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所谓“潜伏期”是指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在临床出现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间。人体一旦感染了肝炎病毒,并不一定在临床上出现特有的症状,甚至少数患者丝毫不舒服的感觉也没有。不同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性以及被感染个体的免疫力。甲肝的潜伏期一般在2~6周(平均1个月左右),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6周到6个月(一般在3个月左右),丙型肝炎在输血后的潜伏期为15~50日(平均约为8周)。潜伏期的长短显然与输血量,即输入的病毒量有关。非输血后散发性丙肝的潜伏期尚待确定;丁型肝炎的潜伏期可能相当于乙肝的潜伏期;戊型肝炎潜伏期一般为2~9周,平均为6周。可见,乙型肝炎的潜伏期较长,而甲型肝炎的潜伏期较短。
另外,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至血清中出现病毒标志物也需要一段时间。甲肝病毒感染后,在潜伏期末,血及尿中有低浓度的病毒,临床症状出现后,血清中一般可检测到其特异性抗体(抗—HAV IgM),于发病后12~24周转为阴性。粪便中出现甲肝病毒较血中早,黄疸出现前2周或3周粪便中就有病毒排出,潜伏期末粪便中病毒数量最多,传染性最强。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一般需1个月(最早1~2周,最迟11~12周)血中可出现HBsAg,2个月时达高峰,急性肝炎HBsAg约存在3个月(1~20周),如HBsAg在6个月内不能转阴,则为慢性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故接触肝炎患者后,如果马上抽血检验,即使感染了病毒也呈阴性,需间隔一段时间才能发现病毒。
副主任医师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七煤集团总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感染/传染科
主任医师
高州市人民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 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