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EB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其传染性强弱取决于个体免疫状态和病毒载量。

EB病毒感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针对EB病毒的不同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这些抗原蛋白包括早期抗原EBNA、膜抗原MA和核抗原EBER等,它们的存在表明体内有活病毒复制。当EBV被宿主细胞内吞并逃逸降解时,它可以在细胞内长期存在并表达其基因组中的某些蛋白质,如EBNA和MA,从而导致持续感染。由于EB病毒感染后会出现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因此可能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等症状。此外,还可能伴随发热、乏力、咽喉痛、头痛、肝功能异常等非特异性症状。
诊断EB病毒感染通常需要进行血清学检测,主要包括嗜异凝集试验、EB病毒壳抗原IgA/IgG抗体检测以及EB病毒DNA检测。其中,嗜异凝集试验用于检测是否存在EB病毒感染;而EB病毒壳抗原IgA/IgG抗体检测则可判断既往是否感染过该病毒;EB病毒DNA检测则能够直接证实是否存在活跃的病毒感染。对于EB病毒感染,一般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免疫状态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并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
日常生活中,EB病毒感染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共用个人用品等,以减少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