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孕妇得了肝炎怎么办

顾昕 传染病与皮肤病 副主任医师
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 一级丙等

(1)注意休息。急性肝炎早期应住院或就地隔离休息。慢性肝炎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劳。HBsAg阳性而肝功能正常者不需休息,但需随诊。

(2)改善饮食。急性肝炎,应进易消化、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清淡食物;呕吐明显者可静脉滴注10%~15%葡萄糖液;慢性肝炎患者食欲减退时可适当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待食欲正常后改普通饮食;重症肝炎少食脂肪及蛋白质,多给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另适当吃些水果、果汁等,宜少量多餐,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待病情改善后可增加蛋白质食物,如蛋类、豆类等。

(3)慎用药物。应选用对胎儿及肝脏无损害的药物。急、慢性肝炎可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轻度慢性肝炎用药不宜过多,疗程不宜过长。重症肝炎应住院治疗。

(4)在积极治疗肝炎的同时,应处理好妊娠。固妊娠早期反应可增加肝脏负担,消耗较大。进展期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应作好充分准备后迅速终止妊娠。

2016-02-04 13:09:24浏览8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林潮双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肝炎睡不着严重吗
肝炎患者出现失眠症状是否严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一般不严重。但如果伴随有明显的身体不适,则可能比较严重。 肝炎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当患者患有肝炎时,可能会因为肝脏功能受损而影响正常的代谢和解毒功能,从而导致机体的各个系统受到影响,进而引起失眠的症状。此时通常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是不严重的。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拉米夫定片、恩替卡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遵医嘱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等护肝药物辅助改善病情。 如果在出现上述情况的同时还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则可能是由于病情加重所引起的,是比较严重的。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还有可能会发展为重型肝炎,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建议患者还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静脉注射用人干扰素α-2b、人血丙种球蛋白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以免加重病情。饮食上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高血糖孕妇吃什么可以降低血糖
高血糖孕妇可通过合理饮食与适当药物来控制血糖,食物常见有蔬菜类、全谷物类、豆类及其制品等,但是食物通常只能起到稳定血糖稳定的作用,如血糖长期处于偏高的状态,必要的时候还需要遵医嘱用胰岛素来治疗。1、蔬菜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升糖指数低。如菠菜,富含铁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其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可辅助延缓血糖上升速度。西兰花含有丰富的萝卜硫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调节糖代谢。此外,芹菜、苦瓜等蔬菜也具有类似功效,可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摄入,利于血糖控制。2、全谷物类:全谷物保留了完整的谷粒结构,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像燕麦,其含有的β - 葡聚糖能形成黏性物质,延缓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使血糖上升平稳。糙米相较于精米,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和膳食纤维,消化吸收慢,可避免血糖快速波动。还有全麦面包,也是高血糖孕妇的理想选择,能提供持久的能量,且不易引起血糖大幅上升。3、豆类及其制品:豆类富含优质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黑豆,其丰富的膳食纤维可延缓糖分吸收,而且蛋白质含量高,能增加饱腹感。豆腐等豆制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其热量低,富含大豆异黄酮等营养成分,对血糖控制有一定帮助。4、胰岛素:胰岛素是控制高血糖孕妇血糖的常用药物。对于饮食和运动管理后血糖仍不达标的孕妇,胰岛素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根据孕妇的血糖水平,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如使用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胰岛素能模拟人体自身胰岛素的作用,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且不通过胎盘,对胎儿相对安全。高血糖孕妇在饮食上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食,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如巧克力、薯片、腌鱼等。同时,要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糖,密切关注胎儿发育情况,遵医嘱进行治疗和产检,以确保母婴健康。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