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46天,平均为4-46天。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鼠类,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等途径进行传播。
出血热早期的潜伏期是指发病前1-7天,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于初次感染后不出现症状的时期,而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较长,大约为7-46天,而对于部分抵抗力较弱的人群而言,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病。
出血热的潜伏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发热期,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以高温为主,可达到39°C左右,第二阶段为血压降低,脉压差变小,第三阶段为毛细血管充血,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充血等。对于出血热患者而言,应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巴韦林片、阿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出现休克,应积极给予补液,以维持电解质平衡。
建议生活中应积极接种出血热疫苗,可起到预防出血热的作用,同时在生活中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室内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还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做好自我防护,出门戴口罩,防止接触鼠类,以免发生感染。
主任医师
高州市人民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南平市第一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传染科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 传染科
主治医师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