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新冠肺炎“重男轻女”!是什么让女性躲过了新冠?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但有一部分人表现出了显著的抵抗力——无论是中国、意大利还是美国,女性感染新冠病毒后转为危重症的几率更小,且存活率更高。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初,不同性别患者的存活率差异一度非常明显。中国的临床数据表明,男性患者死亡率较高,但这主要归因于男性吸烟率也高。不同国家的临床数据印证了这一点,意大利男性患者死亡率高于女性,纽约男性患者的死亡率几乎是女性的两倍。

  这个现象让很多医生猜想:会不会是女性体内的性激素,对新冠病毒产生了抵抗力?

  美国东西两岸的科学家们正在对这一假设进行实验论证。他们采取了两项临床试验,在规定时间内给男性患者服用性激素。

  洛杉矶西达赛奈医疗中心肺科医生兼重症监护医师Sara Ghandehari说:“医院重症监护室里的男性明显比女性要多,而且男性患者预后更差,上呼吸机的患者中有75%都是男性。”

  数据显示,通常免疫力应该比较低下的孕妇,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反而更轻,这或许与她们体内雌激素和孕酮分泌水平较高有关。Ghandehari说:“是什么在暗中保护孕妇?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性激素。”

  纽约的医生们开始用雌激素来治疗新冠肺炎患者,以增强他们的免疫力。洛杉矶的医生们也准备使用孕酮——一种主要存在于在女性体内的性激素来治疗男性患者。这种激素有抗炎作用,可以防止免疫系统产生有害的过度反应(即细胞因子风暴)。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医学院副院长 Nachman认为,性激素疗法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猜想,但这往往也是伟大成果的发端。

  然而,一些研究免疫力性别差异的专家警告说,性激素可能不会成为人们所期望的灵丹妙药。因为从临床数据看,老年女性也比同龄男性的存活率高出一截,症状也相对更轻。而女性绝经后,性激素水平会大幅降低,因此女性对新冠肺炎的抵抗力,并不一定是性激素带来的。

  有科学家认为,这一现象和生物学差异及行为因素都有关系。吸烟的男性占多数,而且他们洗手的习惯差一些;女性看起来具有更强的免疫系统,但并不全是性激素导致的。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专门研究病毒感染和疫苗接种性别差异的Sabra Klein指出:“对于全年龄段的患者,我们都看到了症状存在性别差异。这一定是遗传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不仅仅是性激素。当然,不可否认雌激素免疫调节的特性对患者有益,但应该不是性激素起主导作用。”

  有研究表明,雌激素可能会对一种名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的蛋白质产生影响。乔治城大学健康、衰老和疾病性别差异研究中心主任Kathryn Sandberg称,新冠病毒利用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作为入侵细胞的途径,在男女体内会受到不同的调节。她和同事们用小白鼠做了实验,结果显示,雌激素可以降低肾脏中ACE2蛋白的表达。

  Nachman说:“尚不清楚雌激素在人体内的具体工作原理,但是我们可以观察病人对治疗的反应。” 目前来看,雌激素既可以直接帮助清除病毒感染的早期免疫反应,也有助于避免二次清除和修复演变为细胞因子风暴。“虽然许多女性感染了新冠病毒,但她们的症状很轻微,很少有女性产生了不受控制的免疫反应。”他补充道。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临床试验共招募110名患者,他们都满足以下条件:有发烧、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是确诊或疑似的新冠肺炎患者,且暂不需要插管治疗。该试验仅对成年男性及55岁以上的女性开放,因为他们的雌激素水平相对较低。患者会被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为期一周的雌二醇贴片治疗,而另一组作为对照组。研究人员将追踪他们的身体状态,观察雌激素是否能改善他们的症状。

  而西达赛奈医疗中心进行的临床试验规模较小,40名男性患者都没有危重症和凝血病史。他们也被平均分成了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将在五天内,每天注射两次黄体酮,研究人员会监测他们的呼吸状况,关注他们是否需要转入重症监护或使用呼吸机,并将他们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

  短期使用这两种性激素是安全的。参与试验的患者们也被告知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例如乳房的触痛和潮热。Ghandehari称,西达赛奈的研究人员们将研究目标更寄托在孕酮上。有研究表明,孕酮可以有效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并支持那些抗炎细胞。他们认为孕酮作用的原理是预防和抑制细胞因子风暴,减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

  原文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原文标题:Can Estrogen and Other Sex Hormones Help Men Survive Covid-19?

2020-05-07 00:24:15浏览8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病毒性肺炎引起脑炎的可能性大吗
若病毒性肺炎病情严重,或患者存在特定嗜神经病毒、免疫力低下等情况,引发脑炎的可能性较大;但对于常见的肺炎病毒、血脑屏障正常且治疗及时,则病毒性肺炎引起脑炎的可能性通常不大。从某些情况来看,病毒性肺炎引起脑炎的可能性较大。比如一些特定的病毒具有较强的嗜神经性,例如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等。当这些病毒引发肺炎后,病毒有可能突破血脑屏障,进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炎。此外,若患者自身免疫力较为低下,如患有免疫缺陷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处于恶性肿瘤终末期等情况,身体对病毒的防御能力大幅下降,病毒就更容易从肺部扩散至脑部,增加了引发脑炎的风险。然而,大多数常见的引起肺炎的病毒,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虽然可能在体内引发全身性的感染症状,但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炎的情况相对并不多见。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脑屏障能够有效地阻挡病毒从血液循环进入脑组织,为大脑提供了重要的保护。并且,如果病毒性肺炎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病情早期就控制住病毒复制和炎症反应,那么病毒进一步扩散至脑部引发脑炎的可能性就会明显降低。针对病毒性肺炎患者,为降低引发脑炎的风险,建议一旦确诊为病毒性肺炎,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避免病情延误或加重。此外,患者在患病期间需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劳累,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同时,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若在肺炎病程中出现头痛、呕吐、精神萎靡、抽搐、意识障碍等疑似脑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慢性肺炎最严重的后果
慢性肺炎可能导致肺功能受损、引发肺部结构改变、增加感染风险等严重后果。对于慢性肺炎患者,建议首先要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按疗程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以确保炎症得到有效控制。1、肺功能受损:慢性肺炎长期存在会持续对肺组织造成损害,导致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逐渐下降。肺泡和细支气管受到炎症影响,其弹性和扩张能力降低,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起初可能在剧烈活动后出现气促,随着病情发展,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感到呼吸费力。2、肺部结构改变:炎症的反复刺激可使肺部组织发生重塑,导致肺纤维化。正常的肺组织被纤维结缔组织取代,肺的顺应性下降,变得僵硬,进一步影响肺的功能。还可能形成支气管扩张,由于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被破坏,支气管管腔出现不可逆的扩张和变形。这会导致痰液引流不畅,容易反复发生感染,形成恶性循环,增加治疗难度。3、增加感染风险:慢性肺炎使肺部的防御功能受损,呼吸道黏膜的屏障作用减弱,免疫细胞的功能也受到影响,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因此,患者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频繁发生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且感染后病情通常较重,恢复时间延长。同时,要注意生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和过敏原。另外,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等,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哪3个征兆说明已有肺炎
通常情况下,当出现持续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征兆时可能提示肺炎,需引起重视。1、持续发热:多数肺炎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常常可高达38℃甚至更高,且发热状态可能持续数天。这是因为肺部受到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侵袭后,免疫系统启动防御机制,释放致热物质,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导致发热。2、咳嗽咳痰:早期肺炎患者可能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之后随着病情进展,痰液会逐渐增多,且性质多样。细菌感染导致的肺炎,痰液可能呈黄色、绿色且较为黏稠,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常咳出大量黄色脓性痰;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痰液相对稀薄,可能为白色黏液状;而支原体肺炎的咳嗽较为剧烈,多为刺激性呛咳,可伴有少量白色黏痰。3、呼吸困难:当肺部炎症累及范围较广,影响气体交换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同时,可能伴有呼吸深度改变,如呼吸变浅,以及呼吸费力感,患者会不自觉地用力呼吸,甚至出现鼻翼扇动、吸气时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凹陷等表现。这是因为肺部炎症导致肺泡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氧气进入血液受阻,二氧化碳排出不畅,身体为了满足氧气需求而引发的一系列代偿反应。如果出现上述疑似肺炎的征兆,应及时就医。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症状出现的时间、特点、伴随症状等信息,方便医生诊断。确诊肺炎后,要严格遵医嘱治疗,按时服药,避免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需随时复诊。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孩子中考前的焦虑家长该如何缓解
孩子中考前焦虑,家长可通过营造良好氛围、有效沟通、合理安排生活、给予积极暗示等方法缓解。焦虑是孩子面对中考压力时产生的紧张不安情绪,一般无需就医,若焦虑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也可通过一些心理测评量表来评估孩子的焦虑程度。1、营造良好氛围:为孩子创造安静、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避免家中出现大声喧哗、争吵等情况。同时,家长自身要保持平和心态,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度紧张和焦虑,以免将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2、有效沟通交流:主动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了解孩子焦虑的原因。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让他们知道家长理解并支持他们。在沟通时,家长要保持耐心,不要急于评判或指责孩子的想法,而是给予他们合理的建议和引导。3、合理安排生活: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和休息计划,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适当安排一些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让孩子在学习之余能够放松身心,缓解焦虑情绪。4、给予积极暗示:多鼓励孩子,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让孩子树立自信心。例如,家长可以说,你最近学习很认真,进步很大,只要保持这样的状态,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等话语,帮助孩子克服焦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考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要让孩子明白,考试虽然重要,但不是人生的全部,无论结果如何,家长都会爱孩子、支持孩子,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备考,以减轻焦虑情绪。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