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是指从病毒进入人体内开始,一直到最早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的这段时间。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大约为2个月。3个月,但是最短可为两周,最长可长达6个月之久。在疾病的急性阶段,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比较轻微,所以一般不会到医院去就诊。因此,许多人并不知道他们被感染过乙肝病毒。所以,当出现与肝病有关的症状或者黄疸的体征时,去医院化验检查后发现,他们患有急性乙型肝炎。
转氨酶(ALT和AST)通常在疾病的初期阶段有明显的升高,转氨酶最高可高达几千单位。随着疾病的发展,转氨酶开始逐渐下降。胆道排泄酶(ALP和GGTP)一般只有轻度升高,大约为正常值2倍—3倍;胆红素水平通常是正常的。一般在6个月内,急性乙型肝炎可以痊愈,转氨酶也可降至正常水平,血清学检查也显示出痊愈。
从感染开始6个月以后,如果转氨酶仍持续升高,大约为正常值的2倍-3倍,一般提示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医生通过乙型肝炎的血清学检查,可以确定患者的肝功能检验异常是不是由于乙型肝炎引起。此外,医生还要收集大量关于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的信息,包括判定患者是否对其他人有传染性;是否已过了急性传染期;是否已经(或)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的病人通常乙肝核心抗体
一般情况下,急性乙肝忠者的影像学检查是正常的。偶尔可以出现肝脏体积增大,通常影像学检查是为了排除可以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其他因素,例如胆结石。在乙型肝炎的急性阶段,一般不采用肝脏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