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发展而来,是由鼠疫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出血热发病机制主要为病原体侵犯肾脏,导致肾脏出现炎症反应,肾脏出现损伤后,会引起大量血细胞在肾脏内死亡,肾小球被破坏后导致肾功能出现异常,则会引起肌酐升高至700μmol/L,患者可能伴有高热、腰痛、血尿等症状。建议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常用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降温治疗、对症治疗、透析治疗等。
1、抗病毒治疗:机体感染出血热病毒后,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抗病毒药物包括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血症,减轻急性炎症反应,有助于改善出血热的病情;
2、降温治疗:出血热患者高热时可根据医生建议给予物理降温治疗,如使用温水擦浴等,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吲哚美辛等退热药物,进行退热治疗。另外,若出血热患者体温较高,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赖氨匹林等退热药物,进行退热治疗;
3、对症治疗:出血热患者可根据医生建议,使用碳酸氢钠等药物进行碱化尿液治疗,有助于减轻出血热毒素对肾脏的损伤。对于伴有高血压的出血热患者,可使用硝苯地平等降压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进行治疗;
4、透析治疗:对于出血热患者无论疾病程度,都应该尽早进行透析治疗,帮助机体排出多余水分和代谢废物,有助于疾病恢复。
建议出血热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避免盲目用药,以免加重病情。同时应注意卧床休息,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适量饮水为原则,适量吃蔬菜和水果。
副主任医师
七煤集团总医院 传染科
主治医师
周口市中心医院 内科传染科
主任医师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传染科
主治医师
周口市中心医院 内科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 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