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心肌梗死,大家总以为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其实现在也越来越多的“光顾”着年轻人!在我国,中青年出现心肌梗死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而且更令人担忧的是,年轻人一旦发生心肌梗死,病情更为严重,容易出现心律失常而猝死。
心梗:老人PK青年,谁更危险?
在某医院心脏中心的一间病房里,住着一位71岁的李大伯和一位35岁的小王,他们是因为同一个病住院的,那就是“心肌梗死”。
据了解,入院前4小时,李大伯突然发生左胸疼痛,胸闷,伴大汗淋漓,因为老人曾有过心绞痛,含服硝酸甘油后没有效果,于是家人急忙将他送到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医生给予相应的治疗后老人病情很快缓解。
而同样是心肌梗死,35岁的小王却差点没送命!得病时,小王在开会,由于讨论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会议开了很长时间。突然,小王出现烦躁不安、微汗、头晕、胸闷等症状,刚开始以为是太劳累,于是喝了一杯咖啡,谁知过后胸闷得更加厉害,全身大汗淋漓,恶心……不一会儿,他就倒在了办公桌上,人事不省。大家马上拨打了120,经过医护人员一番紧张的抢救后,小张的一条命终于被挽救回来了!医生说,如果再晚点儿送医院,病人就没命了!事后,小王心有余悸地说,自己的命是被同事和医生从“鬼门关”拉回来的!
为什么年轻人也会发生心肌梗死?
现代社会,中青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越来越多,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
1、压力增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业竞争机制不断加强,中年轻人在社会、家庭及工作岗位上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2、体力劳动减少:现代化人出门小汽车,进门乘电梯,体力劳动大大减少,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者越来越多。
3、饮食及环境污染:膳食结构的变化及环境污染的侵害,也易于引起血管、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生理机能紊乱。
综合以上因素,长期如此,心脏的血管壁内皮损伤、血管内膜逐渐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明显加快,这是引起心肌梗死的基本原因。
而一旦出现持续熬夜、过度疲劳、嗜烟酗酒、饮食不节等诱发原因时,血管持续痉挛收缩、血液粘度增加、局部血栓形成,最终导致突然出现血管闭塞、心肌梗死。这样的突发起病越来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医学界已重新审视心肌梗死的传统年龄限制,要求提高对中青年心肌梗死发病的警惕性、加强全民科普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为什么年轻人心梗比老年人更危重
为什么年轻人一旦发生心梗,送到医院时,病情往往会比老年人更危重?甚至发生猝死的几率也比老年人更高?这是因为,年轻人往往无心绞痛等心肌缺血预适应,而且年轻人心肌需氧量较大,一旦发生心梗,通常起病急骤、症状凶险、多无先兆不适、早期猝死率较高。
中青年该如何防范心肌梗死的“突袭”?
与老年人发病不同,年轻人在发作心肌梗死前通常有明显的诱因,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饮食不节、嗜烟酗酒等,因此科学起居、劳逸结合、合理膳食、适时补充水分、戒烟限酒对于年轻人预防心肌梗死显得尤其重要。
因此,只要做到以下几点,中青年心肌梗死是可以避免的:
1、平时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每晚睡足8小时,避免熬夜工作,避免精神紧张、大喜大悲,保持心态平和;
2、规律运动,应根据个人喜好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三至五次,有利于保持正常体重、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心肌供血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
3、膳食方面应以富有营养的清淡饮食为主,做到按时进餐、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适时补充水分,可以避免血液粘度增加及血栓形成;
4、不吸烟,少喝酒,吸烟与冠状动脉硬化明显相关,烟中的焦油等有害成分可使血管痉挛、而一氧化碳也会降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造成心肌缺氧;大量饮酒则可能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5、此外,定期健康体检,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则有助于早期干预心肌梗死的相关发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从而防范中青年心肌梗死的发生。
(实习编辑:邝丽琼)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
广州市中医医院 外科
主任医师
北京眼科 眼科
主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泌尿外科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县川口镇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吉林省东丰县东丰县大阳镇梅河大街8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邵阳市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扶绥县新宁街209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新泰市新汶西大街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雁塔西路2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