他人。尽快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泌尿外科等进行检查和诊断。医生会根据具体的疾病类型进行相应的治疗,可能包括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干扰素等进行治疗。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避免不洁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以降低感染性疾病的风险。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哪种疾病的并发症最多
哪种疾病的并发症最多的说法不准确,通常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可能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比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性关节炎、脑梗死、糖尿病等,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由于心肌缺血,可能会导致心肌坏死,从而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2、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肾小球损伤并伴有炎症,可能会导致肾功能异常,严重时还可能会引起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建议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呋塞米片、卡托普利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可能会导致肾功能异常,严重时还可能会引起肺部病变、贫血等并发症。建议患者配合医生服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脑梗死脑梗死是指因供血障碍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坏死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可能与长期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感觉障碍、偏瘫等症状,也可能会并发糖尿病肾病、脑出血等疾病。建议患者遵医嘱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胞磷胆碱钠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5、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引起。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少。此外还可使心脑血管受损、眼部受损视力下降以及神经系统受损。建议患者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齐特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有利于身体恢复。
刘琴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三甲
男性性疾病有哪些
男性性疾病是一类影响男性生殖系统和性功能的疾病,包括勃起功能障碍、早泄、前列腺炎、尖锐湿疣等。1、勃起功能障碍:是指男性在性生活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坚而不久,不能完成正常性生活。可能是由心理性因素,如焦虑、抑郁、紧张等;或器质性因素,如血管性原因、神经性原因、内分泌性原因等引起。2、早泄:是最常见的射精功能障碍,以性交之始即行排精,甚至性交前即泄精,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为主要表现。可能与心理因素、阴茎头敏感性过高、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疾病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3、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受到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或遭受非感染性因素而引起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前列腺炎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多样,常见的有尿频、尿急、尿不尽、尿滴白,会阴部、下腹部、腰骶部等部位疼痛或坠胀不适。4、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以皮肤黏膜疣状增生性病变为主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污染的物品,如内裤、浴巾、浴盆等感染。好发于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皮肤黏膜湿润区,男性多见于龟头、冠状沟、包皮系带、尿道口、阴茎部、会阴,同性恋者多见于肛门及直肠内。建议男性应关注自身生殖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等,避免不洁性行为,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性疾病。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男性得性疾病怎么造成的
男性得性疾病,多考虑是不良的性生活引起的,也可能是免疫功能低下、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母婴传播、间接接触感染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1、不良的性生活如果患者在平时生活中频繁更换性伴侣,或者有多个性伴侣,可能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概率,从而诱发性病。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性生活习惯,避免频繁更换性伴侣。2、免疫力低下如果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也可能会增加患上性疾病的概率,患者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从而诱发性病。3、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如果患者输入了含有艾滋病毒的血液或者血制品,也可能会导致艾滋病的发生。建议男性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等医疗用品。4、母婴传播如果母体患有性病,可能会通过胎盘、产道等途径将病毒传染给患者。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昔洛韦片、利巴韦林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5、间接接触感染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被感染者使用过的物品,如浴巾、内裤等,也可能会导致性病的传染。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裤,避免与他人共用私人物品。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分泌物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洁的性生活。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刘希高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得了男性疾病挂什么科
通常情况下,得了男性疾病可以挂男科、皮肤科、泌尿外科、急诊科、心理科科室进行就诊。 1、男科 如果男性出现性功能障碍、早泄等症状,通常是由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所引起,则需要及时到医院的男科进行前列腺液检查、前列腺B超检查等项目,明确具体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2、皮肤科 如果男性皮肤表面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症状,则可能是由于梅毒、尖锐湿疣等疾病所引起,则需要及时到医院的皮肤科进行皮肤镜检查、HPV检查等项目,明确具体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3、泌尿外科 如果男性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则可能是由于膀胱炎、尿道炎等疾病所引起,则需要及时到医院的泌尿外科进行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等项目,明确具体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4、急诊科 如果男性病情比较严重,出现了呼吸困难、昏迷等情况,此时需要及时到医院的急诊科进行检查并治疗。 5、心理科 如果男性出现了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也可以到医院的心理科进行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避免不洁的性生活。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