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些嗜肝性的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肝功能损害,上腹部饱胀,食欲减退、乏力;人部分病人肝脏肿大,部分病人可有黄疸等症状的一种全身性的传染病,就是病毒性肝炎。这种病并非现在才有的疾病.我国早在两千年前就有肝炎病的记载,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如《黄帝内经》就有“肝热病者,小便先黄”“尿黄赤安卧者,黄疸也”。
病毒是一种比细菌还小得多的致病微生物,只能通过免疫电子显摄镜才能看到它的形态。如甲型肝炎病毒的直径为27毫微米,乙型肝炎病毒为22毫微米,丙型肝炎病毒为27—34毫微米;丁型肝炎病毒为35—37毫微米;戊型肝炎病毒为30一33毫微米。以上这五种病毒属于嗜肝性病毒(其中严格地讲乙型不属嗜肝性,而具有泛嗜性),由它们引起的肝炎叫做病毒性肝炎。尚有一些病毒及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水痘、黄热病、出血热等,都可能造成肝脏损害。但这些病毒感染都伴有其他病的表现,所以后面这些病毒引起的肝损害不属于病毒性肝炎的范畴。