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对于癌症患者,第三剂疫苗接种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

SARS-CoV-2大流行的现状一方面是扩大疫苗覆盖率,另一方面是出现损害疫苗有效性和增强病毒传播的变体。疫苗分布的不公平导致某些发达国家已经计划或已经在其整个合格人群中提供加强第三剂次疫苗,但有些非洲国家还在等待第一剂疫苗的接种。面对这样的情况,已经接种2剂疫苗的肿瘤患者是否需要第三剂接种?还是可以先将前2剂反应良好的实体瘤癌症患者的第三剂疫苗提供给发展中国家从未接种的人群? 最近发表的一篇综述进行了讨论。

对于癌症患者,第三剂疫苗接种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

毫无疑问,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确实需要第三剂接种,以便增加血清转换的机会。然而,大多数关于实体瘤癌症患者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大多数患者在标准的两次疫苗接种后达到了血清转化。

此外,在许多研究中,少数未发生血清转化的患者通常患有基础血液学疾病,如丹麦系列和法国肺癌系列研究所示。诚然,其中一些研究也证明,首次给药后观察到血清转换的频率较低,与一般人群相比,实体瘤癌症患者的总体抗体水平较低。一项大型希腊前瞻性队列研究ReCOVer证实,在研究的90.5%实体瘤患者中发生血清转化。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抗体水平较低,但仍显著,且与女性、年龄较小、无吸烟史和乳腺或卵巢恶性肿瘤呈正相关。

一项类似的法国研究也证明95.2%的实体瘤癌症患者发生血清转换,但也观察到抗体水平较低和血清转换延迟的趋势(在首次给药后3-4周时转换的不到一半)。在另一项更大型的法国研究中进一步重现了这些结果,其中转移性疾病和正在进行的化疗是6%非血清转换者的普遍特征。一项美国-瑞士联合研究显示,98%的实体瘤癌症患者对疫苗接种呈阳性反应,在另一项美国研究中也出现了该百分比。此外,在实体瘤癌症患者中记录了充分和持续的细胞免疫应答。最近,荷兰VOICE研究(Vaccination agaInst coVid in CancEr)评估了mRNA 1273疫苗接种在实体瘤癌症患者中的免疫原性,主要是IV期,但预期寿命 > 12个月,证明大多数参与者在第二次接种后有令人鼓舞的充分应答率(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为93.1%,化疗-免疫治疗患者为88.8%,化疗患者为83.8%,而对照组为99.8%)。

CAPTURE是一项英国癌症患者疫苗接种应答研究,大多数患者接种AZD1222(ChAdOx1)病毒载体疫苗,在延伸至Delta变异优势的时期。第2次给药后,实体瘤患者保留了抗Delta变体的中和活性(尽管水平降低),与健康队列大致相似,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观察到的显著免疫应答抑制相反。然而,T细胞应答在所有亚组和所有变体中均不受影响。本研究中接种疫苗前感染SARS-CoV-2的患者亚组表现出优越的应答,间接表明第三次疫苗剂量可能以相似的免疫刺激方式发挥作用。

目前,癌症患者使用第三剂的经验有限。在亚利桑那州的一项I期试验中,31实体瘤癌症患者接种第三剂BNT162b2 mRNA疫苗后1周,中位中和抗体滴度显著增加(尽管在第二剂后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研究人员进一步观察到,T细胞反应并没有被额外剂量增强,而且,与健康个体相反,SARS-CoV-2特异性记忆B细胞频率与对第三剂反应的稳健性不相关,表明癌症患者存在潜在的不协调的免疫反应。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将这种实体瘤癌症患者的第三剂疫苗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人群?这将可能是他们的第一剂疫苗。

不完全是。首先,必须考虑到非血清转化癌症患者的比例较小但显著:在上述一些研究中达到16%的患者比例基本上与未接种疫苗的个体一样脆弱,并且是COVID-19和死亡的高危患者。

因此,这些患者应被视为疫苗接种的优先事项,即使这是他们的第三剂。我们能否区分哪些患者对前两次给药无应答,并仅向他们提供第三次给药?大多数研究对实体瘤癌症患者发生非血清转化的风险因素尚无定论,此外,没有一致接受的充分应答定义,也没有预期血清转化的特定时间范围(在一些研究中观察到出现延迟)。因此在逻辑上和技术上不可能区分患者,而且,一个实体瘤癌症患者的免疫状态可能会根据他/她所必需的新治疗方法而进化。

从长远来看,尽快结束这一流行病符合我们大家的最大利益。但是,除非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解决这一问题,否则不会结束大流行:肿瘤学界应处于疫苗公平的前沿,为发展中国家的癌症患者寻求快速的疫苗接种,同时促进协调作用,对抗新型病毒变体的出现和对抗进一步的病毒死灰复燃。

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773904/

Vaccine third dose and cancer patients: necessity or luxury?

2021-11-26 09:29:11浏览7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韩式精油全身按摩缓解疲劳有用吗
韩式精油全身按摩在缓解疲劳方面确实具有一定的效果,不仅能够促进身体的放松和恢复,还能够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整体的生活质量。韩式精油全身按摩通过专业的按摩手法,能够舒缓紧张的肌肉。在按摩过程中,按摩师运用揉、捏、推、按等手法,沿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进行精准施力,这有助于放松肌肉纤维,缓解肌肉紧张和僵硬。同时,按摩还能促进肌肉内的血液循环,加速乳酸等代谢产物的排出,从而减轻肌肉酸痛和疲劳感。精油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精华,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能量。在按摩过程中,精油通过皮肤渗透至身体内部,能够刺激身体的淋巴系统,促进身体排毒。此外,精油中的某些成分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能够减轻身体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进一步缓解疲劳。在按摩过程中,人们往往能够感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这是因为按摩能够刺激身体的感官系统,促进内啡肽等快乐激素的分泌。同时,精油的香气也能够通过嗅觉神经传递到大脑,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从而减轻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建议有需求的人群选择正规的按摩机构和专业的按摩师,确保按摩过程的专业性和卫生性;其次,根据个人需求和身体状况,与按摩师充分沟通,选择合适的精油和按摩力度;最后,在按摩过程中保持放松的心态,配合按摩师的指导进行呼吸和身体的放松。此外,按摩后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受凉,以免影响按摩效果。
黄晓东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椎动脉型的颈椎病有哪些症状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主要包括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猝倒及其他症状等。若症状加剧,应及时就医。1、眩晕:这是椎动脉型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多在头部转动时发作。机制是由于颈椎退变、增生等原因,导致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使其管腔狭窄,血流不畅。当头部转动时,椎动脉进一步受到牵拉或扭曲,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尤其是内耳的前庭系统对缺血较为敏感,从而引发眩晕。2、头痛:常与眩晕同时出现,多为单侧头痛,部位以枕部、顶部为主。其发生机制是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脑部血管痉挛,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刺激血管周围的神经末梢,从而产生头痛症状。此外,颈部肌肉紧张、劳损也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头痛。3、视觉障碍:可表现为视力模糊、复视、眼前发黑等。这是因为椎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的血液供应,或因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眼部血管的舒缩功能障碍,导致视网膜供血不足,进而出现视觉障碍。4、猝倒:是椎动脉型颈椎病较为特殊的症状,常在站立或行走时突然发生。当头部突然转动或姿势改变时,椎动脉受到急剧牵拉或压迫,使脑部血液供应骤减,导致大脑短暂性缺血,引起肢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患者在倒地后,由于头部位置改变,椎动脉供血恢复,意识可很快清醒,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建议患者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或学习,定时活动颈部,缓解颈部肌肉疲劳。选择合适的枕头和床垫,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减轻颈椎的压力。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寒,防止颈部肌肉紧张和血管收缩,加重病情。
黄阳亮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神经型颈椎病是怎么回事
神经型颈椎病,通常指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既包括非疾病因素如不良生活习惯、颈部外伤、年龄因素等,也涉及多种疾病因素如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骨质增生等。一、非疾病因素:1、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或坐姿、睡姿不当,均可能使颈椎长时间处于非生理状态,导致颈椎间盘退行性变,进而压迫神经根,引发神经型颈椎病。2、颈部外伤:颈椎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如车祸、跌落等,可能导致颈椎骨折、脱位或软组织损伤,进而损伤神经根,诱发神经型颈椎病。3、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如水分减少、弹性下降等,使颈椎更容易受到损伤,进而引发神经型颈椎病。二、疾病因素:1、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神经型颈椎病。治疗方法包括牵引、理疗、药物治疗(如布洛芬、甲钴胺)等,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治疗,上述治疗方法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骨边缘形成骨赘,压迫神经根,导致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如对乙酰氨基酚、颈复康颗粒)。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因,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颈部健康,对于预防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重要意义。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崔尚斌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颈椎病疼痛怎么治疗
颈椎病疼痛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运动锻炼等措施进行治疗,建议根据自身颈椎病的类型和疼痛程度,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科学地选择和综合运用这些治疗方法。1、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和牵引。热敷时,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颈部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热传递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按摩可由专业人员操作,通过手法刺激颈部穴位和肌肉,调整颈椎关节位置,改善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减轻对神经和血管的压迫,从而缓解疼痛。牵引则是利用器械对颈椎进行牵引拉伸,拉开椎间隙,可减轻椎间盘对周围组织的压力,缓解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通过抑制体内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达到抗炎、止痛的效果,可减轻颈椎炎症引发的疼痛。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脊髓反射,使紧张的肌肉松弛,缓解因颈部肌肉紧张导致的疼痛。3、运动锻炼:患者可进行颈部伸展运动,如缓慢地低头、抬头、左右转头、左右侧屈等,每个动作保持3-5秒,重复10-15次,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减少颈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游泳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在游泳过程中,颈部和全身肌肉都得到锻炼,且水的浮力减轻了身体对颈椎的压力,有助于改善颈椎功能。需注意的是,物理治疗时要注意力度和温度避免造成损伤。药物治疗需严格按医嘱服用,不要自行增减药量。运动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