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血吸虫病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含尾蚴的淡水水源或接触疫水受到感染。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当人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时,尾蚴会钻入皮肤,经淋巴道或血液到达肺脏,诱发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和全身症状。血吸虫病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以及肝脾肿大等。重症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
针对血吸虫病的诊断,可以进行血常规、涂片镜检、粪便孵化及特异性抗体检测等。其中,特异性抗体检测是确认既往或现症感染的重要手段。血吸虫病的治疗通常采用吡喹酮等药物进行抗寄生虫治疗。对于急性期患者,需及时使用抗寄生虫药以控制病情进展。
预防血吸虫病的关键在于避免与疫水直接接触,尤其是在有流行区旅游或工作时要格外注意个人防护。若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检查和治疗。
主治医师
周口市中心医院 内科传染科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七煤集团总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