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赤为主要表现的—类病证临床上尤以目黄为诊断的主要依据。中医把黄垣分为阳黄和阴黄两大类。
黄疸的发生,主要是湿邪为患,如饮食不节、嗜酒肥甘、或外感湿热之邪,导致脾胃功能受损。脾失健运,湿邪壅阻中、焦,则脾胃升降失常;脾气不升,则肝气郁结不能疏泄;胃气不降,则胆汁的输送排泄失常;湿邪郁遏。导致胆汁浸入血液或溢于肤肤因而发生黄疽。阳黄者,阳盛热重,平素胃火偏旺,湿从热化而致湿热为患,熏蒸肝胆。其临床表现特点为:黄色鲜明如句子色;发病较急,病程短;常伴有身热.口渴引饮,大便秘结,小溲赤涩不利;舌苔黄腻,舌质红,脉见弦数、弦滑或濡缓。其病理性质属阳热实证;在病机上有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以及湿热并重之别;在病位上有湿偏于中上焦,湿热偏于中下焦,以及湿热弥漫三焦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