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传染科 > 传染科资讯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机制

举报/反馈
2024-01-14 01:45:0439健康网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其机制可能与免疫反应异常、细胞壁结构抗原交叉反应、IgM介导的溶血作用、IgG介导的溶血作用以及毒素作用有关。患者需要及时就医以接受专业治疗。

1.免疫反应异常

当机体对自身红细胞上的某些蛋白产生错误识别并发起攻击时,会导致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反应,引起溶血性贫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2.细胞壁结构抗原交叉反应

由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红细胞存在共同的抗原决定簇,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入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抗体,导致红细胞被破坏。患者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服用阿莫西林胶囊、氨苄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3.IgM介导的溶血作用

IgM通过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表面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而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红细胞溶解。对于IgM介导的溶血作用,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甲泼尼龙注射液、注射用环磷酰胺等药物抑制免疫应答。

4.IgG介导的溶血作用

IgG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表面的抗原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导致红细胞溶解。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巴韦林颗粒、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等药物改善病情。

5.毒素作用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溶血素O能够直接破坏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溶解。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青霉素V钾片、头孢克肟胶囊等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感染,从而减轻溶血症状。

建议定期监测血液学指标,以评估溶血程度。必要时,可能需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