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颈椎病的五种类型及表现

  颈椎病的五种类型

  得了颈椎病后,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造成其结构或功能性损害。医学家们根据颈椎病出现的病理变化,一般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

  一是脊髓型。

  患者感到四肢无力、僵硬不舒、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检查时可引出病理反射。照张颈椎X线片,显示椎体后缘多有骨质增生,椎管前后径出现狭窄。

  二是神经根型。

  患者的脖颈僵硬、活动受限,可引起上肢放射痛、麻木、浅感觉迟钝、肌力减退、反射弱。照张颈椎X线片,可发现颈椎曲度发生改变、不稳或有骨质增生。

  三是椎动脉型。

  患者出现头痛眩晕、恶心、耳鸣、视物不清等脑血管痉挛或脑缺血症状。颈椎X线片显示椎间关节失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四是交感神经型。

  患者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颈椎X线片可显示颈椎有失稳或退行性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五是混合型。

  患者有上述两种以上的临床症状。

  扑朔迷离症状各异

  除了以上的五种类型外,在临床上还有不少与颈椎病有关的颈源性疾病,其表现是:

  颈源性脑病

  有的青少年平时多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心悸气短、血压不稳、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在打闹时会突然出现眩晕,甚至发生跌倒现象,但神智清醒,做脑CT、脑核磁共振检查却无异常。这是因为颈椎已有病变,当转动头颈部时过猛,压迫或刺激了椎基动脉,就会发生一时性供血不足而导致脑部缺氧。

  颈源性脑血管疾病

  由于椎基底动脉长期受压,影响对脑部血供,出现头晕、手足麻木、走路不稳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颈椎病,则有发生脑血栓、脑梗塞的危险。

  颈源性高血压

  在患有颈椎病的青少年中,因椎基底动脉供血失常、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导致功能紊乱而引起高血压。只有及早治疗颈椎病,控制好症状,才能使血压降至正常。

  颈源性神经衰弱

  有的青少年由于颈交感神经和椎基底动脉受压迫或刺激,可引起头痛头昏、心悸、失眠多梦、精神萎靡、记忆力下降等一系列神经衰弱症状。颈椎病治好后,神经衰弱也烟消云散。

  颈源性眩晕症

  在改变姿势体位突然转动头颈时可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会顿时感到天旋地转,站立不稳,甚至跌倒。平时常有颈项疼痛不适、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眼睛发花、面部麻木、心悸等症状。

  颈源性心绞痛

  当支配横膈及心包的颈椎神经根受到压迫或损害,或心脏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可出现心前区疼痛,若头部处于某种特定位置和姿势时则导致症状加重,改变位置后则减轻,按颈椎病治疗可收到明显的效果。

  颈源性乳房疼痛

  多见于女性颈椎病患者,当颈神经根受到损害后,可使支配节段的肌力、感觉和反射发生改变,引发颈部活动受限,颈、枕、肩、臂部疼痛不适,一侧乳房部位胸大肌触压痛。

  颈源性视力障碍

  当头颈部长时间处于某种特殊不良姿势,椎基底动脉受压供血不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出现紊乱时,可出现眼睛看东西发花,模糊不清等症状,如注意良好坐姿可防止视力障碍。

  颈源性吞咽困难

  多由于颈椎下部椎体骨质增生速度过快,骨赘过大,食管的前方因受到压迫紧贴引发炎症、水肿,导致狭窄而出现吃东西咽下不畅,发噎等症状。

  颈源性胃病

  颈部的交感神经受到颈椎骨刺、退化的椎间盘以及变得狭窄椎间隙的刺激后,信号通过进入颅内的交感神经网络,传入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然后又沿着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再传到内脏,引发胃部出现两种现象,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胃肠分泌和蠕动受到抑制,出现口干舌燥,厌食,腹胀不适,打嗝嗳气,上腹隐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时,可引起食欲增强、反酸烧心、嗳气,以及饥饿时疼痛、进食后缓解等类似消化性溃疡的症状。治好颈椎病后,胃部症状随之消失。

  颈源性抽动症

  多见于少年儿童,主要是长期趴着、歪头、偏头看书写字,易引发颈椎病,出现头向一侧偏斜,频频抽动不止等现象。改变不良习惯,积极治疗后会很快中止抽动,逐渐康复。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9-09-24 08:45:00浏览6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黄晓东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女性腰椎间盘突出早期症状是什么
女性腰椎间盘突出早期症状主要包括腰部疼痛、下肢感觉异常、腰部活动受限等方面。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腰椎CT或磁共振成像等,以便明确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腰部疼痛:这是女性腰椎间盘突出早期最常见的症状。疼痛通常为隐痛、钝痛或酸痛,多在劳累、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正中或两侧,有时可向臀部放射。在晨起时可能会感觉腰部僵硬、疼痛,稍微活动后症状会有所减轻,但活动过多后疼痛又会加剧。2、下肢感觉异常:早期可能会出现下肢的轻微麻木、发凉或蚁行感等异常感觉,一般多发生在小腿外侧、后侧或足部。这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可能会压迫到神经,影响神经的正常传导功能。但程度相对较轻,且可能是间歇性出现,在行走一段时间或改变体位后可能会有所缓解。3、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会使腰椎的活动度受到一定影响。在早期,可能表现为弯腰、伸腰、旋转腰部时会有轻微的不适感或疼痛,活动范围较正常略有减小。比如在弯腰捡东西时,会感觉腰部不像以前那么灵活,有紧绷感。对于有上述早期症状的女性,建议及时关注自身腰部状况。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劳作或久坐久站,定时起身活动,舒展腰部肌肉。选择合适的床垫,不宜过软或过硬,以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
崔尚斌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腰椎间盘突出吃什么食物有帮助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饮食上应注重营养均衡,选择有助于减轻炎症、增强骨骼和肌肉健康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等。1、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肌肉和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腰椎周围的肌肉力量和稳定性。建议多食用瘦肉、鱼、蛋、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另外,鸡蛋、鸭蛋、牛奶、酸奶等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还能为肌肉修复和生长提供原料。2、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钙和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有助于维持椎间盘的稳定性和强度。建议多食用牛奶、奶酪、豆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以及蛋黄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骨骼密度,辅助减缓腰椎退变。3、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有助于减轻炎症,促进胶原蛋白合成,适合增强腰椎间盘人群食用。建议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西兰花、桃子、柠檬、柚子、草莓、西红柿等。4、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有助于保持肠道健康,预防便秘,避免因用力排便加重腰椎负担。建议多食用粗粮、糙米、天然麦、黑木耳等。这些食物可以保持肠道内有较多纤维素,有助于肠道蠕动。建议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增加上述食物的摄入,同时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和油炸食品。这些食物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加重腰椎负担,影响病情恢复。此外,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避免久坐久站、保持腰部保暖等,以进一步维护腰椎健康。
侯东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受伤了之后吃点什么能加快伤口的愈合
受伤时,我们需要妥善护理伤口,以减轻疼痛和受伤带来的不适。除了涂抹药膏,多吃一些健康食物也能加速伤口愈合。如果营养摄入不足或饮食不均衡,会影响伤口的愈合速度。下面为大家介绍哪些食物能加速伤口愈合。【加速伤口愈合吃这些,补足热量、养好伤口】营养摄入不足会降低伤口愈合速度,甚至使伤口愈发严重。哪些营养物质能帮助加速伤口愈合呢?1、蛋白质:蛋白质是促进人体发育、修补身体组织的重要物质,同时能维持体内血液、肌肉与水分的平衡。若蛋白质补充不足,伤口会持续恶化,还会导致肌肉流失。想要加快伤口复原速度,需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胸肉、海鲜、豆浆、豆腐等,每天大约摄取5-6份。2、足量的维生素:维生素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C尤为重要。a、维生素A:能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激活免疫功能。可从鱼肝油、肝脏、深绿色蔬菜、黄色蔬果中获取维生素A,比如花椰菜、菠菜、胡萝卜、鸡蛋、芒果、红薯。b、维生素C:可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帮助伤口愈合,还具有抗氧化、淡化斑点的功效。想补充维生素C,可以多吃番石榴、柑橘类、猕猴桃、凤梨。3、适量的矿物质:矿物质也是伤口愈合的重要助力,以下4种矿物质不可或缺:a、镁:镁能帮助生成蛋白质与胶质,是酶的辅助矿物质之一。此外,镁还能调节焦虑情绪,稳定神经系统。常见的含镁食物有坚果类、深绿色蔬菜、乳制品。b、锌:锌是能量代谢以及合成蛋白质的辅助因子,能促进伤口愈合。深绿色蔬菜、黄红色蔬果、甲壳类海鲜、坚果中都富含锌,例如橘子、柠檬、番石榴、青椒、牡蛎等。c、钾:钾有助于人体细胞组织的正常运作,还能调节血压。常见含钾食物有香蕉、瓜类、马铃薯。d、铁:可以补充较大伤口所流失的血液,助力身体造血。常见含铁食物有猪肝、海鲜、深绿色蔬菜。
曾钢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脚扭伤了怎么消肿止痛
脚扭伤后可通过多种方法消肿止痛,包括紧急处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适当的康复措施等。1、紧急处理:脚扭伤后应立即停止行走、运动等活动,避免受伤部位进一步损伤。同时将脚抬高,使其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还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扭伤部位,冰敷可以刺激皮下肌肉和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每次冰敷建议持续10-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2、物理治疗:在脚扭伤48小时后,可以根据恢复情况选择热敷、按摩、超声波等物理治疗方法。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适度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营养供应;超声波则有助于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3、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一些外用药物如云南白药气雾剂、红花油等,以起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若疼痛较严重,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等,来减轻炎症和疼痛。4、康复措施:在肿胀和疼痛缓解后,可逐渐进行康复锻炼,如进行脚踝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力量,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需要注意的是,脚扭伤后患者要密切关注受伤部位的症状变化,包括肿胀程度、疼痛是否加重、皮肤颜色有无改变等。如果出现肿胀持续不消退、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皮肤出现瘀斑或感觉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以排除骨折、韧带断裂等严重损伤的可能。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