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1) M0(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细胞≥90%(NEC),胞浆大多透亮或中度嗜碱,五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核仁明显,类似ALL—12型,细胞化学过氧化酶及苏丹黑B染色<3%;免疫表型髓系标志CD33及(或)CD13可阳性。淋系抗原阴性,但可有CD7+,Td T+;电镜髓过氧化酶(MPO)阳性。
(2) M1(急性白粒细胞白血病未化型);原理细胞(I+II型)≥90%(NEC),其中至少有3%的原粒细胞过氧化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早幼粒细胞以下的各阶段粒细胞或单核细胞<10%。
(3) M2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化型):原粒细胞(I+II型)占30%-<90%(NEC),早幼粒细胞一下至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如有的早期粒细胞形态特点既不像原粒细胞I型或II型,也不像早幼粒细胞(正常的或多颗粒型),核染色质很细,有1-2个核仁,胞浆丰富,嗜碱性,有不等量的颗粒,有时颗粒聚集,这类细胞>10%时,亦属此型。
(4)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异常的多颗粒早幼粒细胞为主。
(5)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有下列多种情况。
1) 骨髓原始细胞>30%(NEC),原粒细胞加早幼、中性中幼及其他中性粒细胞占30%--<80%,不同成熟阶段的单核细胞(常为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20%。
2) 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系(包括原始、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5X109/L。
3) 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而血清溶菌酶以及细胞化学支持单核细胞数量显著者。
4) 骨髓象类似M2,而单核细胞系>20%,或血清溶菌酶超过正常(11.5±4)mg/L,的3倍,或尿溶菌酶超过正常(2.5mg/L)的3倍。
5) 骨髓象类似M2,而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时亦可划分为M4。
M4EO(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除具有上述M4个性特点外,骨髓嗜酸粒细胞>5%(NEC),其形态除有典型的嗜酸颗粒外,还有大而不成熟的嗜碱颗粒,核常不分叶,细胞化学氯乙酸脂酶及PAS染色明显阳性。
(6)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又分为两种亚型。
M5n :骨髓原单核细胞I+II型≥80%(NEC)。
M5b:骨髓原单核细胞I+II型<80%(NEC),其余为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等。
(7) M6(红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NEC)I+II型≥30%,红细胞系≥50%。
(8)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原巨核细胞≥30%,如原始细胞呈未分化型,形态不能确定时,应做电镜血小板过氧化物酶活性检查,或用血小板膜糖蛋白IIb/Ⅲa或ⅧR;Ag以证明其为巨核细胞系。如骨髓干抽,有骨髓纤维化,则需骨髓活体组织检查。用免疫酶标记技术证实有巨核细胞增多。
(实习编辑:戴月娟)
主任医师
粤北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