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中医病名
阴痒。
定义及释义
婴幼儿外阴受到致病菌的感染而出现充血、水肿等改变,称为婴幼儿外阴炎。由于婴幼儿外生殖器发育尚未成熟,抗感染能力低,特别是当婴幼儿全身性抵抗力下降时,更易使致病菌侵入。婴幼儿外阴炎常与阴道炎同时存在,临床以外阴瘙痒、红肿,分泌物增多及尿道口、阴道口粘膜充血、水肿为其特征。急性期可造成小阴唇粘连,尿道口及阴道口被遮盖,仅在其上方或下方留一小孔,尿液由此排出。因此,有时会被误认为泌尿生殖器官畸形。
其临床以外阴红肿、瘙痒、疼痛为其特征,或伴有分泌物增多。
病 因
西医病因
引起婴幼儿外阴炎的致病菌,主要为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少数外阴炎为阴道异物所引起。
发病机理
由于婴幼儿体内缺乏雌激素,外阴皮下脂肪少,局部营养状态差。因而抵抗力弱,且由于大阴唇末发育成熟,阴蒂、阴道前庭、尿道口均暴露于外,常易受损伤,而有利于细菌的侵入,尤其在局部卫生不洁、阴道塞入异物等情况下,更易发生外阴的炎症。
病机探微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于婴幼儿卫生不洁,或外阴部有损伤后,湿热之邪乘机侵入,蕴结于阴器,致使外阴痒痛难忍。
诊 断
中医诊断
辨 证:
本病以外阴红肿、痒痛,或分泌物增多为其临床特征,多为湿热蕴结阴器所致。临证时应注意与婴幼儿外阴湿疹相鉴别,后者可见丘疹及红癍,并常遍及身体的其它部位。
湿热蕴结
主证:外阴红肿、痒痛,带下量多色黄,小便短赤,哭闹不安,或阴部粘连。
分析:湿热之邪内侵,蕴结于阴器,故致外阴红肿痒痛或有粘连;湿浊秽液下注,则可见带下增多,色质异常;膀胱湿热、气化不利故见小便短赤;湿热内扰、痒痛难忍,故小儿哭闹不安。
西医诊断
诊断标准:
本病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
1.临床表现:外阴痒痛,分泌物增多,外阴、阴道口及尿道口粘膜充血、水肿或有小阴唇粘连。
2.实验室检查:取分泌物涂片,用革兰氏染色查到致病菌;或分泌物培养有致病菌生长。
症 状:患儿哭闹不安,常用手搔抓外阴部。
体 征:外阴红肿痒痛,有多量分泌物,可呈脓性。阴道前庭粘膜充血、水肿或小阴唇粘连,尿道口或阴道口被遮盖,尿流变细,自小阴唇间小孔流出。如为阴道异物造成的外阴阴道炎,可见阴道分泌物特多,且为血、脓性,有臭味。
体 检:外阴红肿痒痛,有多量分泌物,可呈脓性。阴道前庭粘膜充血、水肿或小阴唇粘连,尿道口或阴道口被遮盖,尿流变细,自小阴唇间小孔流出。如为阴道异物造成的外阴阴道炎,可见阴道分泌物特多,且为血、脓性,有臭味。
实验室诊断:可取外阴或阴道分泌物涂片做革兰氏染色,或做分泌物培养以明确致病菌,并注意除外滴虫或霉菌感染。
鉴别诊断
1.滴虫或霉菌性外阴炎:由于婴幼儿的阴道PH呈碱性,缺乏糖原,不适合霉菌及滴虫的繁殖与生长,因此,婴幼儿的霉菌或滴虫性外阴炎极为少见,临床须鉴别时可做分泌物的涂片及培养。
2.蛲虫性外阴炎:由肠道蛲虫通过粪便传至外阴、阴道而引起的外阴的炎症。其特点为外阴及肛门处奇痒,分泌物量多,呈稀薄的黄脓性。可通过粪便虫卵检查及肛门周围或外阴见到蛲虫以资鉴别。
3.幼女急性淋病:以局部疼痛、排尿困难为其特征,检查时可见分泌物增多,前庭、尿道口、外阴部甚至肛周,出现红肿破溃,分泌物涂片可找到典型肾形的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治 疗
中医治疗
治法与方药:
本病在治疗上,当以清热化湿止痒为主,可内外结合治之。
本病的治疗当以清热利湿止痒为主,宜采取内外合治的方法。
一、辨证选方
湿热蕴结
治法:清热化湿止痒。
方药:泻黄散加味。霍香、茯苓皮、炒黄柏、炒黄芩各6g,生石膏10g,山药、防风、焦山栀各4.5g,甘草3g。
二、专方验方
1.地丁10g,黄柏、苦参、地肤子、白鲜皮各sg。每日1剂,水煎服。
2.苦参、黄柏各10g,荆芥、防风各sg。每日1剂,水煎服。
三、其它疗法
(-)熏洗法
1.黄柏20g,苦参、白鲜皮、蛇百草各15g,金银花、土茯苓各10g。煎场外洗,每日1次。
2.虎杖30g,土槿皮、苦参各20g。每日1 次,煎汤外洗。
(二)外搽法
1.黄柏、黄连各15g,冰片0.5g。共研细末,制成膏剂,高压消毒后外用,每日1次,外搽适量。
2.黄连、青黛、芒硝各15g,冰片 1.5g,上药共研细末,每日1次,涂搽外阴患部。
中药:
1.紫草油:具有清热凉血、消肿止痛之作用。主治痈疽溃疡等,可用于细菌感染所致的婴幼儿外阴炎。每1~2日涂药二次,适量摊子纱布上贴敷患处。
2.妇炎平胶囊: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杀虫止痒之功效。主治各种外阴炎、阴道炎,可用于治疗婴幼儿外阴炎。每次药粉适量外涂,每日1~2次。
西医治疗
婴幼儿外阴炎的治疗以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为主,同时可配合局部治疗。
1.一般疗法
应注意婴幼儿外阴卫生,保持外阴的清洁干燥。同时可每日用1:1000O高锰酸钾液清洗外阴。
2.抗感染治疗
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口服或肌注,或直接选用广谱抗生素。
3.局部用药
于每日高锰酸钾坐裕后外涂抗生素软膏,如黄连素软膏等。对于小阴唇有粘连者,可在局部消毒后,用手指向下、向外分离粘连,粘连牢固者,可用小蚊式钳自小孔处插入进行分离,分高粘连后,须每日用消毒凡士林软膏涂擦,防止再次粘连直至上皮正常为止。
历史考证
《景岳全书·妇人规》谓:“妇人阴痒,……微则痒,甚则痛,或为脓水淋漓,多由湿热所化。”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妇产科(本部)
主任医师
上海天佑医院 妇科
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妇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中央西路72号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莱西市文化中路11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北省鹿泉市北斗路21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保健街43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杨浦区市光路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