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消化 > 消化系统疾病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辨证

举报/反馈
2008-04-28 16:55:0039健康网社区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是指胆囊切除术后,术前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或者重新出现一些胆道系统及其它器官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其病因较为广泛,约半数为器质性,也有少数找不到病因。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发生率较高,约占胆囊手术的30%~40%,其中约15%患者症状较重。轻者仅有消化不良、恶心、上腹部不适及饭后上腹部压迫感,重者可有季肋部疼痛、绞痛发作、黄疸发热等。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属中医学胁痛、黄疸、呕吐、发热等范畴。

  病因病机

  1 定病位,多在肝胆,兼及脾胃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是胆囊切除术后出现的一组症状,包括轻型而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如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嗳气、腹胀等,以至上腹部疼痛、发热、黄疸等典型的胆绞痛及胆管炎等。我们认为其病位以肝胆为主,兼及脾胃。盖肝胆位于胁肋,其脉布于两胁,肝胆为病,则见胁痛、黄疸。正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脾主运化,主升,胃主受纳,主降,脾胃共主四肢肌肉,若肝胆为病,木不疏土,则脾胃升降失调,故见脘闷、纳呆、恶心、呕吐、食入腹胀、大便失调、四肢乏力等。

  但本病也可由其他脏腑(主要是脾胃)病及肝胆,如胆囊切除术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而脾胃位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四运之轴,故脾胃之病可影响肝胆,失其疏泄之职,气机更加不畅,故见胁痛。正如张景岳云:“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以二经之脉,皆循行胁肋故也。然而心肺脾胃肾与膀胱皆有胁痛之病,此非诸经皆有此证,但以邪在诸经,气逆不解,必以次相传,延及少阳厥阴及致胁肋疼痛。”脾胃不足,运化无力,“胆汁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则发为黄疸。

  总之,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胆,即清·何梦瑶曰:“胁肋痛未必尽由肝胆,而肝胆为多。”同时兼及脾胃,临床治疗需仔细辨别清楚。

  2 探病因,手术伤胆,祛邪未尽 探究本病之因,首先为手术损伤正气,尤其是伤及肝胆。现代医学认为,胆囊切除后,oddi括约肌常处于松弛状态,胆汁失去了贮存场所而持续不断地流入十二指肠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或痉挛与松弛功能不协调,导致胆道内压力增高和胆总管扩张,出现上腹疼痛、黄疸等。此与张景岳描述的“盖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而为黄疸的“胆黄”一证相似。其次,手术未能将结石等病邪全部清除,特别是当前大量胆囊切除术是在腹腔镜下施行,由于器械性能的局限性和术前对胆道的检查不充分,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内遗留结石的可能性比开放法胆囊切除术时高。而现代医学认为胆总管内残留结石是本病发生的最常见原因,以致病情复发,导致胁痛、黄疸等。另外,术后起居失常、劳倦醉饮、七情损伤日久,皆可诱发oddi括约肌痉挛或痉挛与松弛功能不协调,成为本病诱因,正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谓:“黄疸……久逆之所生也。”

  综上所述,本病多在手术伤及肝胆、未能完全祛除病邪的基础上,由于术后起居失常、劳倦醉饮、七情损伤而诱发。

  3 识病性,为滞、为热、为湿、为瘀、为虚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主要涉及滞、热、湿、瘀、虚等。滞者,气机不畅也,因肝胆两经之脉均循于胁部,故胆囊手术易损伤肝胆之气,影响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的功能,气阻络痹,“不通则痛”。同时胆液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故出现胁痛、黄疸诸症。此外,滞还指饮食积滞,多因术后饮食不节,“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身体尽黄”,正如近贤秦伯未先生指出的“脾胃之积滞而成疸”。

  因手术不彻底,原有湿热之邪未能完全祛尽;或术后体虚,外来湿热之邪内侵;或术后起居失常、劳倦醉饮,导致肝胆、脾胃功能失调,胆汁外溢肌肤而发为黄疸、发热、胁痛、恶心呕吐等,湿与热相结,相互加重各自的致病能力。如《医学津梁》中说:“疸者,湿热所成,湿气不能发泄,则郁蒸而生热;热气不得宣畅,则固结而生湿,湿得热而益深,热因湿而易炽。”本病应重视热邪因素,特别是对于高热患者,如近贤冉雪峰先生云:“究之促成发黄之关键,尤操在邪热,热轻其黄来缓,热重其黄来骤。”

(实习编辑:罗荣兰)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